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捆住,无法挣脱。”
吉他始终不紧不慢地跟着,然后,A1段结束,鼓声开始加入。整首歌的节奏,逐渐由那种暗压低沉的氛围,转向一种纠缠。
当人们抬起头,似乎隐约能够窥见,就在那暗无天日的乌云背后,阳光似乎并未真正远离,只是被乌云遮挡住了这一切——
“这谜一样的生活锋利如刀,
一次次将我重伤,
我知道我要的那种幸福,
就在那片更高的天空。”
鼓声卡准了那一下气口,然后,比上一句还要高亢的,李谦的声音很罕见的奔放起来——
“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
那一刹那,似乎有闪电撕开了头顶这沉沉的暗夜、这密布的乌云,也似乎有一道阳光,突然之间穿透了下方的云层,遍洒人间!
这一刻,当你仰头,金光满眼!
这一刻,你的触目所及,一切都是鲜亮的,一切都在熠熠生辉!
现场的观众席上、电视机前的观众中,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这一刻下意识地咽了一口唾沫,呼吸随之急促起来——此前长达两分钟的暗压,在这一刻,终于迎来了一次暴烈式的极大宣泄!
这一刻,李谦的声音里,似乎有金光万道!
“狂风一样舞蹈,挣脱怀抱!
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
翅膀卷起风暴,心生呼啸!
飞得更高……”
唱到最后一句,李谦的声音再次收了回来,平缓而低沉。
鼓声未去,吉他不紧不慢,贝斯若有若无。
“一直在飞,一直在找,
可我发现,无法找到。
若真想要,是一次解放,
要先剪碎,这诱惑的网。
我要的一种生命更灿烂,
我要的一片天空更蔚蓝,
我知道我要的那种幸福,
就在那片更高的天空。”
就在这一刻,摄像机掠过观众席,正好捕捉到同时有数十人,竟是不约而同地突然站起身来!
那手臂,高高的举起!
那拳头,紧紧地握起!
但偏偏,在此时,大家已经没有心思去诧异在春节晚会这样严肃的节目上,怎么会出现这样现场化、“不守规矩”的一幕了,因为此刻,在无数的电视机前,也有千千万万不计其数的人,下意识地就随着节奏、随着李谦的歌声,而突然握紧了自己的拳头!
“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
狂风一样舞蹈,挣脱怀抱!
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
翅膀卷起风暴,心生呼啸!
……”
这一刻,头顶是阳光灿烂,脚下是旷野无边。
这一刻,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分明的感觉到,似乎自己能够感知到的一切,都在缓缓的、却在不断地升腾着!
晴空之下,若你肯张开怀抱,即可拥有一切!
这一刻,信心和欲.望一同,都在疯狂地生长着,野蛮而粗暴!
这一刻,你终于开始相信,只要自己愿意向着理想去奔跑,那么自己将无所不能!
心绪为之激昂,情怀为之激荡!
一切的一切,过去、现在、将来,乃至于自己的整个人生,都开始绚烂生光!
“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
狂风一样舞蹈,挣脱怀抱!
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
翅膀卷起风暴,心生呼啸!
……”
一遍又一遍。
李谦声音中最高亢、最具力量感的那一部分,将这样的一段高.潮拉到了一个相当高的程度,充满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撕裂感!
不知多少人听到了头皮发麻!
鼓声铿锵。
曹霑再次站到了李谦身边,动作夸张,状若癫狂。
这虽然并不是贝斯的SOLO,但贝斯和鼓,却已经是全然压过了吉他,当然,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衬托那一道喊出整个生命最强音的嗓音。
我要飞得更高!
摇滚乐在中国肇起于七十年代,兴盛于八十年代,没落于九十年代。
七十年代,它在中国还属于草根文化,是少部分人的小众玩意儿,甚至整个中国知道世上有摇滚乐这么个音乐门类的人都是有限的,所以,春晚没它的份儿。
八十年代,它红遍大江南北,飞翔乐队乐队甚至是国内销量最顶级的音乐力量,超越了民歌、民谣、甜歌,但那个时候,摇滚是只能存活于年轻人的卡带里的,在当时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中,它难登大雅之堂。
所以,春晚继续看不上它。
而到了九十年代,随着年轻一带歌迷逐渐成长起来,整个社会对摇滚乐的认识逐渐趋于正常,开始愿意给予它正面的评价和认可了,摇滚乐却已经没有了自己的代表性力量,以至于就算是春节晚会对它敞开了大门,它都拿不出一个够资格的乐队,或一首够水准的大作品。
所以,春晚与摇滚,继续绝缘。
终于,到今天,李谦,和四大美人乐队,第一次代表摇滚,登上了国内最高、最大的舞台——春晚!
这是摇滚乐这种相对小众的音乐门类,第一次站到了所有观众的视线聚焦之处,代表所有的摇滚乐,去接受每一个观众的审视、挑剔与观察。
李谦手里有的是在他看来比《飞得更高》要更出色的摇滚乐作品,但从一开始,从决定接受春晚的邀请登台,并开始录制四大美人乐队的第二张专辑开始,他心里就已经拿定了主意——代表着在国内已经野蛮生长了二十多年的摇滚乐第一次登上春晚,去接受十亿观众的检阅,他要唱的,就是《飞得更高》!
不能说跟希望走红什么的全然没有关系,但李谦选定这首歌的时候,所考虑到的,还真是不包含这些,他只是想要把摇滚乐最积极向上、最正能量的那一部分,呈现给全国的观众们。
是的,摇滚乐有重金属的喧嚣,有声嘶力竭的呐喊,甚至还有气急败坏的暴虐,和一片死灰的阴郁,但它也有振奋人心的灿烂阳光!
生命就像一条大河,时而宁静,时而疯狂。
这样简单直白的歌词,实话说,单纯只说文采,它绝非是什么上佳的品质,但正是这样坦诚的态度,使得整首歌充满了一种难以言喻的体察感。
在这一点上,属于流行摇滚范畴的《飞得更高》,和更偏近于民谣摇滚的《曾经的你》,有着貌似迥异,实则骨肉相连的情感基调。
那就是,每一个听者,都能在歌里找到那个活生生的自己!
它们去讲述的,去怀念的,去期盼的,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情感。
所以,《曾经的你》是那样的动人,那样的令人微笑着感伤,而《飞得更高》,则是那样的令人心绪激荡、斗志昂扬!
“飞得更高,
飞得更高,
飞得更高,
……”
在这一声声的呐喊中,整首歌经过了这样漫长的、几乎令人精疲力尽的极致爆发之后,在所有听者激荡的心绪中,终于走向了尾音。
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现场掌声如雷。
舞台上的五个人都收起乐器,廖辽也放下鼓棒,站起身来,然后,五个人走到舞台中央,肩膀挨着肩膀,手臂连着手臂,齐齐地向着观众席弯腰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