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手枪是美国史密斯·韦森公司的M500转轮手枪,此枪为0.50英寸口径,即12.7毫米,马格努姆大威力手枪弹,枪口动能3525焦,但它并不是军用手枪,而是用于狩猎大型猎物。更多小说 Ltxsfb.com
GLOCK18
CS中的Glock18手枪
全称:Glock18CSelectFire
价格:$400
产地:奥地利
制造商:奥地利格洛克有限公司(GlockG.M.B.H.)
口径:9mmParabel露m
容弹数:20发
最大备弹量:120发
射击距离:N/A
重量(带弹夹):0.9kg.
弹重:8grams
初速度:1132英尺/秒
枪口动能:475焦耳
杀伤力:14(单发),42(3发连射)
装甲修正:0.36
弹夹更换速度:2.26秒
特:奥地利格洛克有限公司(GlockG.M.B.H.)由工程师格斯通·格洛克(Gaston·Glock)创立于1963年,坐落于奥地利德意志瓦格拉姆市(Wagram)A-2232豪斯费尔德斯特拉贝大街17号。很多人都认为格洛克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推出的Glock17是世界上最早大量采用工程塑料的手枪(所谓“大量”的定义是至少套筒座这样的大部件是采用工程塑料的),其实世界上第一支大量采用工程塑料的手枪应该是HK公司在1968年设计的VP70冲锋手枪。但事实是,Glock系列手枪所取得的成功是VP70所无法相比的,不到20年时间,Glock手枪已经装备了40多个国家的军队和警丶察,而从90年代开始世界各地的枪械制造公司在自动手枪中大量采用工程塑料部件的热潮,也是因为Glock手枪的成功而掀起的。对于Glock大量采用工程塑料作为主要部件最令人质疑的地方就是它的坚固程度和耐用性,一般人总觉得塑料不如金属耐用。事实上,Glock所用的强化塑料有非常好的强度和耐磨能力。使用Glock的军警单位对于它的耐用性很满意,民间的用户也很少抱怨Glock的塑料部件。
备注:恐怖分子缺省装备,可用武器特别功能键切换成3发连射方式
CSOL中的Glock18
装填有20发9毫米帕拉贝鲁姆弹的Glock18在射速和射击精度方面相当出色。但是威力较弱,但可以切换至射模式以三连发弥补威力的不足。
64式手枪
性能参数:
口径:7.62mm
全长:155mm
重量:560g
弹容:7发
64式手枪(64式7.62mm手枪),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种手枪,1964年设计定型,1980年生产定型。配备于部队中高级指挥员及公丶安干警,是较理想的单兵自卫武器。
64式手枪由枪管、套筒、復进簧、套简座、击发机和弹匣六大部分组成。64式手枪的自动方式採用自由枪机式,设有联动击发、空仓挂机、弹匣回闩和弹膛有弹指示等机构;保险机构有安全保险、到位保险、自动保险和射击保险等多种功能。该枪用以杀伤50米内的目标,在25米距离上,能射穿2毫米厚的钢板、7厘米厚的木板、4厘米厚的砖墙、25厘米厚的土层。
54式手枪简介:
中国54式7.62毫米手枪是我国仿制前苏联TT1930/1933式手枪的产品,于1954年定型,至今仍装备部队。是我国生产和装备量最大的手枪。
54式手枪的自动方式采用枪管短后座式;闭锁方式采用枪管摆动式,保险装置为击锤保险,该枪还设有空仓挂机机构。
使用枪弹:
中国51式7.62X25毫米手枪弹。
技术诸元:
口径:7.62毫米
全枪长:196毫米
枪宽:30毫米
枪高:128.5毫米
枪管长:116毫米
全枪重:840克
瞄准基线长:156毫米
初速:420-440米/秒
膛线:4条,右旋
弹匣容弹量:8发
平均最大膛压:1850~2100公斤/平方厘米
初速:420米/秒
射速:30发/分
规定寿命:3000发
射程:50米
弹匣容量:8发
附属品
通条一根。用以擦拭枪膛。平时固定在枪套侧面。
装护具
枪套:装枪及备用弹匣。
枪弹盒:分两格,每格装枪弹20发,共40发。
背带:便于携带枪套及枪弹盒
保险带:将手枪系在射手的腰带上,以防手枪丢失。
备件
弹匣:一个
保险装置:
无手动保险,仅设有机锤半待击保险。
退弹过程:
弹匣扣位于握把左侧、扳机后方。卸去弹匣,后拉套筒,退出枪弹,通过抛壳窗检查弹膛,释放套筒,扣动扳机。
发展历史
中国的军用手枪的历史也很长,在抗战时期和国共内战除了十几万支毛瑟军用手枪(盒子炮以外),还有一部分美国和苏联援助的手枪,当然也有少量缴获的日丶本垃圾南部手枪(俗称王八盒子)。在抗战时,由于初期和中期国丶军丶火力太弱,毛瑟手枪还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近距离连射武器的不足。
内战结束后,中国当时的装备可以称得上是万国造。其中步枪口径多达11种,枪弹和枪械种类更是多达数十种。作为一个新建的大国,实现军队武器的制式化和自产化当然是首当其冲的事情。
之后的朝鲜战争中,勇敢志愿军士兵拿着五花八门的武器和严重不足的弹药,和武装到牙齿的美韩联军血战数年。虽然一度打的美军狼狈溃败,但是因为火力的差异和空军的几乎全无,志愿军遭受的相当大的伤亡。其中就弹药一项,就有日式,苏式,美式,国式等四五个国家的各种弹药,造成后勤方面严重的困难。在整个朝鲜战争中,志愿军有百分之四十的弹药缺口只能通过战前缴获获得,白白牺牲了很多的生命。这些更推动中国武器自产化的发展。
从1950年到1955年,由于底子薄,中国同时采取进口和仿制2种方式。5年内从苏联共进口和接受枪械90万支和大量的弹药。
在此同时,中国大陆方面开始逐步仿制苏联的军用武器。其中就包括苏联二战期间的制式手枪。
1951年,随着前一年中苏条约的签订。中国丶军工系统就开始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仿造苏制托卡列夫军用手枪。主要是苏联方面提供全部图纸和提供流水线的全部机床,同时培养一批技术骨干。该枪基本就是托卡列夫手枪的简单仿制,没有任何中国自己创新,所以并不能称得上是中国自产的武器,只能算是中国组装。中国方面取名为51式手枪。
苏联托卡列夫式手枪是一款很有特色的武器,该枪发射7.62毫米托卡列夫手枪弹,全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