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是千金难求,因为我从来不给人题字。诸位既然要独立经营学校,也不必非要勉强办规模太大的,也不必要出名,小学校也无须过于铺张,凡事只要脚踏实地,切于实用,什么地方皆可教书育人。”
李孝先频频头,堆笑道:“三爷,您看学校起个什么名儿?我打算起个大明公学。不过这名儿虽然可以压服那些传统书院,但我总觉得太渺茫了一,‘革新学院’好不好?我这个学校正是对新思想应运而生的,学生们瞧见这时髦的校名,一定很踊跃来报名,您觉得怎样?”
徐灏不禁看了他一眼,不说他的人品,这份迅速迎合时下风气的头脑,确实非常灵活,摇头道:“不妥,这种名色的学校恐怕容易引起官府的注意,起个普通些的吧。”
李孝先立即沉吟道:“常言道士、农、工、商,应该再添一个兵,干脆叫五民学院吧!最近五民平等的文章比比皆是,咱们既可以迎合,反过来也是为传统而设。这样的随机应变,我想官府也无话可说。”
徐灏不禁拍案叫绝,事实上他最近确实很有些隐忧,有些东西已经在悄然发芽,并开始逐渐蠢蠢欲动了,总算暂时还不成气候。(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