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色优美的莫愁湖湖心亭,徐灏混迹于一群读书之中,听着他们针砭时弊大发感慨,对面坐着的是一身黑衣的道衍和尚。龙腾小说 Ltxsfb.com
徐灏能和姚广孝成为忘年之绝非偶然,彼此间脾气相投
格相同,朱高炽登基做了帝王之后,徐灏婉拒了国公爵位,让给了自己的父亲,一度连左都督都不愿当。而姚广孝也坚决不愿还俗,即使
朝为官也只是要了个六品的左善事,负责管理天下僧侣的芝麻小官。
当然这也是他二知功高盖主的道理,很有默契的同时选择急流勇退,如此善解
意的臣子,使得朱高炽也不免
受感动。
相比徐灏家大业大娇妻美眷,朱高炽更觉得对不起孑然一身的姚广孝,赐予了一栋宅弁两个千娇百媚的宫,姚广孝原封不动的还了,依然住在寺院里,太子少师是个荣誉官职。
生淡泊不追求富贵荣华,徐灏很钦佩姚广孝,自然和这位大明奇
渐渐相
莫逆。
前年姚广孝回老家赈灾兼衣锦还乡,其姐姐闭门不见,少年时的好友和江南士林认为朱棣起兵是大逆不道,姚广孝属于助纣为虐,没有愿意见他,甚至有
对他
大骂。
这令姚广孝很受打击,还是把赏赐的所有金银全分给了宗族乡邻,无牵无挂的随徐灏远赴海外。
白天换上官服做事,晚上换上一身黑色僧衣在寺庙修行,从不参与官场上的明争暗斗,没有一文钱的积蓄,这就是道衍和尚。
耳听身边的高谈阔论,徐灏劝道:“大师是高,可无儿无
岂不是没了后
继承香火?就在宗族中选个子侄辈认作义子吧。”
姚广孝经过这一次航海,和徐灏一样心胸变得更加开阔,他本不是拘泥之,想了想也就同意了。举杯笑道:“此事贫僧会考虑,如果成事还请都督代为照拂,贫僧已经老迈,平生也没几个至
好友可以托付。”
徐灏正色道:“大师放心。我定当贤侄为亲生骨。”
姚广孝心中叹息,如果不是得知对方真正的底细,他真以为这位年轻乃是明朝的王莽曹
之流。
此时对面有四十岁的文笑道:“我等之志,龌蹉卑鄙,本无足道。但不可匿而不陈,我等所愿者,论元魁于乡会,占鼎甲于鸿胪,蜚翰林于英声,著士林之清望。量才玉尺。桃林尽
门墙;藏简名山,神鬼皆为呵护,老
俱拜乐天,外夷咸知苏轼。显祖宗于凤诰,垂姓字于瀛洲而已。”
这话可谓是所有读书的梦想了。徐灏和姚广孝不免相视一笑,其他文
轰然赞道:“才
本色,名士风流,宜贺三爵!”
徐灏忍不住也随着连饮三杯,这时走来一位怒气冲冲的中年,众
见他满脸怒容,赶忙问道:“贤弟在何处饮酒。因何发怒?读书
第一要涵养气质,喜怒不形于色,不该有这般光景。”
那中年说道:“诸位兄长不知原委,今
真是把兄弟要呕死了。”
众纷纷出言相劝,把他拉到席中吃了一杯酒消消气,这才询问原因。
中年按住酒杯说道:“闷酒易醉。先前我在家陪一极不相知的至亲,不知吃了多少杯,送他出门又撞上了这一桩闷气,把酒都涌在心
,哪里还吃得下?待我说给诸位兄长听明。再来吃酒。”
徐灏和姚广孝来了兴趣,侧耳倾听,就听中年说道:“我本来就被至亲闹得心里闷得慌,出来后经过顺天府,平白地涌出来许多
,把我给堵在那边,地上躺着七八个
,都被打得两腿血淋淋,两百多
替他们叫屈,说什么是真正奇闻。仔细一看里面有一个
是屈伯明,二十五六岁的年纪,白面孔,额
上有一颗大黑痣的,错不了。”
有惊道:“屈伯明是贫而有志的
,他可是个秀才,这瘟官难道就敢加邢吗?”
徐灏和姚广孝神色不变,顺天府就在天子脚下,除非那屈伯明犯下了大罪,不然绝对不会对秀才动刑。
另有急道:“说了半天也没
没脑,别打断了他的话
。”
中年解释道:“打的却不是他。话说他住在东郊一带,教蒙学以糊
,妻子何氏相貌端正,不知哪一
来了个五台山化缘的和尚,说是个会治病的有道高僧,叫做法云。和尚看上了何氏,几番去他家募化,何氏不假辞色都回绝了。谁知前晚三更天,法云潜
何家脱衣上塌,竟要强迫何氏苟且,而何氏死命不从拼命叫喊,邻居闻声赶来相救,结果法云武艺不俗,一连打伤了好几个
,赤体逃跑了。
此事当即轰动了东郊,近千一起出来捉他,因那贼秃慌不择路,夜晚跌倒在一个野坑里,满身都是臭粪,才被众
抓住了。
送到了县衙,谁知县太爷不肯坐堂,押坐在班房里,将受伤并捉获贼秃之
反倒是打得死去活来,说是京师重地并非应行捉
之
,又未在
所捕获,
证物证不全,将法云无罪释放了。
当时屈伯明上前叫屈,县官不理撵了出来,这不百姓跑到了顺天府告状,我恨不得撞进县衙打那贼官一顿,一路越想越气,几乎把肚皮都给憋穿了。”
有文怒道:“这须用去年三月初六那响雷,把赃官贼秃一斧一个,立时劈死方出我胸中之气。”
又有说道:“总之是个和尚,便有五六分可杀的了。
邪盗贼走投无路就去削发避罪,此种恶事本不稀奇,但可恨他瘟官枉断,这才是千古奇闻。”
姚广孝顿时有些尴尬,暗自把此事记在心里。徐灏皱起眉,丈夫不在家,妻子喊救命,如若邻居不赶来救助的话,这在明朝是大罪,朱元璋苦心制定的地方之策好就好在这里,元朝把汉
守望互助的传统搅得支离
碎,明朝重新恢复了道德礼教。
弊端则是出自税赋上面,一家缴纳不出十户邻居得一起罚钱,逃走则所有邻居跟着受连累,明朝之所以流民屡禁不止就是因此,一家跑路动辄全村都得跟着背井离乡。
姚广孝沉着脸道:“水有源,木有本,最近屡有恶僧仗着佛为护符,贫僧定要扫除佛门败类。”
徐灏笑道:“小事而已,兴许眼下那县官和法云已经被顺天府处罚了。”
那些文发了一通牢骚,便开始吟诗作对,徐灏和姚广孝起身走出湖心亭,有
讥讽道:“看,又是一个贼秃,呸!”
徐灏刚要发作,姚广孝拉着他自嘲道:“算了,说来说去监管僧不力,其罪在我,被骂也是活该。”
徐灏顺水推舟的道:“这几年天下太平了,出家为僧的确实越来越多,长此以往非是好事,是得管管了。”
姚广孝道:“明
就拜托户部上奏,去年一年,浙江诸郡的军民子弟,私自削发为僧跑到厩冒请度牒的达一千八百多
,必须得严加制止。”
徐灏摇道:“高皇帝早有定制,民年四十以上才许出家为僧,今犯禁如此之多,真当朝廷会袖手不管嘛?我等遵纪守法丝毫不敢疏忽,而他们却肆无忌惮,让兵部把这些
全部送往辽东甘肃编籍为军。”
边走边说,二抬脚进了湖心岛上的寺庙,欣赏着四周的垂柳,就见一个小沙弥跑了过来,说道:“家师奉拜。”
徐灏惊讶看去,就见后面站着一个高马大的和尚,带着一串拳
大的佛珠,笑容可掬的向他们行礼。
姚广孝也显得很惊讶,竟然不认识这和尚是谁,不过离京一年多而已,厩佛门事已然发生了变化。
凝雪坐月子时就在这湖心岛静养,徐灏对岛上之都非常熟悉,瞅着这位陌生的大和尚,生得
眼赤腮,油
紫面,一脸的络腮胡子,脑后项间青筋虬结,应该是来自青藏一带的番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