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大笑起
来。
此玩笑并不好笑,事实上我尴尬得脸都涨得通红。好在这时手机响了,我以
为是母亲,结果陈瑶火冒三丈地说:「这都要颁奖了,你人喔?」
就一个电话的功夫,杀进来五六个人,看到我,他们说:「哟!」我只好冲
每个人都笑了笑。接下来的十来分钟里,剧团人马陆续赶到,一番嘻嘻哈哈的调
侃后,大家便忙活起来。毕竟能力有限,帮着把道具箱搬到前台,我也就无事可
做。期间李秀霞给我塞了俩猕猴桃,我小心翼翼地问起母亲,她甩甩胳膊唱道:
「天涯茫茫寻娘亲,娘呀娘呀,你在何方?」满堂大笑中,我握紧猕猴桃,就像
紧握着她的两个奶子。
郑向东布置起舞台来就是纯粹的张岭话了,土,俗,不容置疑。他腰间的叮
当声总让人想起年少时光里走街串巷的卖货郎。歌剧厅的弧形舞台像艘搁浅的巨
轮,对面的 观众席在一团团渐次浓重的黑暗中竖起密密麻麻的墓碑。凝视许久,
我终究还是一跃而下,仿佛真有块浅滩等着我淌行而过。
母亲来电话时,我正在座位间辗转腾挪,单调的贝斯弹拨经过巨型穹顶的放
大犹如濒死之人的最后一次痉挛。老实说,吓人一跳。台上的诸位也都扭过脸来,
一时之间我竟有些不知所措。她问我咋了。我说有啥事儿,电话都不接。
「刚看到,」母亲的声音和暖如故:「一直在忙,啥时候响的也不知道。」
我没吭声,因为我实在不知说点什么好。
「林林?」耳畔隐隐传来汽车鸣笛声。
「听着喔。」
「晚上演出来不来?明儿个一早咱们可就走人了。」母亲轻笑了两声,我的
无名怒火似乎怎么也燎不到她。
「在哪儿喔这会儿?」
「咋了?」停顿片刻:「路上喔呗。」
「我在大剧院一个多小时了。」我斩钉截铁地告诉她,或许太过用力,连呼
吸都有些急促。
原本我打算坐在 观众席上迎接母亲的到来。她要见到我,必须进大门、上楼
梯、过走廊;必须步入化妆间、四下询问、穿过弯弯绕绕的通道;必须睁大眼睛
在一片黑暗中仔细搜寻;没准儿,她还必须大喊一声:「林林!」然而没几分钟,
我便按耐不住,起身爬上了舞台。刚适应化妆间刺目的灯光,走廊里便传来了高
跟鞋的叩地声。些许熟悉,些许陌生,还有点杂乱。背对着门,我努力使自己瘫
到椅子上,目不转睛地盯着不远梳妆镜前正兀自变老的张凤棠——她饰演阮妈的
唯一优点就是免去了点痣的麻烦。
很快母亲就走了进来,并没有说话。倒是牛秀琴发出了招牌式的笑声,音域
宽广而光滑:「忙着啦大伙儿,都吃了吧?可千万别空着肚子,啊?」理所当然,
调侃难免,但反应并不热烈。兴许大家真的很忙。
化了一半妆的张凤棠撇过脸来:「吃啥啊吃,等着牛主任请客喔。」
「好说好说,」一个玫红色肉屁股扭上前来,扇出一缕甜腻的香风:「今晚
夜宵我包了,啊?哪能让兄弟姐妹们饿着!」
就在张凤棠的大喇叭开始广播时,一只手按在我肩膀上,母亲说:「傻啊你,
来这么早?」她穿了件乳白色的短袖针织衫。不知是衣服太紧,还是角度问题,
高耸的乳房几乎覆盖了我整个视野。
挪开眼睛,我才吐出了几个字:「去哪儿了一下午?」
「去哪儿了?」牛秀琴拉把椅子紧挨我坐了下来:「还不是见领导?」
「一顿饭吃到现在,啥大餐啊?」我把玩着手里的猕猴桃,头也没抬。
「去了趟文化馆——」老姨搭上我的肩膀,调子拖得老长,然后冲母亲仰了
仰脸,「哎,你还别说,搞得真不错嘿。」这么说着,她翘起二郎腿,小心翼翼
地弹了弹贴在我身侧的名贵手袋:「文化局老崔找了几个搞戏曲市场研究的,开
了个调研会,这一趟啊,你妈可没白跑。」
母亲没搭腔,而是在我肩膀上轻捶两下,说:「妈到前台瞅瞅去。」
我不置可否,余光却始终丈量着那抹熟悉的温热。她细腰下是一条黑色阔腿
裤,婆娑似风。
没走几步,母亲又转过身来:「哎——陈瑶没来?我说咋少个人。」
「她有事儿,」我总算抬起了脑袋:「来不了。」
「噢。」母亲点点头,捋了捋头发,朱唇轻启间却迅速绽开一道明亮的弧度。
那晚我在后台坐了许久,周围人忙忙碌碌,牛秀琴喋喋不休。从校园到官场,
从评剧到市歌舞团再到民营剧团,那么多莫名其妙的话语从她玫红色的嘴唇中奔
腾而出,再消融于浓郁得近乎糜烂的香水味中。我晃晃脑袋,挥挥胳膊,只觉得
周遭的空气都黏稠得划不开。还有那个橘黄色的什么锁头包,总让我想起剧烈燃
烧的炽焰。
母亲一直没消停,打前台回来就开始帮人化妆。她远远问我吃饭没,我说吃
了。母亲皱皱眉,似乎说了句什么,却淹没在鬼哭狼嚎的吊嗓声中。至于那俩猕
猴桃,我解决了一个,另一个被牛秀琴要了去。她吸吮果肉时,一大滴汁液落在
烟灰色的丝袜上,瞬间便蔓延为一汪湿润的湖泊。后来舞台上锣镲交击、鼓瑟齐
鸣,一串杠铃般的笑声后,我亲姨唱道:「天上无云不成雨,地上无媒不成婚。」
********************
我以为论文交上去就没事了,毕竟前前后后折腾了快俩月,毕竟我已尽己所
能地把关于本专业的所有热情都注入了那十来页稿纸上。不想当天下午老贺就托
人把我喊了去。在她窗明几净、汗牛充栋的办公室,老贺指出了论文的种种不足。
散漫、拖沓、矛盾——要不是搁在桌子上的几页纸,我真当她说我喔。尔后,亲
爱的老贺请我坐了下来,亲爱的老贺请我喝水,亲爱的老贺面带微笑地指出:
「闪光点还是有的。」她摘下眼镜,眨巴着疲惫的双眼,赞美我在分离原则和抽
象原则上作出的详细论述。「特别是,」她说,「能结合物权法草案,对无因性
理论在我国司法实践上的可行性进行合理论述,这个,很难得。」
深陷在老贺的皮沙发上,我感到屁股都不是自己的了。是的,我只身一人,
撑一叶孤舟,前面则是汪洋大海。
果不其然,再戴上眼镜时,老贺话锋一转,平阳普通话便爆发出了恰如其分
的威力。她诚邀我加入她的某个研究生课题组,结合平阳本地实践,完成一个名
曰《土地价格的法律分析》的论文项目。
既然是邀请,那就可以谢绝,我是这样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