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荒郊野外,遇到小店就别进去了,二哥多带点炭和粮,自己热了吃。”苏璃觉得叶紫的担心不无道理。
苏三宽慰他们,“放心,这些我都早有安排。”
一路上除了明面上的护送队伍,还有暗卫,前哨,负责打探消息,排除隐,务必做到万无一失。
这些事他不欲细说,只叫他们放心。
有苏三在,其他安全方面倒也不是十分担心,只担心苏祈能不能适应北方的气候。
因此一再嘱咐他要勤添衣,多保暖。
叶紫悄悄看了苏祈一眼,昨天晚上做了一晚上,他看上去脸上没有一丝疲惫之色,反倒是她自己,累得不行。
“马车上褥子都准备了吗?”叶紫先出来到外面问。
“都准备好了,夫。”雨生低着
道。
叶紫提着裙子上马车检查了一番,看上面铺着厚厚的褥子和皮毛垫子,便又叫准备了两个汤婆子放进去。
夫君昨晚一宿没睡,今天在马车上必然要躺一会儿,别着凉了。
她这边再检查一遍,确认没有遗漏的,里面的也都出来了,送苏祈出门。
从小院到苏府大门有一段路,他们想将送出门,便都跟着上了马车,坐到大门
才下来。
该说的都已经叮嘱过了,一家站在大门
,目送他们离开。
看着马车辘辘前行,渐行渐远,叶紫往前追了几步,将手放到嘴边大喊:“夫君,一路顺风,金榜题名!”
马车里伸出一只手,背对着她挥了挥。
她注定是他们苏家的媳
苏三虽然走了,但是答应岳家的事
却没有忘,将寻觅铺子的事
安排了苏府管事林福去办。
年初八,底下便将几处合适的铺面报给了林福,林福看了一下,这里面有租有售的,条件都还算合适,便去报给了苏彦。
苏彦亲自去了一趟杏花村,将况跟叶家
说了。
这么大的事,除了出门卖菜的几兄弟,其他老老少少全都来了,坐在叶老三家的堂屋里,听苏彦说起几家铺子的
况。
一家是在县学旁边,原是做绸缎生意的,因不赚钱,打算将铺子关了转让出去,一个月租子十两银子。
他们接手做吃食的话,生意应该还成,有稳定的客源,价格也在能接受的范围。
叶家不禁有些意动,又打听其他几家的
况。
“现在天色还早,不若都跟着你彦哥进城去看一看,再做打算。”叶紫二伯开。
“把钱带上,要是有合适的,当场签下来,省得来回跑。”叶紫大伯也道。
二嫂戳了一下叶怀,让他回去拿钱。
他们夫妻两总共有十几两银子,这点钱定金怕都不够,又问爹娘兄弟借了一些,勉强凑了四十两。
“要带就把钱带够,我这有二十两。”叶紫大伯将一个旧布包裹推了过来。
叶紫父亲也拿了一个包裹出来,里面是三十两,叶紫四叔拿了二十两。
总共一百一十两。
因为租金是半年一,加上押金,给中
的抽成,还是准备充裕点比较放心。
因为几家都出了钱,叶紫二伯让大家都去看看,也好拿主意。
除了几个出门卖菜的,和留在家里看家的孺,其他
基本全部出动了,二嫂作为掌勺的主力,也跟着一起去看了。
到了县城,已经晌午了,来不及先吃饭,直奔县学旁边看铺子。
这家铺面不大,里面摆着一些正在处理的绸缎,二嫂看了不禁有些动心,不过现在不是花钱的时候。
“地方小了点,”叶紫大伯用脚步丈量了一下进距离,“最多能摆六张桌子。”
其他也觉得是有点小,又去看另一家,这一家是在县衙附近,原就是一家饭馆,地方倒是够大,街上
来
往的,可以想见得生意也不会差,就是租子不便宜,一个月十五两银子。
叶家看了一下,决定再考虑考虑。
最后一家是出售的,在菜市。
这边流量倒是还可以,只不过环境就不如其他两处了,但好处是后面还有个不小的院子,可以住
,连铺子带院子,总供作价三百两,里面的家具全都白送。
二嫂对后面的院子十分心仪,只不过这个价格远远超出了她承受的范围,她也就看一下就完了。
“这个地方倒是好,院子也够大,就是这个钱……”叶紫大伯四下看了一圈,对此处也甚是满意。
但问题是他们没这么多钱。
“要不就那个十五两的吧,里面东西都是现成的,地方也还行……”叶青道。
他爹看着眼前的青砖大瓦房,明显有些意动,“要是有钱,把这处买下来倒是不错……”
“岳父若是看中这处,钱不用担心,我先垫付二百两。”苏彦主动道。
他既然带他们来看,自然是考虑了价格因素,觉得可以才将他们带过来。
“这……”叶父有些踌躇,跟其他一商量,决定再谈一下价格,若是能再降一点便将这处买下来。
原主急着需要钱,不然这么好的地段他也舍不得卖,告诉他们最低二百九十两,一文钱也不能再让了。
“二百八十两……”叶四叔还价道。
“二百八十两我把家具全拉走,我这都是上好的木料,”屋主敲了敲厚重的桌面,发出沉闷的声响,“就前面铺子里的那些桌椅和锅碗瓢盆,你们去置办也得好几两银子,这都是白送的。”
“成,就二百九十两。”叶紫二伯一咬牙,答应了下来。
这就成了?叶紫二嫂感觉自己跟做梦似的,她在城里有房子了?还是这么大一套青砖大瓦房,这么大的院子,前面还有一个铺子……
她跟梦游似的挪到丈夫身边,死命掐了一把他的胳膊,将同样沉浸在震惊和喜悦绪中的叶怀掐得龇牙咧嘴。
两夫妻对视了一眼,都咧着嘴傻乐起来。
后面的相关手续,都是苏彦跟进的,确认没有问题了,才让叶家签字画押,叶怀不识字,就按了个手印。
将房契宝贝似的收好,他们现在也是城里了,有了苏彦借的二百两,扣除中
的抽成,房屋契税,还剩下十来两,够他们前期周转了。
锅碗瓢盆桌椅板凳都不必买,这家店原就是做饭馆生意的,只需要换个牌匾就行了。
店盘下来了,接下来就是开张,叶大伯请算了一下,正月十六就是个好
子,于是将开张这一天定在了正月十六。
在那之前,要先将该搬的东西搬过去,还要订牌匾。
“咱们店叫什么?”叶怀揣了银子准备出门找订牌匾,临了才想起来还没起名字,忙昏
了。
“就叫好饭馆吧。”二嫂一边从马车上将被褥搬下来,一边随道。
“成,好饭馆就挺好的。”叶二伯拍板道,今天全家都过来帮忙搬东西,这边床家具都是现成的,他们只要带些衣服被褥就成,其他零零碎碎的出门就能买,十分方便。
倒是开店要用的东西十分多,粮食,腊,蔬菜,甚至连家里的酸菜坛子都搬来了,到时候不管是炒菜,还是做为开胃小菜,都挺不错的。
家里的鸭也带了十几只过来,攒的
蛋和鸭蛋带了一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