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端后微微变色,贵太妃明显气恼不悦,只有皇太极、大玉儿均不动声色。
夜晚,皇太极到清宁宫暖阁与孝端后闲聊。
皇太极在炕沿坐下,感叹道:唉!这两年身子真的不行了,动不动就觉得累。原本还想,以后要再上前线督战,亲眼看着我八旗军攻进山海关呢!
孝端后劝道:皇上正在壮年,说“身子不行”还早着呢!只不过,也要留神保养,善自珍重。听说上个月,皇上出猎郊原,又绕道去了宸妃的茔墓,恸哭了一场。皇上啊!不是我爱嗦,为了大清,您也该……
皇太极拍拍孝端后的手,接话道:我明白!我明白你的心!
孝端后感动地看着皇太极,两人互相凝视着。
皇太极感慨地:人说,少年夫妻老来伴,我如今才咀嚼出这话的意思。哲哲,你跟我这二十多年,也算得上是经过大风大浪。只有你,还是这么贤淑宽厚,还是这么一心为我。
孝端后:我们是结发夫妻,情分不同啊!倒是玉儿,她一路受了这么多委屈,从来没有怨言,这份儿心胸见识,连我也比不上!
皇太极想了想,头:对她,我是心里有愧的。
孝端后正色道:有句话,我问了出来,料想皇上也不会怪我。
皇太极笑道:你问啊!
孝端后:今儿的情形您也看见了。皇上是聪明人,总体会得出……贵妃和庶妃她们,在为了什么暗中较劲儿吧?
皇太极一怔,想了想,微笑着头。
孝端后:皇上如今正是春秋鼎盛,倒也不那么急着立太子。不过,暗中较劲儿久了,难免心结加深,万一明着也冲突起来,总是不好。皇上心里,可有什么打算?如果要立太子,眩涵才合适?
皇太极沉吟不语,凝眉思索着。
孝端后继续道:我知道,论长,该是豪格;可是祖宗的规矩,未立之前是子以母贵,既立之后才是母以子贵。所以,要依照嫔妃地位而选择的话,该是博果尔。不过,福临这孩子也讨人喜欢。所以皇上难以抉择了,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