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十二章 永乐大典
“先生们,女士们,今天的慈善拍卖所进行的第二项拍品,是来自神秘的东方国度中国……六百年前的古籍,它也是最早的一部社会百科全书,目前在全世界只留存了几百册……
这六册珍贵的古籍都由是博纳戴特先生珍藏的,现在也拿出来用于慈善事业,让我们把掌声献给博纳戴特先生……”
威廉在台上给新出场的几件古董做了一个简单的评价,他的话也引起了一些喜欢收藏古玩的富豪们的注意,纷纷将目光看向几个推在了场地中间的水晶玻璃柜上。更多小说 Ltxsfb.com
同样的水晶玻璃展柜,但是里面所放的物件,却是从钻石珠宝变成了几册书籍,在最前面的六个展柜里,每个展柜中摆放了一册书页泛黄的古籍,加起来一共是六本。
这些古籍的尺寸都是一样的,高达近乎半米,就是宽也是三十公分,开本宏大,是以每个展柜之中,只能摆放这么一册。
“这……这……难道是?!”
在这几个展柜被推出来的时候,庄睿的目光再也看不到其它的东西了,他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那些展柜的书中,顾不得举止失礼,庄睿推开挡在身前的一些人,几步抢到了展柜的旁边。
“永乐大典,卷五千八百六十八之三十六……”
在泛黄的书衣正面,十六个笔法清秀,流畅挺拨的字体呈现在了庄睿的面前,这都是书手们用明代官用的楷书馆阁体一笔一画抄写出来的,这让庄睿的身体微微颤抖了起来,没错,就是,就是那部凝结了先人们无数智慧结晶的中国古代百科全书。
虽然书籍并没有打开,但是庄睿也能从那泛黄的书衣上,看出一层黄绢连脑包过的痕迹,使其显得格外庄重,书衣正面的左上方黏有一个长方形的书签,框内题“永乐大典”四字,字下方还有双行小字,说明这册书的卷数。
所谓书衣,就是现代书籍的封面,因为像人穿的衣服一样包裹在书的外面,就有了“书衣”这个形象的称呼,古代书衣用多层宣纸硬裱,是元朝和明朝前期书籍装帧普遍采用的方式。
看着这本即使是现代印刷品都很少见到的大幅书卷,庄睿可以想象,一万多册开本宏阔的摆在架上,如同一个小型图书馆,真可以说是煌煌巨制了。
朱棣篡夺帝位,被方孝孺等士大夫们视为“大逆不道”,于是想到了要继承太祖编修一部大型类书的未靖之业。
这样,一方面透过把士人集中起来,可以消弭朝野间的抗拒力量,达到笼络士人的目的;另一方面还可以炫耀文治,确立自己的正统地位,于是就在即位的是年七月,下令编纂。
为防止今后再遭受类似祸患,明世宗萌生了重录的想法,嘉靖四十一年,明世宗任命高拱、瞿景淳、张居正等人负责重录的工作,重录工作整整花了6年时间,到明穆宗隆庆元年四月才最后完成。
而的正本,在嘉靖重录之后,就变得扑朔迷离起来,有人认为正本毁于战乱或火灾,早已荡然无存。有人却认定应该是被殉葬了,只是数百年来,再无一册的正本显露于世。
以历史记载详实而著称的中国,怎么会连这样大的一部重要典籍的下落都没有记载呢?让包括庄睿在内的许多研究历史的学者,都感到匪夷所思,正本究竟遭受了何等命运?如何亡佚的?至今还是历史上的一大悬案。
正本已经杳无音信了,侥幸逃过明末战乱的副本,虽然也有两千多卷的残缺,但是经历了被偷盗、焚烧和劫掠的悲惨命运,最终于1900年八国联军进占北京时被毁灭了。
剩下的约400册零本被8个国家和地区的30个机构收藏,即使是这样,这部奇书在今天仍然以其巨大的资料和文物价值而受到学者们的青睐。
庄睿没有想到,居然能在这样一个私人拍卖会上,见到这么珍贵的六册的残卷,这让他一时心潮澎湃,围着玻璃柜仔细打量了起来,浑然忘了此时拍卖还在进行着。
台上的威廉见到庄睿几乎把眼睛都贴在了玻璃柜上,还以为他是在分辨里面书籍的真假,开口说道:“庄先生,这六册古籍,都是经过专家和仪器鉴定过的,的确是贵国数百年前的东西,这一点还请您放心……”
“呃……对不起,威廉先生,您请继续……”
庄睿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他知道自己干扰了拍卖的进程,连忙向后退出了几步。
“这六册珍贵的古籍不分开出售,一起的底拍价为三百八十万美元,每次喊价为10万美元,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开始进行拍卖了……”
威廉知道,这六册来自中国的古籍,其实是博纳戴特昨天才临时拿出来的,定价并不是很高,或许就是专门为了那个中国人特意拿出的拍品。
“五百万美元……”
庄睿毫不掩饰自己对于这六本古籍的喜爱,在威廉话声刚落的时候,直接就喊到了五百万,对于庄睿而言,这些孤本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使花费再多钱,他也要将其收入到自己的博物馆内。
“五百五十万美元!”
在距离庄睿不远的角落里,一个同样长着亚洲人面孔的中年男人,举起了手中的号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