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削晋王王爵,贬为庶民,谪千里,圈于州城自省其过。”
李世民脸色愈见冷漠,唇角一勾,道:“削王爵,贬庶民,谪千里,圈州城……嗯,冲远公倒是想得周到,既给了天下代,又顾及了天家血脉……”
抬眼向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一扫,李世民道:“冲远公此谏,二位以为然否?”
房玄龄暗叹了气。
他是标准的老狐狸,对处理国事非常在行,但是涉及宫闱天家之事,房玄龄向来都是装聋作哑,左顾右盼假装看风景。
这种事惹不得,沾不得,很要命的。
可是李世民偏偏不放过他,已经直接点名了,房玄龄避无可避,只好苦笑道:“老臣觉得,不如等大理寺和宗正寺定罪之后再议论如何处置晋王也不迟,毕竟晋王是否真的是刺杀冯渡的凶手,现在断定还为时过早,如果真的定罪了,那么当然是要给天下臣民一个代,只是这个
代如何给,晋王如何处置,老臣以为宜当缓议,嗯,缓议。”
一番话说得四平八稳,看似说了一大堆,其实没一句货,全是推诿含糊,模棱两可,偏偏说得大家都没脾气。
李世民和孔颖达当即便对房玄龄投去一记鄙视的目光。
堂堂一国宰相,又是一大把年纪,还跟墙似的,你羞不羞?
李世民哼了哼,目光随即望向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也苦笑,下意识地捋了捋长须,沉吟片刻道:“老臣以为,定罪是定罪,处置归处置,若大理寺和宗正寺定了罪,便算是给天下一个
代了,至于处置么……晋王犯下再大的错,终究是陛下的嫡子,冲远公所言削王爵,贬庶民等等,老臣以为不妥,对皇子处置太重,同样也损了天家皇威,所以老臣建议陛下不如重拿轻放,晋王罪名可定,但处置不妨轻一些,嗯,圈禁宗正寺数月或半年即可,就算晋王真是刺杀冯渡的指使
,毕竟也只是个孩子,而且以前并无劣迹,不如薄惩为戒。”
长孙无忌说完,孔颖达非常气愤地怒哼一声,李世民嘴角的笑意却越来越,房玄龄眉
轻蹙,随即眼中闪过一道
光,最后继续阖目养神。
**************************************************************
太平村,李家。
李素和王直坐在院子里纳凉,天热得邪,二
各自端着一碗冰镇酸梅汤,毫无形象地喝得稀里哗啦,一碗下肚,仍挡不住阵阵燥热,没来由的心烦意
。
王直将碗朝身旁的桌几上一搁,很不讲究地用袖子胡抹了一把脸,丑陋的大嘴吧唧有声。
李素也搁下了碗,叹了气,道:“这该死的夏天……什么时候才熬到
呀。”
扭朝门廊下的丫鬟扬声吩咐再来两碗冰镇酸梅汤,李素这才向王直扬了扬下
:“……你继续说。”
王直嗯了一声,道:“大抵就是这么回事,现在咱们那些手下的我不敢动用,怕里面有朝廷的眼线,所以这些消息都是我亲自打听来的,长孙无忌确实在陛下面前为晋王开脱,说什么‘重拿轻放’,意思是圈禁几个月就算了……”
挠了挠,王直露出万分不解之色,道:“你们当官的那些弯弯绕绕我真的不懂,长孙无忌不是支持魏王吗?照理说这个时候他应该果断进谏,将晋王置于死地才是,否则后患无穷,为何他却在陛下面前为晋王开脱?”
李素笑道:“长孙无忌这么不奇怪,换了我是他,我也会这么
,甚至我会建议陛下免了晋王一切处罚,这件事就当没发生过。”
王直瞪大了眼睛:“为何?”
李素叹道:“因为长孙无忌要达到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他的目的难道不是将晋王置于死地?”
李素笑道:“晋王也是他的亲外甥,没有仇大恨,为何要将晋王置于死地?再说,若真急着将晋王置于死地,陛下又不傻,难道不会怀疑吗?老狐狸行事讲究一个稳妥,他要达到的目的是将晋王定罪,也就是告诉天下
,晋王其实是个杀
犯,定下这个罪名已经足够了,从今以后,晋王便彻底失去了争夺太子之位的资格,就算陛下吃猪油蒙了心,铁了心要晋王当太子,你觉得朝臣们会答应吗?天下
会答应吗?”
“只要定下晋王的罪,便等于将晋王的名声彻底搞臭了,一个名声臭哄哄的皇嫡子,哪怕身份毫无争议,也已没有资格争太子了,所以定罪之后,如何处罚他已经不重要,就算没有任何处罚,晋王还是当他的王爷,他对魏王的威胁也已经完全消失,东宫太子之位除了魏王,不可能是别了,尤其不可能是晋王。”
王直恍然大悟,接着露出焦急之色:“若晋王真被定了罪,可就麻烦了!不仅是他倒霉,连咱们也倒霉了,怎么办怎么办!”
李素大拇指一竖,指了指自己的鼻子,道:“看看我这张英俊的脸……”
王直一呆:“怎样?”
“除了最近天热上火长了两颗青春痘以外,你没发现我的模样很像那种危急时刻力挽狂澜的英雄吗?”
“呃……好吧,你一定有办法了,对吗?”
李素仰,看着从
顶树荫缝隙倾洒下来的星星点点的阳光,悠悠叹了
气,道:“明
,我该动手了,这一出大戏,差不多也该到结束的时候了。”
…………
…………
武氏迈着轻碎的脚步,从大门走进来。
她的脸色不太好看,俏丽的脸庞上布满了疲惫,额前几缕发随意地搭在脸侧,疲惫时的她看起来仍是那么的妩媚慵懒,别有一番风
。
走进院子,武氏拐了个弯,沿着门廊朝后院走去,刚走出没几步,脚步忽然一顿。
天色已黄昏,李素独自坐在院子正中,身旁的矮桌上搁着几个空碗,而他却靠在长长的椅子上闭目养神,仿佛睡着了一般。
看到李素,武氏脸上顿时闪过一丝慌和心虚,第一反应竟是忍不住想掉
跑掉。
理智阻止了她,同在一个屋檐下,而且此时此刻她还是李家的丫鬟,李素的幕僚,能跑到哪里去?就算她投奔了晋王李治,可她很清楚,在李治的心里,她和李素的地位是没有可比的,她甚至毫不怀疑,若李素说一句“杀了她”,李治就会毫不犹豫的拔刀。
一心想跳出李家的桎梏,可惜,她仍活在李素的影下。
以前没察觉到,可今的武氏体会尤其
刻。
自从答应李治去游说太原王家后,武氏离开宗正寺便马上折道拜访了王家,打出晋王李治的招牌,王家家主的次子王然亲自接待了她。
然后便是冗长的游说过程,现在回想起来,过程非常可笑。
武氏费尽了舌,反复陈述营救晋王对太原王家有利无弊,对王家百年大计有着决定
的转折等等,王然的表现很奇怪,他的表
古古怪怪的,任凭武氏滔滔不绝,而王然却一声不吭,说到最后,当武氏自信已经将整件事的利弊说得清清楚楚了,王然才好整以暇告诉她,她放了一记马后炮。
原因是早在一天前,泾阳县公李素已经来过,不但说服了王家出手营救晋王脱困,而且还答应正式支持晋王李治争储……
武氏当时呆愣在王然面前,半晌没出声。
那一刻,她觉得自己就是个小丑,是个笑话,心中一阵阵的羞恼,难受,待这些绪平复下来后,武氏打从心底里感到一阵空虚无力。
这辈子,似乎都已经逃不过李素的影了,无论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