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在秦婉儿给的选择上,泰康还是选择了离开,他把自己的情况讲明,大家也都能够理解。更多小说 Ltxsfb.com
漫语没有再埋怨泰康,而是略有所思的琢磨了一下,为什么她就没有想要回家去陪陪家人呢?这就是年轻人和上了岁数的人之间最大的差别吧。
人会随着岁数越来越大就变的越来越是顾家,漫语是年轻人,她对家可没有那么大眷恋。
年轻人不喜欢和家人经常聚在一起的一般都有共同的特点,最重要的一点是离家人太近了,那些远在他乡漂泊的年轻人就会比较珍惜和家人相聚的时间,毕竟一年和家里人待在一起的时间也不会超过一星期。
而和父母同在一个城市的人就不同了,即便是在大城市里分开住,不能说是每天见,但是每年至少也有一百天见面的机会。
见面的机会一旦多了,人们就不会觉得珍惜了。
所以漫语从来都不会有对家人极度思念的那种状态。
她和父母接触的时间更多,即便是她处于每天加班都很忙碌的情况下,有些时候晚上回到自己单独住的家中,也会看到前来给她送些好吃的和生活用品的父母。
所以漫语就是那一类“不懂得”珍惜的人。
当然,漫语对家人没有那么多的眷恋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代沟吧,代沟这种东西看不到,摸不到,但却是真真切切存在的。
漫语特别不喜欢父母给自己上“哲学课”,给自己讲一些人生道理。
其实这或许是每一个家庭都存在的矛盾,父母会想要把自己的人生经验灌输给孩子,但是孩子却并不想要去听这些东西。
这些人生道理的确都是有道理的,但是有些却已经不适应这个社会了,随着社会不断的飞速发展,的确有很多曾经万古不变的道理都变得远不及现在这样有道理了。
变化的不仅仅是人,变化的还有这个社会。
很多长者是没有意识到社会的变化,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那些大道理已经开始被慢慢的淘汰了。
所以当他们用这种大道理来教育年轻人的时候,年轻人就会变得不耐烦。
漫语就是如此,她的父母最喜欢给她讲一些大道理,让她听着,每一次见面都这样,所以漫语才不会依恋家里人。
通货膨胀只有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在金银货币流通的条件下不会出现此种现象。
因为金银货币本身具有价值,作为贮藏手段的职能,可以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使它同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相适应。
而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因为纸币本身不具有价值,它只是代表金银货币的符号,不能作为贮藏手段。
所以纸币的发行量如果超过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数量,纸币就会贬值。
每个普通老百姓都喜欢把一句话挂在嘴边:“钱越来越不值钱了。”
但是每一个生活在华夏大环境下的普通老百姓都依然在坚持不懈的攒钱,坚持不懈的存款。
真的是他们不懂吗?还是他们担心自己若是没有点存款,会在未来的某一天里因为生病住院没有钱,而被医院赶出来?
还是他们的孩子在某一天以优良的成绩考上某个名校,却会因为没有钱交学费而被拒之门外?
或许在一个连最基本的医疗保障和教育保障都没有的国度,攒钱是老百姓们唯一的心灵寄托吧。
只有有了这一份寄托,人们才能够安心的在这个国度里面生活下去,大家脑子里都在想以后的“保障”,所以才会忽略现在这一刻的生活条件。
活在当下。
这四个字虽然看似简单,可这似乎真的只适合那些任何“保障”都无需国民去担心的国家吧。
其实,华夏的老百姓更应该明白活在当下的道理,一个污染严重的国家,还不活在当下?真的因为雾霾得个肺癌又能怎么样?哪怕是把大半辈子的积蓄都花出去也根本治不好啊……
残酷的现实。
年轻人想得开,或许可以做到活在当下,为什么?因为他们都有一种潜意识,每天吸雾霾吃地沟油,能不能活到五十岁都要打上一个问号,所以为何不活在当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