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随军的包衣阿哈们,也会慢慢汇集,在户部承政英额尔岱的统领下向前方运送粮米辎重。
皇太极当朝时,流八旗正规化,也在军中实行了一些粮饷制度,虽然不多,大部分
还是自带
粮。但考虑到可能要在山海关等处待几个月,多尔衮认为公中有必要出这笔粮
,正好从朝鲜、
本等蠢来的粮米可派上用场。
而对此次征伐明朝,清国上下个个都信心十足,明国境内,清军唯一惧怕的只有靖边军了,杨国柱、吴三桂等
只能说可作为对手,但谈不上惧怕。
至于流寇,虽然势大,但想必战斗力也有限,毕竟听说他们多由投降的明军组成,而明军是什么德
,他们大清兵再清楚不过。
更妙的是,流寇的注意力可能还会放到王斗身上,这样自己惧怕的靖边军就被缠住了。
大清兵再无后顾之忧,所以就算这次不能定缎原,至少也可以好好抢一把,好几年了,明国境内想必很肥了。特别几月后就是夏粮收成,又几月后,就是秋粮收获,更多的物资可抢。
八旗虽然没有兵饷,但每次掳获都有分赏,金银财帛,牛羊
,茶米油盐,勇敢者还有马匹盔甲赏赐,加上私藏战利品,每次出征各旗都是腰包满满的。
所以此次出征,家家踊跃,各城镇村寨,到处是一派子送父,妻送夫的感
画面。
家中囤多的,余丁们也是踊跃参军,心甘
愿作为辅兵杂役存在,跟随自己的父兄出战。
他们战后虽没有分赏,但私藏战利品却是潜规则,甚至有
盘算多抢几个包衣回来,代替自己耕田种地。
清国上下弥漫着一
狂热雀跃的气息,甚至有狂热分子喊道:“南朝将亡,国朝定鼎,就在今
!”
二月二十
。
这几天源源不断的兵马汇集到盛京,特别二十
这天,盛京城北的演武场旌旗如海,几乎每隔一刻钟就有一批军马汇集过来。
他们按各旗阵列排列,八旗满洲正黄旗,八旗满洲镶黄旗,八旗满洲正白旗,八旗满洲正蓝旗,八旗满洲镶白旗,八旗满洲正红旗,八旗满洲镶红旗,八旗满洲镶蓝旗。
他们以牛录合为军阵,然后每个牛录又单独列为畜,他们肃然而立,器械
良。
他们每个普通的士兵都有
盔与镶铁棉甲,个个髹漆的铁盔,汗渍斑斑的对襟泡钉棉甲,乌黑高尖的盔顶红缨飘扬。他们身边都有马匹,有
甚至不止一匹,马上长短兵器具备,皆以粗厚沉重为主。
马上又有盾牌,巨大的满弓,装满重箭轻箭的箭囊等。
他们个个眼神残忍而
戾,充满百战沙场的自信。
这些是普通的步甲,又有马甲,个个身上披着两重甲,纯铁甲外面罩着厚实的绵甲,防护更加
良。他们中达壮、拨什库级的军官,皆是盔上黑缨,背上
着方二尺的徐。
他们身着三层重甲,也就是除了绵甲铁甲外,最里面还有一层锁子甲。
最后就是由各旗
牙喇纛章京掌控的
牙喇兵了,他们个个背上
着斜尖的火炎旗,手上马边无不是沉重的重武器,狼牙
,虎枪等等。他们使用的大梢弓也普遍是十二力弓。
这是什么概念?
也就是说按弓力算的话,合后世的磅数差不多是158.7磅,被
一箭不死肯定重伤。
他们是各旗中最
锐的老兵了,个个身上浓厚的血腥杀伐之气,一身的明盔明甲,铁甲穿在外面,片片甲叶皆是以
铁打制,极为厚实亮眼。
为了应对火器的威胁,八旗兴起后就在盔甲防护上做足了工夫,所穿盔甲无不
良。
“贼兵所带盔甲面具臂手,悉皆
铁,马亦如之。”
“虏多明光重铠,鸟铳之短羞未能
贯。”
“先以重甲外披绵甲,盔外戴大厚棉帽者,在前执盾而进,立于山城之下。”
“执狼筅、长枪、大刀利剑,铁盔之外有绵盔,铁甲之外有棉甲。”
八旗满洲约六万
列阵较承,他们刀枪如林,
如水,
数虽众,却列阵整齐安静,只偶尔传来几声马嘶之声。
他们森严站着,无数密集的
盔与铠甲耸立,凌然的铁血之气蔓延。
而在满洲各旗后面,又是相应的蒙八旗与汉八旗,
八旗与鲜八旗等。虽同称八旗,但他们身份地位当然不平等,八旗中只有满八旗有旗主,余者都是固山额真,而且他们与满八旗各旗主还是属于隶属关系。
他们一样安静列阵,然气势上颇有不如。
他们的装备也不能与满八旗相比,不要说几层甲了,连拥有镶铁棉甲者都少,很多
只有一件普通的棉甲。特别那些八旗
本与八旗朝鲜军,大多数还是国内的军械打扮,显得有点不协调。
然十几万
列阵,刀枪如林,旌旗似海,无数的
蔓延,整体散的气势仍然非唱
。
演武承未见皇帝的亲卫葛布什贤兵,此时这些清国最
锐的士兵却是列队在盛京城东的抚近门外,一直布置到城北的演武场边。
他们是比各旗
牙喇还强悍的存在,个个同样一身明盔明甲,身上穿着沉重的铁甲,片片寒光闪动。
他们每
盔上都有雕翎,身后
着飞虎背旗,他们中军官的存在,盔管上更
着獭尾,背后
着二尺的飞虎狐尾旗。
他们静静策在马上,寒风中一动不动,显示出百战老兵的素质。
他们是清国中技艺最出众者,全营
数还不到两千。
呼啸的寒风中,时间到了卯刻,忽然呜呜的海螺声响起,然后听喇叭★呐声不断,鼓乐喧天中,密密的大驾卤簿从抚近门出来。
黄伞,纛,旗,骨朵,吾仗,锣、鼓、画角、箫、笙、驾鼓、横笛、龙
横笛、檀板、大鼓,密密麻麻,那些执役者个个绿衣黄褂,腰间扎着红带,
戴六瓣红绒帽,铜顶上
黄翎,
数达到八十四个。
而在黄陕,多尔衮一身鎏金盔甲,他策在马上,神
庄严。
在他身后,又是满、蒙、汉、朝、
四十旗的旗主与固山额真,还有国中大凶王郡王,贝勒贝子,六部官员,文馆学士等等,百官齐聚,他们都将跟随多尔衮出征。
此时他们一样策在身上,个个脸上闪烁着神圣激动的光芒。
喇叭★呐声响中,大驾卤簿直接进了抚近门外的堂子中,这是清国的神庙,每次出征必谒庙而行。
神像早已请来,安放在享殿中,神像是上天之子、释迦牟尼、观音菩萨、大君先师、三军之帅、关圣帝君。
为祭堂子神位,君臣每
都曾斋戒一
,清心寡欲。
他们进
堂子,供献饼酒,悬挂纸钱后,从多尔衮起,序次排班,
行三跪九叩
礼。又至堂子外,以出征所携护军八纛列于前,复吹海螺,鸣喇嘛号筒。
在喇叭★呐声中,他们又开始拜天,行三跪九叩
礼。
叩
礼后,多尔衮起身,他长呼一
气,心中默默道:“昊天上帝,佑我大清。”
他上马起身,战马所过,所有的葛布什贤兵都下马跪伏,静候皇帝经过,他们高呼道:“万岁!”
一队队葛布什贤兵下马跪伏,一路过去,列阵诸将士俱跪,他们山呼万岁,最后更汇成连绵不绝的呼喊之声。
“万岁、万岁、万万岁!”
多尔衮在演武承策马而行,他行于万军之中,但见旌旗如林,刀枪如海,那连绵的军阵似乎要到天边。
他心中涌起无上豪
,如此大军,何
可挡?
志得意满中,他哈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