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人先亡,儿亦继没。犹喜许我
附葬,今得魂魄相依。惟恐家中不知,故特托仆人寄此一信。儿与金郎生虽异处,
死却同归。儿愿已毕,父母勿以为念。”刘老听罢,哭道:“我今来此,只道你
夫妻还在,要与你们同回故乡。今却双双去世,我明日只得取汝骸骨归去,迁于
先垄之下,也不辜负我来这一番。”翠翠道:“向者因顾念双亲,寄此一书。今
承父亲远至,足见慈爱。故不避幽冥,敢与金郎同来相见。骨肉已逢,足慰相思
之苦。若迁骨之命,断不敢从。”刘老道:“却是为何?”翠翠道:“儿生前不
得侍奉亲闱,死后也该依傍祖垄。只是yīn道尚静,不宜劳扰。况且在此溪山秀丽,
草木荣华,又与金郎同栖一处。因近禅室,时闻妙理。不久就与金郎托生,重为
夫妇。在此已安,再不必提起他说了。”抱住刘老,放声大哭。寺里钟鸣,忽然
散去。
刘老哭将醒来,乃是南柯一梦。老僧走到面前道:“夜来有所见否?”刘老
一一述其梦中之言。老僧道:“贤女辈精灵未泯,其言可信也。幽冥之事,老檀
越既已见得如此明白,也不必伤悲了。”刘老再三谢别了老僧。一同仆人到城市
中,办了些牲醴酒馔,重到墓间浇奠一番,哭了一场,返棹归淮安去了。
至今道场山有金翠之墓,行人多指为佳话。此乃生前隔别,死后成双,犹自
心愿满足,显出这许多灵异来,真乃是情之所钟也。有诗为证:连理何须一处栽?
多情只愿死同埋。试看金翠当年事,愦愦将军更可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