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好了,腰间还别了一把驳壳枪,站在林 悦悦后
面,一看就是大小姐身边的保镖。
这下放心了,但是我又给师爷们交代了一下,集市期间,山下民团的主要任
务肯定会用来维持治安,所以马帮那边可以放手去做,师爷深谙此道,自然懂得
怎么做。就这样我们下山了。
一直在山上还未来得及欣赏过美景,走在山道上,那些一闪而过的景致,可
能是个不起眼的沟岔,石头水溪,老树弯道,但是保不齐哪里就演义过古代故事。
这是弘农故地,又是五岳之一,风雷镇是货真价实的古镇,人文环境、自然环境
不比任何地方差,应该是很有发展余地的。
乡下的房子大多是土坯茅草,低矮潮湿,偶有两三间新房,也是青砖泥瓦,
粗俗难耐。两个脏得分不出眉眼的孩子,一条瘦骨嶙峋的狗,站在大柳树下,莫
名其妙地看着我们,对于陌生人,好像也不在乎。
回龙驿是镇前的一个岔路口,南面是高山,北面是河谷,河水由华山而下,
湍急翻滚着向北流去,河床满是巨石,岸边长满了细碎灌木。越过石桥,岔路口
有人摆摊,是个卖凉皮的摊子,陈旧的凉皮用竹罩子挡着,那些酸辣蒜水不知使
用了几天,面目已经浑浊不清。卖凉皮的女人一边做买卖一边哄孩子,孩子鼻子
下面的鼻涕抹成了花蝴蝶,开裆的灰裤子上满是泥污......
我们一 行三人,像是钻山沟子一样,依次从凉皮摊子旁边拐进竹林,一条小
径幽幽荡开,石头上有绿绿的苔藓,陰湿溜滑,很不好走。沿着山麓往前,一边
是山峰环耸,磴路盘曲,一声鸟鸣,啼出满山的幽静。而另一边是一个小村庄,
炊烟袅袅笔直的升起几家灶台,偶能看见有挑担子的人穿梭在篱笆路上。
我为了想更多的了解风土人情,带着林 悦悦和小贺舍近求远,沿途饶了半天,
当鞋子都快要磨破的时候,终于见到了高大的石牌路碑。到了镇上,林 悦悦直说
想回我那医馆落脚,但是我没有点头,而是带他们直奔去了青川楼。
青川楼的掌柜叫张百顺,烧得一手红烧肘子,三个月前我还是大夫的时候,
出来吃过一次。亏了一路有这两人给我当了向导,我便客气的带着林 悦悦和小贺
过来了。红烧肘子是店里的看家菜,做得比较地道远近闻名,老板本是四川人,
听说做肘子用的有四川青川县的冰糖,甘肃康县的豆蔻,陕西紫陽的桂叶,当然
还有风雷镇的竹炭。
肘子放进锅里用文火煨大半天,让肉从里往外烂,再让味道从外往里渗,当
端上来的时候,直被我们吃了个一点不剩。青川楼的对面就是客店,不过早已经
被南来北往的客人订满,最后在张老板的介绍下,我花了自己的最后一笔钱买了
个闲置的阁楼,阁楼临街正门朝南,下面临街有两间可以做铺子,再往里走是个
小院子,围着院子还有两间房子,并且两侧分别是厨房和茅房。临街的上面两间
是可以住人的,并且南面就是华山的方向,所以打开窗户可以看见巍峨的几座山
峰。
林 悦悦当然显得吃惊,在她看来,我们不过是来玩玩的,顺便能收获一些山
下的信息当然更好,实在没必要在山下买一整套房子。我当然是有自己的打算的,
但现在还不是说出来的时候,不过有了这个房子,晚上的住处也就有了。走了一
天路,我们几个都很累,便早早各自选了一件屋子休息了。
白天是开市的大日子,镇子上渐渐火热了起来。
隔着窗户看不见桥上的字,却看见桥上有人在占地摆摊,有人赶着牛羊往桥
下河滩里走。平时逢集的时候,四里八乡的百姓就背着山货土产过来了,更何况
是一年中开市的大日子,远到从四川、甘肃、河南甚至还有山西渡河而来的人都
很多。市集有大小,小市开在镇街道路两侧,卖衣物吃食,甜香细软;大市开在
河滩以及后山的人稀之处,叫荒场,出售牲畜、木板、药材等等。
因为地域特殊,风雷镇的集场从来都是热闹红火的,即便在战乱时期,这里
也是熙熙攘攘的人,琳琳琅琅的货,各样商品在阳光下排开,衬托着周围的绿水
青山,构成一幅繁荣富足的『山林赶场图』,由于地域经济的活跃,甚至都超过
了百里 之外的渭南市......
卖货商人已经在空地划好的摊位上摆好了摊子,不时的有人叫和着,还有的
已经举起了招牌旗子。他们之中有本地的大户卖药材和土特产的,也有外地的商
人过来卖生活必需品的,空地的两边大大小小的摊子,摆了足有一里多地。
洽谈买卖的人也很多,有的拉着驴车就地买下拉走,也有的谈好价格后下了
定金,签订了长期买卖协议。为了维持正常的交易秩序,县里加派了保安队下来,
配上镇上民团的力量,一直有骑马巡逻的人在道上穿梭。
出门后,在街上陪着林 悦悦买了一些手工小玩意,接着她又要了一串糖葫芦,
表现的真就是个黄花大闺女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十里八乡来镇上的人越来越
多,渐渐的人群开始向东涌动,一打听才知道,那里进山的大道旁要摆戏台演出
了。耐不住凑热闹的心思,我们也随着人群跟了过去。
华山脚下自古以来就有许多石台废庙,弃之不用就成了天然的演出场地,镇
上凡是有什么大的活动,或者是庙会都会选在此地举行。
戏台前已经人山人海围满了人,这是周至秦腔班子在风雷镇进行的第一场也
是唯一一场演出。秦腔是陕西的第一大剧种,各地的秦腔戏班遂当之无愧地成为
陕西文化艺术建设重要的生力军,不遗余力地推动秦腔发展,是秦腔戏班们责无
旁贷的使命。秦腔团所创演剧目中的音乐唱腔,阳刚壮美,写意抒情。既有慷慨
激昂、粗犷豪放的气魄,又有轻松明快、缠绵悱恻的特点,具有新颖、独特的艺
术风格和魅力,令 观众津津乐道,百听不厌。其中许多唱段已成经典,被戏迷群
众广为传唱。
周至秦腔班子在陕南的名气很大,几乎家喻户晓,人群中有说他们是教堂里
的外国人请来的,说是为了促进东西方的文化 交流,他们教会甘愿为本地百姓做
一些贡献,所以出了不少钱请到了名角。
这山上有教堂,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因为印象中,大城市里比较常见,基督
教在中国是伴随中华殖民地化进来的,通常带有文化侵略的性质,像北平和天津
就有不少比较大的教堂。
林 悦悦对华山的了解至是比我多,看我带着疑惑的笑容,她确实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