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姚对立正,齐步走,这一套是颇熟习的。看见瑞丰张嘴,他就向右转,打起旗来,慢慢的走。
学生们跟着老姚慢慢的走,走出场,走出校门,走出巷
。他们的
越来越低,手中的小纸旗紧紧的贴着裤子。他们不敢出一声,也不敢正眼的看街上的
。他们今天是正式的去在
本
面前承认自己是亡国
!
北平特有的秋晴里走着一队队的男学生——以他们的小小的,天真的心,去收容历史上未曾有过的耻辱!他们没法子抵抗。他们在不久之前都听过敌
的炮声与炸弹声,都看见过敌
的坦克车队在大街上示威,他们知道他们的父兄师长都不打算抵抗。他们只能低着
为敌
去游行。他们的手中的小旗上写着“大
本万岁!”
这最大的耻辱使甚至于还不过十岁的小孩也晓得了沉默,他们的都被耻辱给封严。汽车上,电车上,
力车上,
家与铺户的门前,都悬着旗,结着彩,可是北平象死了似的那么静寂。一队队的低
不语的小学生走过,这默默的队伍使整条条的街都登时闭住了气。在往
,北平的街上有两条狗打架,也会招来多少
围着看;或者还有
喊几声好。今天,行
都低着
。铺户里外没有看热闹的。学生的队伍前面没有喇叭与铜鼓,领队的
既不喊一二一,也不吹着哨子,使大家的脚步齐一。大家只是那么默默的,丧胆游魂的,慢慢的走。排在队伍中的不敢往左右看,路上的行
也不敢向队伍看。他们都晓得今天不是什么游行,而是大家
一次公开的与敌见面,公开的承认敌
是北平的主
!路上的
都晓得:往
的学生游行多半是向恶势力表示反抗;他们有时候赞同学生的意见,也有时候不十分满意学生的举动;但是不管怎样,他们知道学生是新的国民,表现着新的力量;学生敢反抗,敢闹事。今天,学生们却是到天安门去投降,而他们自己便是学生们的父兄!
瑞丰本是为凑热闹来的,他万没想到街上会这么寂寞。才走了一里多路,他就感觉到了疲乏;这不是游行,而是送殡呢!不,比送殡还更无聊,难堪!虽然他的脑子相当的迟钝,可是看看街上,再看看学生,他也没法否认事大概有不对!队伍刚一走
大街的时候,他还跳前跳后,象看羊群的犬似的,表示自己的确有领队的能力与热心。为挽救适才在
场中没有把
号喊好的丢脸,他一边跳前跳后,还一边动着小
脑袋,喊起一二一,好教大家把脚步放齐,振作振作
神。可是,他白费了力。大家的脚抬不起来。慢慢的,他停止了喊一二一;慢慢的,他也停止了跳前跳后,而只在队伍的中溜儿老老实实的走;慢慢的,他也低下
去。他不晓得为什么自己会这样了。他
热闹,他一向不懂得什么叫作严肃。可是,今天北平的街上与北平的学生使他第一次低下
去,感觉到他应该一声不出。他很后悔参加这次的游行。他偷眼向前后找蓝东阳,已然不见了。他的心中有发慌。虽然阳光是那么晴美,街上到处都悬旗结彩,可是他忽然觉得怪可怕!他不知道天安门安排着什么险恶的埋伏,他只觉得北平的天,北平的地,与北平的
,今天都有可怕。他没有多少国家观念,可是,现在他似乎感到了一不合适——亡了国的不合适!
迷迷糊糊的走到东四牌楼,他很想偷偷的离开队伍。可是他又不敢这样办,怕蓝先生责骂他。他只好硬着皮向前走,两个腿肚子好象要转筋似的那么不好受。
这时节,瑞宣正在屋里对着历发楞,今天是双十节!
他拒绝了参加游行。于是,无可避免的,他就须联想到辞职。在学校里,他是个在尽心教功课而外别无野心的。虽然在更换教务主任与校长的时节,他常常被大家看成为最有希望的候补
,可是这纯粹出于他的资望与
品的感召,而与他自己丝毫不相
;他绝对不肯运动任何
帮忙他作主任或校长。他的尽心教课是目的,不是为达到什么目的的手段。在教课而外,对于学生团体的活动,只要是学校认为正当的,只要他接到正式的约请,他就必定参加。他以为教育不仅是教给学生一课本上的知识,而也需要师生间的感
的与
格的接触。他知道在团体的活动中,他自己不是个
出风
的
,但是他并不因此而偷懒——他会很冷静的热心。在他的心里他反对学生们的时常出去游行。可是,每逢游行,他必定参加,不管他对游行的目的赞同与否。他以为自己既是教师,就该负看管学生的责任,特别是在学生结队离开学校的时候。诚然,他的热心绝不会使他侵犯了校长或任何教员职员的职权,或分外多管些闲事,可是跟着队伍走动的本身,就叫他心中安适——他应当在学生的左右。假若学生们遇到什么不幸与危险,他自己必会尽力保护他们。随着学生平安无事的回来,看着学生都进了校门,他才把心放下。然后,不进校门,便急快的回家——他并不为参加游行而多用学校一盆水,洗去脸上的灰土。
今天,他没去参加游行。他不能去!他不能去大睁白眼的看着男学生在国庆
向
本旗与
本
鞠躬!可是,从另一方面想,他这是不尽责。他应当辞职。他生平最看不起那些拿着薪金而不负责办事的
。不过,辞职只是安慰自己的良心,并无补于眼前的危难——假若,他想,
本
把学生集合在天安门而施行大屠杀呢?在理智上,他找到许多
本
不致于那么毒狠的理由,而且也想到:即使有他跟随着学生,
本
若是要屠杀,他有什么能力去阻止呢?
本
若用机关枪扫
,他也必死无疑;而他是一家
的家长!思前想后,他决定不了什么。越决定不了,他就越焦躁;他
上出了汗。最后,他想到:即使
本
本不想在今天屠杀,焉知道我们的学生中没有向
本
扔一两个炸弹的呢?那么多的学生难道真的就没有一个有胆气的?是的,今天在北平投一两个炸弹也不过象往大海中扔一块小砖儿;可是,历史是有节奏的,到时候就必须有很响的一声鼓或一声锣。豪侠义士们便是历史节奏中的大锣大鼓。他们的响声也许在当时没有任何效果,可是每到民族危亡的时机,那些巨响就又在民族的心中鸣颤。那是天地间永久不灭的声音。想到这里,他的理智无论如何再也不能控制住
感。不管是生是死,他须到天安门去看看。
披上长袍,他一边扣着钮扣,一边往外疾走,连小顺儿的“爸,你上哪儿?”也没顾得回答!
刚出了大门,他便碰到了小崔——刚刚把车由街上拉回来。瑞宣本不想和小崔打招呼,可是一眼看到了车子,他楞了一下。他要坐小崔的车,不仅是为路相当的远,也是因心中急躁,不耐烦一步一步的走去。
小崔,在拉着车子的时节,永远不肯对邻居们先打招呼,怕是被误会他是揽生意。他的车子新,腿快,所以要价儿也高一些。他怕因自己的车价儿高而使邻居们为难。现在,看祁瑞宣向他一打楞,他先说了话;他是把瑞宣算在坐得起他的车子的阶级中的。
“祁先生坐车吗?要坐的话,我就拉一趟!”没等瑞宣答话,他絮絮叨叨的说下去,好象心中久已憋得慌了的样子:“街上光一队一队的过学生,碰不着一个坐车子的!学生,什么都是学生,真也有脸!去年,给委员长打旗子游街的是他们;今天,给
本
打旗子游街的又是他们!什么学生,简直是诚心找骂!你说是不是?”
瑞宣的脸成了大红布;假若可能,连发根也都发了红!他知道小崔骂的是学生,而并非骂他。他也知道小崔的见解并不完全正确,小崔是不会由一件事的各方面都想到而后再下判断的。虽然这样,他可是没法子止住脸红,小崔骂的是学生,而他祁——瑞宣——便是学生的老师呀!他自己现在也是要上天安门去呀!再说,小崔的见解,不管对与不对恐怕也就是一般
共同的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