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建设战列舰,这都是一个机会,至于西北派到德国的工人,一定是吃亏么,按照他设立的要求,德国需要负担这些工人的工资,必须跟德国同工同酬,这算是创汇的一种,最关键的是,在德国的造船厂,亲自的实习,这一批的工人,只要有两三年的时间,成长起来,所起到的作用,绝对是巨大的。
2倍怎么够呢,在杨元钊心中,三四倍,甚至更多才是,这样可以借助着德国的平台,为西北培养熟练工人,如果不是怕引起的德国反弹,他甚至想要,每隔三四个月,换一批过来。
在威廉皇储告诉杨元钊的第二天,杨元钊代表着西北,正式的答复德国,这个意向他们同意了,会用最短的时间,调集工人过来,备忘录也会择日签署,一个看起来不可能实现的决议,就这么在135寸舰炮牵引之下,联络起了两个相隔万里的国家,未来会对战争起到深远的影响。(未完待续……)
第六百四十章天才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