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请有兴趣的朋友加这个群。龙腾小说网 Ltxsfb.com△夺鼎1617的读者群。群号428399767
在李守汉签押房院落里值班的侍卫,皱着眉头,一脸苦笑的望着签押房外那三间精舍。
这三间精舍,原本是李守汉用来招待宾客的会客室兼大餐间。装修用具自不必说有多么的精巧华丽,内中更是一番惊喜设计。用上好硬木雕花隔扇将三间精舍隔开。若是宾客多了,便将隔扇打开,便是一间空间颇为宽敞的大厅。
大厅内,十几张桌子被侍卫们拼接在一起,成了一张长条形的桌案。桌案两侧几十个平日里都是为人师表、文质彬彬的家伙,此时争吵的面红耳赤,室内原本整洁的地面上,更是满是纸屑,墨汁、墨水被甩得将雪白的墙壁上一个个黑点。
如果是别人看到这样的情景,只怕早就暴跳如雷了。但是,坐在角落里端着雕花玻璃茶杯一口一口啜饮着从台湾送来的冻顶乌龙的李守汉本人,却是心中笑成了一朵花。
“今天老子也算是体会到了什么叫天下英雄尽入吾榖中的感觉了!”
伽利略等人被内山永明引导到这里来的时候,李守汉已经带着负责研制后装枪的何营官,官名唤作何五升的,以及十几个河静制造的工匠头目在精舍里争吵一阵了。
见伽利略为首,领着一群这个时代最顶尖级别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到了,不由得李守汉喜笑颜开。“老先生来了?快快快!何老五,把你设计的这款火铳情形和几位先生介绍一下,让他们给你仔细的计算一下,怎么样才能做得到离心目之中最理想的那杆火铳最近!”
何五升有些故作谦虚的命手下人将遮盖在图板上的白布去掉,露出上面的设计图纸。同时又将桌上用长条托盘上盖着的红绸掀起。将原型枪展示在这十几位大牛面前。
同内地流行的工笔绘制图案有些不同,在南粤军之中,早已推行开平立剖三面图形绘制按照比例尺设计图纸,并将其推广到工业制造和房屋、桥梁、码头、船坞等建设上。这种图纸虽然不能入大人先生的法眼,但是对于工匠们来说,却是方便的很。也准确得多,比起那种艺术性远远强过科学实用性的神器图片,可是强的太多了。(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艺术系的学生绘制的工业设计图纸会是什么样。)
何五升设计的这款枪,倒是颇为符合李守汉的要求,而且,原型枪也经过士兵的演示,颇为符合那一次战役总结会上,众人所提出的针对辽贼们的深沟高垒长壕碉堡的战术需要。
这个火铳的最大一个优点,就是可以卧姿状态进行装填!
一个用呲铁钢制成的可立起的弹膛。弹膛前方是个缩口,可以嵌入枪膛后部,发射药爆炸后缩口膨胀,封闭燃气从后膛漏出,它实际上就是一个固定在枪上的金属弹壳。士兵们采用南粤军眼下通用的纸壳定装弹,可以很轻松的在卧姿状态下装填完成。而且,因为是后膛装填,省去了用通条夯筑结实弹丸与发射药二者之间的步骤。更是提高了不少速度,差不多立姿装填三发的话。卧姿可以装填四到五发。只不过,枪管却是未必能够经受得起那么频繁的发射,发烫的枪管不允许如此连续密集的发射。
几个闻声赶来的近卫旅军官也是饶有兴趣的抢过士兵手中的原型枪拿在手中仔细端详起来,并在工匠们的帮助之下兴致勃勃的开始熟悉起这杆新火铳来。
与之前的火铳截然不同的装填方式,让他们顿时觉得大开眼界。
“一、扳开弹膛下方的击锤!”
“二、转动枪右边的曲柄,将弹膛外旋立起!”
“三、检查弹膛底部火门!”
“四、将纸壳内的发射药倒入弹膛。完成装填发射药!”
“五、塞入弹头!”
“六、转动曲柄,弹膛回位,嵌入枪管,完成闭锁!”
在工匠和士兵们的口令下,几个近卫旅的军官干脆也和负责试验的兵丁一起。采取卧姿进行装填,模拟在面对辽贼和其他敌人的沟壕工事之中发射出来的箭矢弹丸下进行装填弹丸、发射的全套动作。
有眼尖的同学可能已经看出来了,这款基于佛郎机的子铳原理设计出来的新铳,同历史上出现过的卡曼尔莱德(kaerlader)1842型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同卡曼尔莱德枪相比,原本由火帽完成的击发,仍旧是由燧石完成。而且,也从卡曼尔莱德枪的线膛变成了滑膛。
历史上,卡曼尔莱德枪算是一款比较悲催的步枪,列装的时候,德莱赛击针枪已经出现,而且产量很低,总计几十款改进型,但是产量却只有四万多支,至于装备的军队范围更是只有挪威陆海军和瑞典海军装备。
但是,生不逢时并不代表着卡曼尔莱德枪的性能不好。相反,它所特有的设计和装填方式与德莱赛击针枪相比,虽然速度慢,但基本解决了后膛漏气的问题,使卡曼尔莱德枪的精度和射程都大大优于德莱塞针枪。1861年比利时举办了一场高精度军事步枪的射击竞赛,结果证明参赛的卡曼尔莱德1860是当时最精准的步枪之一。卡曼尔莱德枪早期使用球形弹,后来采用锥形弹,1855年后全部型号改用米尼弹。
(关于关孝和的出生年月,史学界一直有争议,出生时间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1642年出生于江户小石川。另一种说法则是他老爹跟着1637年出生于上野藤冈。但是为了铺排情节,这个因素便暂时忽略,姑且让关孝和在顺化已经上了小学吧!)
其实,李守汉今天召集这些大牛来,除了要给他们一个新的科研任务之外,更有一项国之重器的打造任务要交给他们。
前不久他批复了郑芝豹、郑森叔侄关于在爪哇等处迅速调拨小学教师,大量普及强制教育的禀帖,对于如何在南中的基本盘上进一步加强教育和各种职业人才培训的议题。便被他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此事,他和李沛霖已经探讨了数次。
除了继续在新区普及小学六年的强制教育外。李守汉更打算在河静、顺化、柴棍、九龙江、湄南河等处开始推广中学教育。
在新区推广小学教育,可以迅速的在几年时间内对学龄儿童完成同化,让他们做到文化认同,有了小学文化程度之后,更可以成为各处的合格劳动力,即使是在家务农。也会对新型农具、农业品种的推广掌握比起一般的文盲来强得多。
在爪哇送来的战报上,郑森很是得意的写道,此番平定爪哇之乱,虽然不曾开疆拓土,但是直接控制的人口却是无形之中多了数百万。有了这数百万人。劳动力紧缺的局面会暂时得到缓解。
“小学六年,老子就算是用大米饭炖肉把这些孩子养起来,也好过调动大军前去征剿!军费可比教育经费多多了!而且,这可是给老子培训劳工!一进一出,除非老子脑袋被驴踢了,才会选择动刀兵。”
但是,中学教育普及,可就不像小学教育那样了。
按照李守汉的初步想法,要把职业教育和学术教育结合起来。课程开设除了小学已经有了的科目之外,更是要开通物理、代数、几何等等,否则,他也不会不惜代价的命人从欧洲弄来各种数学、物理方面的著作了。
可是,扪心自问,李守汉当年学的那些初中数学,大多数已经都还给了老师。如何编纂教材,怎么样培训师资力量,还得靠眼前这些人。
从他当家以来,不管是河静的区区弹丸之地,还是变成了顺化的将军府,变成了大明朝廷认证的宁远伯,李守汉都始终如一的贯彻一个原则,那就是人才培养要走在技术装备的前头!绝对不当先知先觉的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