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平静的开口。
间只有一个妙善,为了让她回归。对不起,我要得罪了!”秦浪眸绽冷电,抬手向前点去。
佛光一闪,观音挡住了这一击,而后轻飘飘后退,如一尊女菩萨一样盘坐一座莲台上,宝相庄严。
大钟轰鸣,似佛教禅唱一样,震动天地,让人惊醒,如一盆清水泼头。
砰”……
两人在殿中交手,快逾闪电,佛光与肉身波动一起翻涌,冲击四方,肉身璀璨,佛光亦无量,不断碰撞。
虽不是生死搏杀,只是小范围的对决,但是却也可圈可点,有许多让人惊叹之处,很是非凡。
观音突的闷哼了一声,喷出了一口鲜血,身形翻转倒退,透着萧瑟。
她自然不是秦浪的对手,此刻却是全力相博,美眸中透着一抹莫名之光。
观音的三千六百道佛印,交叠印在了秦浪的胸口,这一刻,秦浪卸掉了任何防御,生生承受这一击。
见观音状若亡命,声嘶歇底,他停下了身形。
你为什么不躲开?”观音问、声音冰冷,却透着一股异样。
秦浪没有再多言,他已经明白了,眼前的女子,她依旧是妙善,只是不再是五百年前的妙善,因为她的心中有了一种执念——宏大西方教,扬极乐之美。
音,我会助你一臂之力的,也会永远陪着你,直到有一天,你重新化为妙善。”秦浪心中默语,渐行渐远。
秦浪的身影瞬间的消失,整片古刹中只余下观音独立原处,久久凝望虚空。
人世间,有许多事,都是不可强求的。
观音,第一世为西方三圣之一,为阿弥陀佛坐下上首菩萨,一心向佛,只为宏大西方教。
昔日有地藏王菩萨,发大宏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其大毅力,教人折服。
而观音的地位,还在地藏王菩萨之上,就更不可能轻易的放下宏大西方教的执念。
秦浪没有再逼迫观音,也不想如此。
他神通无敌,辗转过去、未来,只在一念间。
要来真的,秦浪有好几种手段,可以令观音就范。比如强行的改变观音的心意,或者永远的封印观音的第一世,‘西方三圣’的记忆……
在秦浪心中,观音的地位,终究不同于玉帝和王母那些人。
对于玉帝和王母这种视凡人为蝼蚁的家伙,秦浪丝毫也不会客气。
秦浪的真实心性还是一个人,他不容许任何存在去亵渎人类,哪怕是玉帝和鸿钧道人,他照样会拿巴掌抽死对方。
正因如此,秦浪的行事准则,显得泾渭分明。
他对待玉帝和王母,完全就是对待一种非人类,也即为畜生。
而对待镇元子和观音,则是对待人,和自己是平等的。
秦浪并不认为自己的这种心理很极端,这恰恰是自己在坚定着信念——生为人类的信念。
就如一只蚂蚁。
当这只蚂蚁有了超人的力量,见到了自己的同类被人类踩死。
估计这只有了超人力量的蚂蚁,也会毫不留情的灭掉人类!
而秦浪此刻的心境,正是那只有了超人力量的蚂蚁。
在这种漫天神佛的世界中,人类无疑是弱小的。如同蝼蚁一般。
秦浪明白了这一点,也就更加的深刻自己的信念,在他眼中,这漫天神佛只有两种:
一种是将人类当作蚂蚁的。比如玉帝、王母,对于这种神佛,秦浪也会将对方当作畜生,毫不留情的斩杀!
第二种,自然是观音、镇元子,秦浪也会将对方当作人,平等对待。
秦浪虽有了开天之力。当世无敌。却并没有掌控天地的想法。
他依旧视自己为普通的人,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儿。
许,这样的我,才是真正的——牛人!”
秦浪心中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
三日后。
观音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再次化为了一个风华绝代、圣洁无双的菩萨。
她的眸子中静寂一片。如无波古井。
时候了。”观音轻启朱唇,身披佛光,驾起莲台。向着南方而去……
虚空中,秦浪的嘴角微翘:“终于决定去找唐僧了么?”
……
唐僧,是有其历史原形的。
号玄奘,乃是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其地位,就是汉传佛教,历史上最伟大的译师。也是佛教法相宗创始人。主职是佛教学者、旅行家,也可称之为一代高僧了。
当然,那是历史地位。真要形容玄奘,也就是个苦行僧,为了佛经,一生漂泊,远行千里。
在这片神话世界中,唐僧的身世则是富有了传奇色彩——乃是佛祖的弟子,金蝉子转世。
观音一路东去,遇到了沙和尚、猪八戒和白龙马,这才到达了目的地——南赡部洲的大唐国。
此正值,太宗从地府回归,被亡魂恐吓。他便宣扬善果,选举高僧,开建大会,而陈玄奘已是>
观音便赶向长安城,同时为了造势,变化了个模样,口称要卖如来赐予的袈裟和锡杖。
这种宝物,稀世罕见,惊动了宰相,两者相谈了一会儿,宰相明白遇上了高人。
他对观音以礼相见,口称:“我大唐皇帝十分好善,满朝的文武,无不奉行。即今起建水陆大会,这袈裟正好与大都阐陈玄奘法师穿用。我和你入朝见驾去来。”
两人奉旨入殿,立于阶下,太宗问:“爱卿来奏何事?”
宰相道:“臣出了东华门前,偶遇二僧,乃卖袈裟与锡杖者。臣思法师玄奘可着此服,故领僧人启见。”
太宗大喜,便问那袈裟价值几何。观音答道:“袈裟五千两,锡杖二千两。”
这自然不是个小数目,太宗也问:“那袈裟有何好处,值这么多?”
观音回道:“这袈裟是冰蚕造练抽丝,巧匠翻腾为线。仙娥织就,神女机成。方方簇幅绣花缝,片片相帮堆锦簆。玲珑散碎斗妆花,色亮飘光喷宝艳。穿上满身红雾绕,脱来一段彩云飞。三天门外透玄光,五岳山前生宝气……”
听完观音一席话后,太宗心动不已,便代陈玄奘收下了两宝。
第二日,水陆大会,玄奘在讲经。
观音化身的僧人口称:“法师讲的是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升天。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脱苦,寿身无坏。”
太宗闻言,狂喜不已,他要的就是超度亡魂,忙问这大乘佛法在何处?
西天大雷音寺。”
观音显出了真身,绝美姿色惊艳世人。
她手内托着一个施恩济世的宝瓶,瓶内插着一枝洒青霄,佛光普照四方,沐浴其中者,皆是苦痛全消。见者皆是目露虔诚,这菩萨谁人不知,是救苦救难观世音。
太宗和满朝文武,皆是心神恍惚,却不敢亵渎。
之后,太宗果然够气魄,与陈玄奘一个和尚结拜。让他去西天走上一遭,取回大乘佛法三藏。
陈玄奘还能如何,只好答应,立下重誓。
便在太宗为玄奘送行之时,天际一道金色光华闪耀。
一尊高百万里的巨佛法相身躯顶天立地,金色佛面带慈善微笑,目中透出悲天悯人。
底下的无数百姓、满朝臣子,纷纷纳头便拜,口呼:“佛祖显灵”
这巨佛法相一步就来到了太宗近前,同时法相散去,一个青年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