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这下倒是有点惊讶。龙腾小说网 Ltxsfb.com
“给我做妾,不是相中我儿子要结亲?”
“你儿子才几岁啊,人家不愿意等那么久呢,先跟你结个亲,当然以后说不定还要来个亲上加亲,再给你儿子也结个亲。”说到这,崔莺莺语气里有点酸。
李超如今的地位,李家的家势,想跟李家结亲的真的很多。不少人想把女儿许给李超的儿子,当然也有不少想直接送给李超做妾的。
不少家族甚至愿意拿嫡女来给李超做妾呢。
范阳卢氏,就有这个打算,他们打算送一位嫡女给李超做妾,甚至还说了,愿意从分家里再选四个妙龄的族女做陪嫁。
买一送四。
“那范阳卢氏的女儿我托人打听了,人不错的,相貌品德样样不错。她也确实是嫡女,是范阳族长的原配之女,后来原配病亡,范族长虽续娶后又生了不少儿女,但这个女儿也是嫡出的。”
说到这个范氏女,崔莺蒙还有点同情,毕竟她们身世十分相似,都是嫡出,又都是病亡原配所生,后来父亲又续娶,又生了许多儿女。在家里地位不算高,挺可怜的。
不过李超对这个没什么兴趣。
家里妻妾好几个,外面还有一个长公主情人,还有一个东女国小女王露水夫妻,他不是那种特别喜新厌旧的人。
虽然他还年轻,可心理年龄挺大的,更偏重感情。
这种完全为了政治联姻而纳妾,李超并不喜欢。
“你真舍的拒绝?这可是纳一陪四呢,陪的那四个我也打听了,也都很不错。其中有一个还是辽西卢氏族长卢政之女,也是个嫡出呢。范阳卢氏也是五姓豪门,愿意拿嫡女给你做妾,还陪四个分支嫡女,这可都是极为难得了。”
崔莺莺笑着说道。
“我还真希望我纳啊?”李超伸手掐了下崔莺莺的腰肢,“我李超现在哪需要去追捧这五姓七家?”
五姓七家影响是大,但在大唐的顶级豪门中也不是最强的,不说那些关陇旧阀还有军功新贵或者是江南的士族等,顶级的豪门多了去了。五姓七家经历隋末打击,现在在民间影响大,但在朝堂上影响力其实很弱。
历史上唐朝时,五姓七家几起几落,确实在唐朝又阔过几回,但不是现在。现在他们顶多跟那些民间老儒一样,名头大,但在朝廷中,权势不足。
真正掌权的,还是如灞上李这样的贞观新贵,哪怕是当初的关陇旧阀们,都比这关东士族更有话语权。
关东士族门第好,家声好,加之他们以前掌握的学术,让这些千年名门,心里是瞧不起那些暴发户们的,但暴发户虽无底蕴,但有权有财啊。
其实李超发明的印刷术啊,改良的造纸术啊,以及修的字典词典办的报纸杂志,以及朝廷大新学校等,都让关东士族这学术垄断地位不断的削弱下降。
垄断不了学术,也就对舆论控制大大削弱,他们在民间的影响力其实也正在不断的下降之中。
“我觉得不必拒绝卢家,毕竟人家这么主动,你要是拒绝,就太落人家面子了。好歹那也是千年世家呢。”
李超坚决控制自己,不纵欲。
再强壮的男人,如果纵欲,也受不了。色是刮骨钢刀,看看太上皇李渊,退位之后不到三年,孩子生了一堆,然后人苍老的不像样。也算是一员大将出身的李渊,已经干巴干巴的成了瘦老头。
李渊是没事干,只能生孩子。李超可还想再活个五六十年呢,未来日子还长着呢。
不过那天之后,崔莺莺还真的就去跟卢家谈亲事去了。
妻子去为丈夫纳妾,这事放在后世不敢想象,但在这个时代却再正常不过了。纳妾,本来就得经过妻子同意的,甚至多数是由妻子来负责操办。
事情谈的很愉快。
范阳卢氏千年世家不错,但他们本来就跟崔郑等比不过,在如今的贞观新政之下,他们的地位越来越低,越来越被朝廷边缘化,过去他们一面是学术垄断,一面又是手握着大量的田地,拥有许多隐户奴隶等,可现在这些根基,都被朝廷在一刀刀的削砍。
清河崔、荥阳郑、太原王、赵郡李等都纷纷跟灞上李结亲,范阳卢氏当然也不能干坐着。他们可不想被朝廷彻底的边缘化,跟当今最红的重臣李超结亲,跟如今最豪奢的灞上李氏结亲,也成了一个极好的选择。
范阳卢氏还是很舍得的,拿出了一个嫡女和四个分支嫡女,一口气送出五位女子来给李超做妾。
为的就是能后来居上,跟李超跟李家结上关系,能搭上李超的顺风船。
几天后,崔莺莺从卢氏在襄阳的府中回来,告诉李超,“事情定了,就选在九月初六,卢氏把人送上门来,我们家也摆个热闹的酒宴,把客人们都邀请来,这事就成了。”
李超放下手里的书,这是印刷坊印刷的精装本,雕版印刷,线装。
一套十六本史书,从史记,到南史、北史、资治通鉴,一共十六本。其中有九本是李超主持修的,晋书、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以及南史、北史和资治通鉴。
从先秦到汉晋南北朝隋,各朝正史都修齐了。
这十六本书,算是官修正史,尤其是其中史记和资治通鉴两本,更是被官方称为学史必读。
虽然唐修九本,只有资治通鉴是李超一人修的,其它八本都只是他挂名主编,但毕竟这些书上主编之名都是他。
因此,现在李超在学术界史学界,可谓是名声更进一步了。
李记出版坊,全力出了一套精装版,印刷出来的这套十六本史书,都非常精美。这套史书一经刊印,立即受到无数读书人的喜爱,可谓是卖的洛阳纸贵。
朝廷更是直接把这套史书,称为正史,名十六史。官方钦定史书,国子监和各州县官学的必读史书。
放下手里散发着墨香的线装史书,李超对着崔莺莺点了点头,回了声,“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