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十丈停在半空中。睁开双眼,四下望去,白雾腾腾,光滑如镜的悬崖湿湿的却没有一丝着脚之处。低头下望,原来白雾稀薄了许多,可以看到崖底。但仍有四五十丈。自然不敢就这么奋勇跳下去。但半天也想不出什么办法,双手酸痛的再也坚持不住,下落时撞击崖壁造成的青肿此时如万箭钻心、疼痛万分。
一阵寒风把别玉寒吹醒。打了个机灵,坐起来发觉虽然浑身仍疼痛的利害,也浑身冷的利害。忙站起来活动活动,见天已发亮,便爬上斜坡,希望能找到爬上悬崖的路。悬崖如此光滑,云雾环绕在半悬崖处,最低的青藤也看不见。四周望去,今天是青天白日,别玉寒得以看清自己所处何在。这是一个盆地,四周山峰环绕,云雾环绕着不知山峰有多高。湖很大,至少有三五里方圆。湖水清澈呈深蓝色,湖面平静的如一面巨大的蓝镜子。只有湖中心上空没有一丝白云,阳光直射到平静的湖面,使得它显得如缎子般光滑。湖对面山脚堆着皑皑白雪。别玉寒猜测那积雪一定是经年不化。出身江南的他也知道如此深蓝平静的湖,一定非常非常的深。此处无法上去,看来只有别处试试运气。天黑时发现离地一丈高的崖壁上有一裂开的石缝,费劲九牛二虎之力,爬进石缝,见石缝壁上长有一些植物,细长的枝,圆圆的绿叶,每枝的枝端都结有两个晶莹的果子。也奇怪,总是一红一黑,十分鲜美。别玉寒此时一饥饿难忍,顾不得许多,摘下一红一黑枝端两个晶莹的果子狼吞虎咽下去。连吃红黑四个果子,竟不知道是酸甜苦涩那种滋味。但觉得腹中已饱,也无渴意。
顺着石缝往里开始了又一天寻找出路,爬行了十丈左右,前方豁然开朗。站起来抬头一看,竟是别有洞天。
好大的溶洞。约有五十丈见方。整个溶洞成乳白色。白脂般的溶岩挂在洞顶如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冰柱悬在半空。向前走去,溶洞正中是一个巨大的水池,池水清澈见的。几缕小溪哗哗的从不同方向流向水池。向右转身,发现是一深深的通道。别玉寒沿着通道向深处走去。通道的尽头是几级石阶,石阶的尽头联着另一个大洞。大洞虽也是溶洞,却与前面发现的大不一样。面积略小些。地面有一块完整无缺,光滑如镜的巨石组成。洞顶冰柱状乳白色乳岩石倒映在巨石上,犹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踏上巨石,多天来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容貌。美丽的乳岩林中一个枯瘦如柴、伤痕累累的书生几乎衣不覆体。只有几缕肮脏的布条盘缠在身上。本来英俊的脸此时被疤痕布满,异常恐怖。别玉寒吓得赶紧捂住自己的脸,跌坐在巨石上,伤心的痛哭起来。
过了许久,止住了哭,松开了自己的双手,慢慢地抬起头向前望去。大洞另一端石壁顶端横刻着的“逍遥仙府”四个大字。字体龙飞凤舞,气势磅礴,笔划中透着书写者的潇洒与自信。大字下一首七言绝句:
神山仙府觅无路,偶探岩林疑入云。
逍遥神功龙龟助,神醉巫山消我魂。
诗后题名“逍遥子”年代却未刻上。石壁的下边放着一块约四尺长两尺宽一尺半高的岩石。整个岩石光洁无瑕,如雪一般。别玉寒伸手摸去,寒冷彻骨,赶紧将手拿开。石壁的左右各有一个洞门。别玉寒先走进左侧洞门。里面不大的空间,深处靠壁有一堆枯骨。枯骨前方放着一只晶莹碧绿的玉萧。枯骨旁放着两个黄缎包裹。别玉寒小心翼翼地走过去打开靠外面的包裹,打开包裹时发现黄缎的内面有红色的字迹:
吾乃大明建文帝御前贴身侍卫之首,燕王靖难之变,燕兵犯金川门。吾与范、林、杜三侍卫共护帝由地道出亡。为使帝安脱险境,吾引开追兵及燕王所派武林高手,逃至巫女峰被燕山四怪追上,受伤跌下悬崖。虽四肢尽碎,但天不绝我,绝望之余误入仙洞,遇先朝武林圣人逍遥子隐归仙境。读逍遥遗著,才知吾所习实属雕虫小技,难入大堂。虽得逍遥绝学,奈残疾之躯只有兴叹。特著心得于壁上,留待有缘人。随帝出亡时携藏于宫内几本武林秘籍及帝用之物,应惜之。如遇帝或其后,请还之。
玉萧书生遗书
包内裹有几本发黄的小册子,分别名为易筋经,阴阳太虚真经,玉萧十三式。想来是所提几本武林秘籍。别玉寒乃一介书生,不知其中任何一本书流入江湖必引起血腥风云,随手访在一边,又去打开另一个包裹。打开黄缎是一长方形檀香木匣子,掂在手中甚是沉重,轻轻打开一缝,一道洁白柔和的光芒自匣子中射出。掀开匣盖,整个阴暗的石洞为之明亮如白昼。匣子内正中一颗大如鸭蛋滚圆滚圆、白玉无瑕的夜明珠光芒四射。夜明珠被五颗鸽蛋大小珠子围着。这五颗宝珠由一不知名的细丝穿在一起,大小形状一么一样,光洁呈淡黄色无一丝瑕纰。射出柔和温暖的淡黄色光芒。光虽弱,却丝毫没有被大夜明珠四射的光芒所掩盖。旁边放着一块玉砚和一枝玉杆狼毫。别玉寒自幼读书,自是识货。心中明白如此精美昂贵的笔砚必是建文帝御用之物。另一方放着一块玉佩,形状如狮,看起来并不起眼,但拿在手中非常温暖,比一般的暖玉还要暖些。萧寒雨不知何用,抬头见亮如白昼的石洞四壁上刻有密密麻麻的字,便举着夜明珠走过一看究竟。
逍遥绝学实乃旷世奇学,读二十年未能全解,今知不久于世,以指代笔将所悟心得刻写于壁上赠予有缘人;汝欲尽早学成旷世奇学,须先食阴阳果习易筋经、阴阳太虚真经,浴冰雪泉,睡北极玉,洗髓伐骨后,方可进逍遥子飞仙洞府。
别玉寒想这玉萧书生乃建文帝御前贴身侍卫之首,武功自是非凡,竟对什么逍遥绝学如此推崇。心中好奇,便读了下去,读不久即吓出一身冷汗。原来自己所吃的红黑果子叫阴阳果。黑阴红阳,必须同时吃才有洗髓伐骨,御热抗寒,增进内力之效,可避御百毒。单吃红阳会肝火旺滞,心生实火,最后火焚五官而亡。独吞黑阴导致肾虚而精泄,心虚不能生火,必夜间多梦遗精,昼精神倦怠,四肢酸软,终肾虚水走,尽脱元阳而死。暗自庆幸当时饥不择食,一并胡吞下去反而救了自家小命,真乃谢天解地。惊魂未定,对玉萧书生之言深信不疑,便一口气读下去。读完后闲来无事,便按玉萧书生所言,又回到包裹旁好奇地拿起易筋经、阴阳太虚真经就着夜明珠的光芒读了起来。易筋经乃梵文,但别玉寒曾先后拜江南大儒李儒成,岳阳书院主讲王距之为师,从二人出学过梵、藏、蒙,满文字,尤精梵、藏,读来不费功夫。只觉盖书异常深奥,读几句有时想上半天。越读越感兴趣,一口气将两本书读完,又按照玉萧十三神笔上的图示慢慢练了起来,因为山东奇冷,只有练功才能御寒,别玉寒勤奋练功,有了体内的阴阳果,靠着眼前的上集千年雪水,下连洞外至阴之湖“冰雪泉”和“寒玉床”的帮助,武功突飞猛进。才遵玉萧书生所言进入右侧石洞。
石洞正中壁上挂一副锦画,画中一位老者仙风道骨,背上斜插一柄宝剑,左手插腰,右手下垂,中指指向下方。画前方放着一莆团。别玉寒想这必是逍遥洞主人逍遥子,便曲膝下拜。却见锦画下壁底凹向内侧,内有一小洞,不曲膝伏身在莆团上万难发现。伸手入内触及一盒子。拽了出来,是一三尺长木盒。木盒朴质无华,打开盒子,一柄长剑迎入眼帘。剑鞘浑身呈暗红色,似是鲨鱼皮包裹在外层。剑柄亦无特别,只是柄中两侧各镶嵌一粒大小形状色泽一模一样的暗红宝石。拔出长剑,很沉,剑身朴质无华,泛着一层淡淡的青光,但除了感到一股寒气自剑身射出,触之冰冷外,看不出此剑有何气宇非凡、威力无比。剑旁各排列两个五角星状如玉般透亮的东西。另有一卷小拇指粗细晶莹透亮的绳索盘放在旁边,一端连着一只护腕,上面有两个按钮,显然是机簧。剑下压着一本发了黄的小册子。上书“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