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猜测,似乎是这个意思。
荼罗一直用这个鼓励着阿洛,他们一定要活着回到阳光下去。
荼罗继续挥动着镐,他忽然听到了一声巨响从坑道上方传来。
他抬望去,看到石块泥沙簌簌的落下来。
们立刻往向上的坑道跑去。
荼罗也在跑,他听到石块崩塌的巨响,他也听到阿洛求救的声音。
他转过,看到阿洛的腿被一块石
砸中,倒在地上。
荼罗赶紧回身,把阿洛扛在了肩上。
阿洛小小的身体,一点也不重。
荼罗的吸了一
气,向上面的方向迈出了一步。
这时一块巨石砸落下来,荼罗和阿洛一起被砸在了下面。
——临高元老院下属田独铁矿生产安全记录:6-l年9月2l,田独铁矿第二
隶工作队G工作面发生坑道塌方事故,死亡十一
,伤二十
……
※※※※※※※※※※※※※※※※※※※※※※※
烈曝晒的码
下,李四用力挥舞着手里的铲子,把一铲铲矿石装
旁边的货斗车里。
李四已经在博铺的码上于了好几年了。
那年他从江西流到广州的时候,身上除了两片
席以外一丝不挂。在
庙的墙角下饿得蜷缩成一团,疯了似的咬啮着从树叶到
茎的一切可以磨牙的东西,感觉自己离死亡似乎只有一根
发的距离。
这时候,救星来了,一碗热粥救了他的命。
李四被买了下来,虽然他过了很久都搞不明白,有谁会买一个即将饿死的。
他被带到一个地方,那里有很多和他一样奄奄待毙的。他被洗了澡,剪了
发,他被告诉每天有三顿粥吃。当李四真的端着一个椰子壳做的碗,碗里满满的是热腾腾的菜粥的时候,他蹲在墙角哭成一团,全身颤抖得好像打摆子——李四老娘死的时候,他也没这么哭过。
然后,他就被送到了海南岛的临高县——临高是个神奇的地方,充斥了各种神奇的不曾听说的物件。澳洲首长们跟神仙一样,没有他们做不到的事。
上船的时候,他满心惊惶,那是他第一次见到海。李四永远猜不到以后他会每天在海边看着海讨生活。
刚到临高的时候,李四在净化营里呆了一个月。在那里他知道自己到了海南,现在是在澳洲的手下。
李四在净化营学会了穿澳洲式的衣服,知道每天洗脸刷牙,还学着认起字来——他不记得多少次晚上躺在宿舍垫上,睁大双眼不敢睡去,生怕醒来后发现自己依然蜷缩在
庙的墙角下。
这一切对于他来说,真有从地狱里爬出来的感觉,而澳洲首长就是那大慈大悲普度众生的菩萨了。
后来,李四被派到博铺码上做装卸工。澳洲首长教会了他认字,他考到了丙种文凭,还被起了个大号:李安。但是他还是叫自己李四,大号要等成了于部以后再用。
他在码上于了这些年,现在已经混到一个小队长,手下有二十几个
了。但是他知道那还不能算于部。
部是要穿四个
袋的衣服,每个星期都要“去上面开会”的。
李四知道是因为自己文化太低,他的——码
装卸队的大队长——罗中旭一直让他去搞个专业证书。但是每天在码
上跑来跑去,他实在没时间去念补习班。
充当时钟的汽笛响了十二下,李四用脖子上搭着的毛巾擦了擦满的汗,放下铲子,招呼着手下的
集合——已经到了吃午饭的时候,从三亚送来的铁矿石堆成几座小山,一上午虽然运走了不少,但是还有大约三分之二,下午还得卖力于才行。
装卸工们慢慢聚拢来,三三两两的走向食堂。李四点着一支烟卷,吸了一,慢慢沿着码
边的铁轨走着。他转
望着码
里停着的大大小小的船只,不时和认识的装卸工打着招呼——他感觉到一种自豪感,这码
上没有他不认识的
,也没
不认识他。连澳洲首长都知道李四这号
物。
身后传来小火车“嘁哩喀喳”碾过铁轨的声音。那是李四每天听惯的声音,大概是把刚装的矿石送去钢铁厂吧?李四都懒得回,心里盘算着这个月发了工资,差不多就够付房子的首付了,然后就可以看看是不是能讨个婆娘……
火车的声音靠得越来越近,猛然传来一声巨响,李四来不及反应,只觉着后脑一阵剧痛,眼前一黑,就向前栽倒了。
临高元老院下属博铺码装卸安全记录:6-l年10月2
,B区发生货运火车
锅炉
炸事故,
炸现场死三
,伤六
,损失财产合计约……
※※※※※※※※※※※※※※※※※※※※※※※
临高钢铁厂的车间里,张有路吃力地推着车。秋天的临高还是相当的热,而在铁厂车间里就更是如此。张有路蓝色的工作服已经完全湿透了,粘在身上很不舒服。
但是他不敢脱掉工作服,首长们只要看到有不穿工作服在车间里走动,马上会让
记下工号,然后就会扣当天的一半工资处罚,顺带连累当班的班长也扣掉这一天的一半工资。
张有路不是临高本地,他本来在雷州一个小小的铁匠铺里帮忙,家里大小五
——张有路夫妻和两个孩子,还有张有路的老娘——能混个半饥半饱。
不巧五年前铁匠铺的匠春上染了时疫,一病不起,铁匠铺也关了门,张有路一家老小顿时陷
绝境。
正好临高澳洲派
到处招
,听
说临高的
子很过的去。张有路狠一狠心,做了一辈子最大的一次赌博——事实证明,他押宝押中了。张有路到临高一落脚,就觉得这地方的
子真的很不错。只要肯花气力,总能找到活
,只要有活于,就有饭吃。
张有路的铁匠手艺很一般,虽然进了钢铁厂,也只能做个力工,但是出息比以前在雷州要好得多——钢铁厂的工属于“重体力劳动者”,所以有“劳动补贴”。张有路虽然拿的是最低一档的“补贴”,却比一般的工
要拿得多。张有路依稀还记得,第一个月拿到工资的时候,他还一阵阵心慌,捏着手里的流通券,总觉得不靠谱。几张纸片就把
打发了?这印着花的纸片能换来一家老小吃的穿的?
后来还是工友教他,他才知道,那纸片上有数码,标着每张的面值。他很快学会了看那些叫“阿拉伯数字”的数码,但是始终不会写——流通券很好使,他拿着第一个月的工资,给家里背去了几十斤的米,还给老娘和老婆扯了几尺布,给孩子们做衣服。全家围着桌子放开吃饭那天,老娘不住的流泪,说几十年没这么踏实的吃过饱饭。又说可惜了阿大和秀妮子,没过上这样的
子。
阿大和秀妮子是张有路的大儿子和三儿,都在五年前那一场春瘟里叫瘟神收了去。
不过小二和小四都很有福气,现在都在芳地的国民学校里念书,每天还有一顿不要钱的午饭吃。
张有路把沉重的矿石车推到了料堆旁边,卸了矿石,又把空车推回去。工友们从他身边走过,喊他一起去吃午饭。他这才惊觉时间已经过了十二响了——因为“澳洲”用汽笛来充当时钟,于是在适应了一段时间之后,当地的百姓和归化民就都用“若于响”来称呼时刻了。
食堂里,他扒了两碗米饭,觉得肚子里有点垫底的了,却始终不去吃自己那一份菜——钢铁厂食堂菜的量很足,每天不是鱼就有,要不就是
蛋,蔬菜也很多。张有路舍不得吃,都倒在自己带来的小盖盒里带回家去。晚上看两个娃儿狼吞虎咽的就着食堂份菜吃饭,是他一天里心里最熨帖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