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丝瓜和南瓜味道再好,附加的经济价值也不高。
以前她只是想种些好吃的菜满足口腹之欲就好,现在她想给女儿买小童车了,想的就不同了。
丁小甜又想起今天下午听母亲说的那些话,村子里的人缺很多日常生活用品,尤其是缺油。
其实,不但是农村,就是城市,普遍都缺油。
食用油不象猪肉,有钱有票你可以去买点儿来吃,如果没钱没票,不吃肉就是,吃菜也能过。食用油却跟粮食一样是一顿都不可缺的。不过,食用油比起粮食的经济价值更高。
两相比较,丁小甜得出结论,她的这块绿色田地,最应该种的其实还是油菜。
油菜成熟之后,油菜籽可以榨油。
如果种油菜的话,还可以套种黄豆,这样,丁小甜靠着随身空间里的这一分地,就获得了两种对她来说非常好的经济作物。
黄豆营养丰富,可以做豆腐,也可以就那么吃,补充植物蛋白。
油菜就不用说了,榨出的油是老百姓最需要,也是最紧俏的物资。
想到这里,丁小甜立刻从随身空间出去,去拿了纸笔来坐在屋子里的小桌跟前开始算账。
她原先算的是她的这三分之二分的水田基本上可以每月给她提供三十斤的米。
如果按照市场价算,三十斤米,就是四块多不到五块钱。
一年下来,随身空间所产大米价值五六十元。
假如种油菜的话,她知道油菜籽的亩产大约是四百多斤,平均到一分地就是四十多斤。然后她的这一分地的土质非常好,她有理由相信假如种油菜可以达到一分地六十多斤油菜籽的产量。每斤油菜籽的出油率大约在四两。六十多斤油菜籽能够榨油二十四五斤左右。
普通油菜基本上是九月播种,次年四月收获,时间达到了半年左右。
但按照丁小甜这个随身空间的光照,她有理由相信,从栽种到成熟收获,时间会缩短一半,三个月就行。如果三个月产二十四五斤油,一年接近一百斤油。
市面上的菜籽油价格跟猪油是差不多的,猪油七毛二,菜籽油七毛。
一百斤菜籽油就会有七十元收入,跟种水稻相比,要多出来十几二十元。
看起来,多出的钱才十几元,不算多,可是这田里面还要套种黄豆呢。
黄豆一年下来总要产出一二十斤,不说拿去卖钱,但也够她跟女儿吃一阵子的。
最关键的一点是,黑市米价只翻了一倍,接近三毛钱一斤。
菜油就不同了,菜油翻了三倍,基本上都是在两元左右,就这样,还不好买。
油对于这个年代的人来说,绝对是比粮食跟紧俏的物资。
按照黑市价格再算一下账,丁小甜得到如下数据。
五六十元乘二,是一百二十元。
七十元乘三,是二百一十元。
显然,在她的随身空间里面种油菜和种水稻相比,种油菜完胜种水稻。
小帐一算,丁小甜立即决定,等到随身空间里的水稻一成熟,她就会把水田的水排干,在随身空间里的那一分地里面种上油菜,套种黄豆。
算完账,丁小甜刷牙洗漱了睡觉。
第二天一早,她很早就起来了,煮了稀饭,切了点儿泡菜,跟女儿一起吃了早饭,她就把女儿抱出来坐到自行车后座上,推着车去新屋那边,把女儿交给母亲照顾。
按照昨天跟袁会计的约定,丁小甜在七点四十多分到了公社信用社家属院门口。
袁会计早就在家属院门口等她了,看到丁小甜来了,立即走上来,带着她进了信用社的家属院。
“我就怕你来了,单位的保卫不让你进来,所以出来接你了。”她带着丁小甜进了家属院之后说,“我跟单位的保卫说了,你是我家远房的表妹,来看我的,以后你来了,他对你有印象,就不会拦你了。”
丁小甜点头,说自己记住了。
她把自行车推到袁会计家的楼下停好锁上。
然后把捆在自行车后座,上面放着许多小白菜的竹篮子上的绳索解开,接着她提着这好象是一篮子菜的竹篮跟在袁会计身后上了楼。
丁小甜在昨天跟古老师“交换”鸡蛋,被袁会计看出来之后,就总结了经验教训,不能再那么大意,直接把鸡蛋包在一个旧布里面。人家一看布面凹凸不平,就能看出来里面是鸡蛋。所以丁小甜今天早晨起来后,特意去老屋旁边的菜地去摘了一把小白菜回来,摊开放在包着鸡蛋的布上,别人看到了会认为这是一篮子菜。
这个时候的家属楼还是筒子楼,一个楼梯上去,两边走廊,每家的家门打开,都是外面一个小厨房,然后往里隔成好几个房间,房间是竖向排列,大小相同。
除了最头一间的厨房和最后一间屋有窗户,中间都是没有窗户的,显得光线较暗。
这种房子不通风,夏天是很闷热的。
然而就是这样的房子,也是被人羡慕的,毕竟这是属于楼房,大多数人还住着平房呢。
丁小甜就是跟着袁会计走进了这样一个筒子楼,然后走上二楼右手边的走廊,一直走到尽头。
袁会计推开门,请丁小甜进去。
丁小甜一走进去,她就把房门关上了,两人就站在厨房里说开话了。
“袁姐,你要的鸡蛋在这里面,你数一数。”丁小甜一边说一边把篮子上的青绿色的小白菜拿开,露出了底下的花布包。
袁会计看到丁小甜拿开小白菜后,不由得笑着夸她:“没想到,你会在篮子上面放些菜,这样一来,就不会惹人注目了,真是很聪明……”
“哪里。”丁小甜谦虚地说,“对了,袁姐,这些小白菜你拿去吧,是我一早起来在我家菜地里面摘的,很新鲜,算是赠送的。”
“谢谢,这菜我要了。”袁会计开心地说。
丁小甜把篮子放在当成灶台的一张简易桌子上,袁会计另外拿了个篮子来,解开布包,她每次拿两个鸡蛋放到自己手边的竹篮子里,然后计数。
“……九十六……九十八……一百。正好,一个不多一个不少。”袁会计满意地笑道。
她把装着数好的鸡蛋的篮子拿开,放到一边的橱柜里。
从裤兜里面摸出一张十元的大团结,袁会计递给丁小甜:“给你钱。”
丁小甜接过来,只是展开看了看四角有没有破损,就把钱折叠好,放进了裤兜里面。
在这个年代,几乎没有假钱,老百姓买卖东西,都没有检验真假钱的习惯,甚至没有这种想法。
丁小甜装好钱,就对袁会计说:“袁姐,如果你没什么事的话,我就走了,还要去上课呢。”
说完,转身,刚想伸手去拉开门,手都放到门把上了,袁会计叫住她:“小丁,你等等,你可要记住,下一个月的这个时候给我再送一百个鸡蛋来。”
丁小甜没有立即答应她,而是想了想,才说:“下个月,我代课的学校放暑假了,我可能要去我丈夫的部队看他,也不知道到时候走了没有。”
这个话,其实也是实话,丁小甜有这个打算,在代课的学校放暑假之后,带着孩子去丈夫的部队上看他,顺便两口子团聚一下。
只不过,她计划去丈夫部队看望他的时间,比她说给袁会计的时间要延后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