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乞守雍、凉,
正为此也。先时太祖武皇帝尝谓臣曰: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以兵权;久必为
国家大祸。今日反情已萌,可速诛之。”王朗奏曰:“司马懿深明韬略,善晓兵
机,素有大志;若不早除,久必为祸。”睿乃降旨,欲兴兵御驾亲征。忽班部中
闪出大将军曹真奏曰:“不可。文皇帝托孤于臣等数人,是知司马仲达无异志也。
今事未知真假,遽尔加兵,乃逼之反耳。或者蜀、吴奸细行反间之计,使我君臣
自乱,彼却乘虚而击,未可知也。陛下幸察之。”睿曰:“司马懿若果谋反,将
奈何?”真曰:“如陛下心疑,可仿汉高伪游云梦之计。御驾幸安邑,司马懿必
然来迎;观其动静,就车前擒之,可也。”睿从之,遂命曹真监国,亲自领御林
军十万,径到安邑。
司马懿不知其故,欲令天子知其威严,乃整兵马,率甲士数万来迎。近臣奏
曰:“司马懿果率兵十余万,前来抗拒,实有反心矣。”睿慌命曹休先领兵迎之。
司马懿见兵马前来,只疑车驾亲至,伏道而迎。曹休出曰:“仲达受先帝托孤之
重,何故反耶?”懿大惊失色,汗流遍体,乃问其故。休备言前事。懿曰:“此
吴、蜀奸细反间之计,欲使我君臣自相残害,彼却乘虚而袭。某当自见天子辨之。”
遂急退了军马,至睿车前俯伏泣奏曰:“臣受先帝托孤之重,安敢有异心?必是
吴、蜀之奸计。臣请提一旅之师,先破蜀,后伐吴,报先帝与陛下,以明臣心。”
睿疑虑未决。华歆奏曰:“不可付之兵权。可即罢归田里。”睿依言,将司马懿
削职回乡,命曹休总督雍;凉军马。曹睿驾回洛阳。
却说细作探知此事,报入川中。孔明闻之大喜曰:“吾欲伐魏久矣,奈有司
马懿总雍、凉之兵。今既中计遭贬,吾有何忧!”次日,后主早朝,大会官僚,
孔明出班,上《出师表》一道。表曰: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罢敝,此诚危急
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
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
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
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
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
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以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
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
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
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
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
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
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咨,以
彰其慢。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
激!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后主览表曰:“相父南征,远涉艰难;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
恐劳神思。”孔明曰:“臣受先帝托孤之重,夙夜未尝有怠。今南方已平,可无
内顾之忧;不就此时讨贼,恢复中原,更待何日?”忽班部中太史谯周出奏曰:
“臣夜观天象,北方旺气正盛,星曜倍明,未可图也。”乃顾孔明曰:“丞相深
明天文,何故强为?”孔明曰:“天道变易不常,岂可拘执?吾今且驻军马于汉
中,观其动静而后行。”谯周苦谏不从。于是孔明乃留郭攸之、董允、费祎等为
侍中,总摄宫中之事。又留向宠为大将,总督御林军马;蒋琬为参军;张裔为长
史,掌丞相府事;杜琼为谏议大夫;杜微、杨洪为尚书;孟光、来敏为祭酒;尹
默、李譔为博士;郤正、费诗为秘书;谯周为太史。内外文武官僚一百余员,
同理蜀中之事。
孔明受诏归府,唤诸将听令:
前督部──镇北将军、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都亭侯魏延;
前军都督──领扶风太守张翼;
牙门将──裨将军王平;
后军领兵使──安汉将军、领建宁太守李恢,
副将──定远将军、领汉中太守吕义;
兼管运粮左军领兵使──平北将军、陈仓侯马岱,
副将──飞卫将军廖化;
右军领兵使──奋威将军、博阳亭侯马忠,抚戎将军、关内侯张嶷;
行中军师──车骑大将军、都乡侯刘琰;
中监军──扬武将军邓芝;
中参军──安远将军马谡;
前将军──都亭侯袁綝;
左将军──高阳侯吴懿;
右将军──玄都侯高翔;
后将军──安乐侯吴班;
领长史──绥军将军杨仪;
前将军──征南将军刘巴;
前护军──偏将军、汉城亭侯许允;
左护军──笃信中郎将丁咸;
右护军──偏将军刘敏;
后护军──典军中郎将官雝;
行参军──昭武中郎将胡济;
行参军──谏议将军阎晏;
行参军──偏将军爨习;
行参军──裨将军杜义,武略中郎将杜祺,绥戎都尉盛孛攵;
从事──武略中郎将樊岐;
典军书记──樊建;
丞相令史──董厥;
帐前左护卫使──龙骧将军关兴;
右护卫使──虎翼将军张苞。
以上一应官员,都随着平北大都督、丞相、武乡侯、领益州牧、知内外事诸
葛亮。分拨已定,又檄李严等守川口以拒东吴。选定建兴五年春三月丙寅日,出
师伐魏。忽帐下一老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