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看罢圣旨,一齐低头礼拜:“我等都该万死。”李白见众官
苦苦哀求,笑道:“你等受国家爵禄,如何又去贪财害民?如若改过前非,方免
汝罪。”众官听说,人人拱手,个个遵依,不敢再犯。就在厅上大排筵宴,管待
学士饮酒三日方散。自是知县洗心涤虑,遂为良牧。此事闻于他郡,都猜道朝廷
差李学士出外私行观风考政,无不化贪为廉,化残为善。
李白遍历赵、魏、燕、晋、齐、梁、吴、楚,无不流连山水,极诗酒之趣。
后因安禄山反叛,明皇车驾幸蜀,诛国忠于军中,缢贵妃于佛寺。白避乱隐于庐
山,永王璘时为东南节度使,阴有乘机自立之志,闻白大才,强逼下山,欲授伪
职,李白不从,拘留于幕府。未几,肃宗即位于灵武,拜郭子仪为天下兵马大元
帅,克复两京。有人告永王璘谋叛,肃宗即遣子仪移兵讨之。永王兵败,李白方
得脱身,逃至浔阳江口,被守江把总擒拿,把做叛党,解到郭元帅军前。子仪见
是李学士,即喝退军士,亲解其缚,置于上位,纳头便拜道:“昔日长安东市,
若非恩人相救,焉有今日?”即命治酒压惊,连夜修本,奏上天子,为李白辨冤,
且追叙其吓蛮书之功,荐其才可以大用。此乃施恩而得报也。正是:
两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
时杨国忠已死,高力士亦远贬他方,玄宗皇帝自蜀迎归为太上皇,亦对肃宗
称李白奇才。肃宗乃徵白为左拾遗。
白叹宦海沉迷,不得逍遥自在,辞而不受。别了郭子仪,遂泛舟游洞庭岳阳,
再过金陵,泊舟于采石江边。是夜,月明如昼。李白在江头畅饮,忽闻天际乐声
嘹亮,渐近舟次,舟人都不闻,只有李白听得。忽然江中风浪大作,有鲸鱼数丈,
奋鬛而起,仙童二人,手持旌节,到李白面前,口称:“上帝奉迎星主还位。”
舟人都惊倒。须臾苏醒,只见李学士坐于鲸背,音乐前导,腾空而去。明日将此
事告于当涂县令李阳冰,阳冰具表奏闻,天子敕建李谪仙祠于采石山上,春秋二
祭。
到宋太平兴国年间,有书生于月夜渡采石江,见锦帆西来,船头上有白牌一
面,写“诗伯”二字。书生遂朗吟二句道:“谁人江上称诗伯?锦绣文章借一观!”
舟中有人和云:“夜静不堪题绝句,恐惊星斗落江寒。”书生大惊,正欲傍舟相
访,那船泊于采石之下。舟中人紫衣纱帽,飘然若仙,径投李谪仙祠中。书生随
后求之祠中,并无人迹,方知和诗者即李白也。至今人称“酒仙”、“诗伯”,
皆推李白为第一。云:吓蛮书草见天才,天子调羹亲赐来。一自骑鲸天上去,江
流采石有馀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