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以后便无下文⌒人考证,随侯珠随秦始皇殉葬,在墓室“以代膏烛”,但是从来没有人见到见到其真容。
对于随候珠的猜测自古有之,现在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
第一种认为是珍珠,但是这种说法有两点无法解释。其一,随国不临海,如果是珍珠的就应该是淡水珍珠,但是淡水珍珠一般体积较小,而据记载,随候珠直径达到一寸,也就是3.3厘米,淡水珍珠根本不可能有这么大。其次,珍珠的成分是碳酸钙,很容易分解,也很难流传百年以上♀两个问题是珍珠学说无法解释的。
第二种是认为随候珠就是料珠,也就是玻璃珠子♀个学说主要依据是随州的曾侯乙墓在1977年被挖掘的时候,出土了173颗料珠,在表面布满圆圈纹,一般称作“蜻蜓眼”式玻璃珠,最大者直径2.3厘米,比随珠的直径小1厘米⌒人认为这就是随珠,实际上就是天然产生的火山玻璃。而东汉王充在《论衡》一文中明确提到战国时的随国就已经善于烧制玻璃珠了。但是解决不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玻璃珠在夜晚是不会发光的。
另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一点是于飞觉得不可以理解的,传说中的随候珠仅仅只有一颗,而且被冠以春秋二宝之一,何其正规,地位何其重要,这显然与曾侯乙墓出土的173之众的数量宝石是不相符的$果随候珠真的有那么多的话,绝对不会如此的珍贵!
但是今天发现的这几颗料器珠子却让于飞豁然开朗!
[记住网址 龙腾小说 Ltxsf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