之,力尽而敝之,是以无拯,
不可没振。”
五月,齐归薨,大蒐于比蒲,非礼也。
孟僖子会邾庄公,盟于祲祥,修好,礼也。泉丘人有女梦以其帷幕孟氏之庙,
遂奔僖子,其僚从之。盟于清丘之社,曰:“有子,无相弃也。”僖子使助薳氏
之簉。反自祲祥,宿于薳氏,生懿子及南宫敬叔于泉丘人。其僚无子,使字敬叔。
楚师在蔡,晋荀吴谓韩宣子曰:“不能救陈,又不能救蔡,物以无亲,晋之
不能,亦可知也已!为盟主而不恤亡国,将焉用之?”
秋,会于厥慭,谋救蔡也。郑子皮将行,子产曰:“行不远。不能救蔡也。
蔡小而不顺,楚大而不德,天将弃蔡以壅楚,盈而罚之。蔡必亡矣,且丧君而能
守者,鲜矣。三年,王其有咎乎!美恶周必复,王恶周矣。”晋人使狐父请蔡于
楚,弗许。
单子会韩宣子于戚,视下言徐。叔向曰:“单子其将死乎!朝有著定,会有
表,衣有禬,带有结。会朝之言,必闻于表著之位,所以昭事序也。视不过结、
禬之中,所以道容貌也。言以命之,容貌以明之,失则有阙。今单子为王官伯,
而命事于会,视不登带,言不过步,貌不道容,而言不昭矣。不道,不共;不昭,
不从。无守气矣。”
九月,葬齐归,公不戚。晋士之送葬者,归以语史赵。史赵曰:“必为鲁郊。”
侍者曰:“何故?”曰:“归,姓也,不思亲,祖不归也。”叔向曰:“鲁公室
其卑乎?君有大丧,国不废蒐。有三年之丧,而无一日之戚。国不恤丧,不忌君
也。君无戚容,不顾亲也。国不忌君,君不顾亲,能无卑乎?殆其失国。”
冬十一月,楚子灭蔡,用隐大子于冈山。申无宇曰:“不祥。五牲不相为用,
况用诸侯乎?王必悔之。”
十二月,单成公卒。
楚子城陈、蔡、不羹。使弃疾为蔡公。王问于申无宇曰:“弃疾在蔡,何如?”
对曰:“择子莫如父,择臣莫如君。郑庄公城栎而置子元焉,使昭公不立。齐桓
公城谷而置管仲焉,至于今赖之。臣闻五大不在边,五细不在庭。亲不在外,羁
不在内,今弃疾在外,郑丹在内。君其少戒。”王曰:“国有大城,何如?”对
曰:“郑京、栎实杀曼伯,宋萧、亳实杀子游,齐渠丘实杀无知,卫蒲、戚实出
献公,若由是观之,则害于国。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昭公十二年
【经】十有二年春,齐高偃帅师纳北燕伯于阳。三月壬申,郑伯嘉卒。夏,
宋公使华定来聘。公如晋,至河乃复。五月,葬郑简公。楚杀其大夫成熊。秋七
月。冬十月,公子慭出奔齐。楚子伐徐。晋伐鲜虞。
【传】十二年春,齐高偃纳北燕伯款于唐,因其众也。
三月,郑简公卒,将为葬除。及游氏之庙,将毁焉。子大叔使其除徒执用以
立,而无庸毁,曰:“子产过女,而问何故不毁,乃曰:‘不忍庙也!诺,将毁
矣!’”既如是,子产乃使辟之。司墓之室有当道者,毁之,则朝而塴;弗毁,
则日中而塴。子大叔请毁之,曰:“无若诸侯之宾何!”子产曰:“诸侯之宾,
能来会吾丧,岂惮日中?无损于宾,而民不害,何故不为?”遂弗毁,日中而葬。
君子谓:“子产于是乎知礼。礼,无毁人以自成也。”
夏,宋华定来聘,通嗣君也。享之,为赋《蓼萧》,弗知,又不答赋。昭子
曰:“必亡。宴语之不怀,宠光之不宣,令德之不知,同福之不受,将何以在?”
齐侯、卫侯、郑伯如晋,朝嗣君也。公如晋,至河乃复。取郠之役,莒人
诉于晋,晋有平公之丧,未之治也,故辞公。公子慭遂如晋。晋侯享诸侯,子产
相郑伯,辞于享,请免丧而后听命。晋人许之,礼也。晋侯以齐侯宴,中行穆子
相。投壶,晋侯先。穆子曰:“有酒如淮,有肉如坻。寡君中此,为诸侯师。”
中之。齐侯举矢,曰:“有酒如渑,有肉如陵。寡人中此,与君代兴。”亦中之。
伯瑕谓穆子曰:“子失辞。吾固师诸侯矣,壶何为焉,其以中俊也?齐君弱吾君,
归弗来矣!”穆子曰:“吾军帅强御,卒乘竞劝,今犹古也,齐将何事?”公孙
傁趋进曰:“日旰君勤,可以出矣!”以齐侯出。
楚子谓成虎若敖之余也,遂杀之。或谮成虎于楚子,成虎知之而不能行。书
曰:“楚杀其大夫成虎。”怀宠也。
六月,葬郑简公。
晋荀吴伪会齐师者,假道于鲜虞,遂入昔阳。秋八月壬午,灭肥,以肥子绵
皋归。
周原伯绞虐其舆臣,使曹逃。冬十月壬申朔,原舆人逐绞而立公子跪寻,绞
奔郊。
甘简公无子,立其弟过。过将去成、景之族,成、景之族赂刘献公。丙申,
杀甘悼公,而立成公之孙鳅。丁酉,杀献太子之傅庾皮之子过,杀瑕辛于市,及
宫嬖绰、王孙没、刘州鸠、阴忌、老阳子。
季平子立,而不礼于南蒯。南蒯谓子仲:“吾出季氏,而归其室于公。子更
其位。我以费为公臣。”子仲许之。南蒯语叔仲穆子,且告之故。
季悼子之卒也,叔孙昭子以再命为卿。及平子伐莒,克之,更受三命。叔仲
子欲构二家,谓平子曰:“三命逾父兄,非礼也。”平子曰:“然。”故使昭子。
昭子曰:“叔孙氏有家祸,杀适立庶,故婼也及此。若因祸以毙之,则闻命矣。
若不废君命,则固有著矣。”昭子朝,而命吏曰:“婼将与季氏讼,书辞无颇。”
季孙惧,而归罪于叔仲子。故叔仲小、南蒯、公子慭谋季氏。慭告公,而遂从公
如晋。南蒯惧不克,以费叛如齐。子仲还,及卫,闻乱,逃介而先。及郊,闻费
叛,遂奔齐。
南蒯之将叛也,其乡人或知之,过之而叹,且言曰:“恤恤乎,湫乎,攸乎!
深思而浅谋,迩身而远志,家臣而君图,有人矣哉!”南蒯枚筮之,遇《坤》ⅱ
ⅱ之《比》ⅴⅱ,曰:“黄裳元吉。”以为大吉也,示子服惠伯,曰:“即欲有
事,何如?”惠伯曰:“吾尝学此矣,忠信之事则可,不然必败。外强内温,忠
也。和以率贞,信也。故曰‘黄裳元吉’。黄,中之色也。裳,下之饰也。元,
善之长也。中不忠,不得其色。下不共,不得其饰。事不善,不得其极。外内倡
和为忠,率事以信为共,供养三德为善,非此三者弗当。且夫《易》,不可以占
险,将何事也?且可饰乎?中美能黄,上美为元,下美则裳,参成可筮。犹有阙
也,筮虽吉,未也。”
将适费,饮乡人酒。乡人或歌之曰:“我有圃,生之杞乎!从我者子乎,去
我者鄙乎,倍其邻者耻乎!已乎已乎,非吾党之士乎!”
平子欲使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