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两端的木轴抽出来,“唰!”抓着图用力一抖,猛将图画卷起,卷成了一杆杯口粗细、六尺长短的纸棍。
“劫兄弟,我们这场只比招式,不比内劲。你若能逼我用上劲力,自然也算是我输。”常在风纸棍一横、掖于肘后,仍旧是棍尖指地的架势:“我今日势在必得,劫兄弟得罪啦。请!”
这幅《混沌太极图》乃是当年劫震自天城山艺成归来,因感念黄庭老祖授业之恩而绘制的,迄今已近三十年,上好的密茧澄心纸渐转黄脆,常在风又卷得疏松,一棍击出如何使之不软不碎,确实是极端耗费内力;倚之对敌,那是没半余力可以加诸在敌人身上了。
劫兆心里也不禁佩服起来:“这个常在风,当真是说得出做得到!”手捏剑诀、微微闭眼,彷佛又回到了梦里的小河洲上,心无旁骛,一剑轻飘飘地刺了出去。
常在风见他这一剑来势轻巧,偏又有种晃荡沉摇的余韵,宛若风中飘羽,不觉脱口:“来得好!”半截纸棍戟出,后发制人的六本棍诀所至,棍尖贴着麝木剑的圆锋棱脊交错穿入,迳劫兆的肩窝!
此着曾于一照面之间分挫劫军、劫真两兄弟,旁观的岳盈盈轻呼一声,白皙的小手已按上刀柄。谁知劫兆眼犹半闭,脚下一停,居然歪着身子斜向后倒,棍式老于身前,硬生生差了锁骨下的“筋池穴”一寸有余。
常在风首度击空,“咦”的一声,倏然变招,纸棍改戳为扫;岂料劫兆身子还未仰尽,忽又弹了回来,低头让过纸棍的横扫之势,竟闪出了战圈。这回众人终于看出蹊跷,还来不及惊呼,常在风以力尽歪斜的姿态,突然拧腰反撩,纸棍顺着原来的轨迹“呼!”逆扫回来,速度竟快上一倍!
眼看避无可避,蓦地劫兆向前一扑,木剑斜掠常在风颊畔;纸棍再次从劫兆背上挥扫而过,三度落空。
常在风惊异不定,不敢冒进,“唰!”一声收势跃开,才发现劫兆的身体似动未动、将行不行,双脚竟都没离开过三尺方圆之地,彷佛醉酒之人,又像鸟禽探步。便是这种忽前忽后、酒醉旁徨般的奇妙节奏,让毫无花巧的六本棍法三度无功,反逼得常在风初次退守,重整攻势。
大厅里一片静默。谁都知道劫兆不是运气好,但谁也不知他用了什么武功。
劫兆一抹额汗,才发现双脚有些发颤,却难掩惊喜兴奋。
(梦里的事……全是真的!全是真的!)
“这是什么步法?”常在风望着他,眼里有着方才所没有的敬意,也使得脱口而出、不假修饰的话语,居然没有一丝无礼挑衅的意味。劫兆又不禁多佩服几分:常在风看出他并未使动一招完整的剑法,适才皆是以身法奏功。
“这路剑法名为“烛夜之剑”,“烛夜”就是**的意思。身形步法没特别安什么名,硬要说的话,那就叫“**行步”好了。”
常在风头,想了一想,忽道:“劫兄弟,留神了!”搠棍弹出,一反常态,居然先发制人!劫兆想也不想,揉身迎上前去,“烛夜之剑”施展开来,整个人随着吞吐闪烁的棍尖跳脚低头,活像一头拍翅昂叫的瘟**,动作难看至极,偏能闪过常在风凌厉的攻势。
得月禅师看得片刻,口宣佛号,低声道:“可惜!可惜!”
“大师可是看出了什么端倪?”寰宇镖局总镖头方东起兴致盎然,凑近低问。
得月禅师摇摇头:“常少侠这路六本棍当真练到了家,若有实劲,只怕劫四公子已输了。总镖头请看。”指着激战中的两人:“劫四公子闪避灵动,但袍角发丝俱为棍势所引,这是“黏”字诀所致。常少侠若附劲力,四公子纵能闪过棍招,其间不过毫厘之差,必为棍劲所伤。倘若堂堂而战,常少侠早已取胜。”
这话说得明白,众人却都听出了弦外之音。
(若比劲力,常在风必胜无疑;眼下单比招数,岂非是劫兆更胜一筹?)
思量间,忽听常在风闷哼一声,二度倒纵开来,左手虚掩丹田;劫兆站立不动,剑尖斜指,满头大汗,从态势来判断,居然是劫兆刺了常在风一剑。众人再也按耐不住,厅里顿时掀起一片骚动,连戍守在外的金吾卫士都围到了门边,彼此之间交头接耳,面上都有不可思议之色。
姚无义越看越觉糊涂,居然“噗哧”一声笑出来:“这……这到底是怎么啦?人说“招式机巧、宇内无双”的解剑天都内功强,号称“内力刚猛、天下第一”的照日山庄招数高,现在倒着玩儿了么?”
劫兆好不容易回过气,抚胸喘息:“常……常兄得罪啦!兄弟……兄弟不是有意的。”他倒不是存心作伪,只是没想到这剑居然能长驱直入,不偏不倚,正中常在风的丹田气海。想是常在风为守誓言,不敢运起内功反震回去,饶是修为深湛,仍被戳得面色发白,疼痛可想一斑。
常在风没敢接话,暗提一口真气运行周身,缓缓调息,摇了摇头。“不妨。劫兄弟这一剑如棉里藏针,猝发于守势之间,自反而缩、无声无息,当真……当真是绝。
这……也是“烛夜之剑”么?”
“这是“舒凫之剑”。”劫兆正色道:“舒凫,就是鸭子的意思。”
“果然如鸭子划水一般,伏波之下,另有精着!”常在风头,忽道:“若劫兄弟手持利剑,我非但一败涂地,连性命也已不保,按说该认输才是。但我自入武道以来,一直以为世间招数之精,不出敝派山门之外!今日方觉愚谬甚矣,恳请劫兄弟赐教,为我一开眼界。”
劫兆本想见好就收,转念想起盈盈的言语:“……我师傅常说:“谱不如师,师不如战。”实战经验最是宝贵,跟人好好打过十场架,胜过闷着头苦练三年五载。”
眼角瞥见她正全神贯注地望向自己,美丽的眼眸里既是惊喜、又是关切,顿时胸口一热:“说不定……我也有出人头地的一天!”他在梦中练剑,若无神秘老人指,有许多关窍不易明白,又无临敌经验可供验证推敲,的确练得吃力,把心一横,抱拳朗声:“常兄,我还有几路剑法未曾使过,想请常兄指。”
常在风喜形于色,抱拳道:“劫兄弟客气了。请赐教!”
劫兆吸了口气,手腕圈转、脚步交错,慢慢绕开圈子,半闭的眼睛似乎在回忆思索着什么,手中之剑突然便刺了出去;常在风忙打醒十二分精神,纸棍挥开,主动接敌。他从“烛夜”、“舒凫”两路剑法中,隐约察觉这套剑法长于变化,一旦攻击受制,便只余招架之力,唯有抢得先机才足以一搏。
棍剑相交,劫兆却被纸棍轻飘飘地挥了出去,足尖往旁边的几沿一,倏地又揉身扑上!常在风没料到他进退如此之快,竟到了足不沾地的境界,挥出的纸棍还来不及收回,中门大开,连忙松开棍尾、反手一击,棍身陡然竖直,堪堪接住剑尖。
众人还来不及喝采,劫兆却彷佛触电一般,凌空倒飞出去,脚尖轻轻往大梁上一踮,居高临下,和身扑卷而来!
这一剑的反应时间更短,几乎是一沾即退、稍退即来,常在风未及提棍,双掌拦着棍身一转,“呼!”一声旋开木剑,忽觉抗力愈强,棍上似乎又比先前沉重几分。
劫兆被棍劲转飞出去,一踩椅背旋又扑至,襟袂飘飘,宛若飞鸟,背上彷佛吊了条看不见的丝线,眨眼间连攻了三十余剑,居然不曾落地,常在风始终没机会重拾纸棍,棍子在他双掌间回旋抡扫,越来越沉重难当。
看在旁人眼中,纸棍于常在风胸怀臂间不住转动,宛若活物,他几乎只凭着一双肉掌应敌;劫兆在梁柱几椅之间盘旋飞舞,袍袖猎猎,简直就像一头披金饰锦的巨型白鹭!
(他……怎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