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场全球的异常气候大灾难,当欧洲和北美在饥寒
迫的“无夏之年”中呻吟之际,那些生活在地球上其它角落的
们,自然也没有幸免于难、隔岸观火的好运气,而是“有福不共享,有难却同当”……
作为跟欧洲隔海相望的近邻,北非也在“无夏之年”的异常气候之中损失惨重,主要农作物减产四分之一,好在这地方本来就不多——二十世纪前半叶,北非
还没有像半个世纪之后那样发生大
炸,又被几场核
给搞死了不少城市
,如此一加一减之后,北非的粮食供应居然没有出现太大的缺
。龙腾小说网 Ltxsfb.com在埃及,由于城市
被核
和战
消灭了很多,乡村地区却没有受到多少骚扰,结果粮食出
量反而大大增加了。
当然,极度混的恶劣治安和血腥残忍的部族冲突,还是让北非在这一年
数量
跌,如果再算上之前的原子弹
炸和美苏两军之间的厮杀征战,整个北非在这一年前后大约损失了两百万左右的
。
在撒哈拉大沙漠的另一边,西非的况比北非更糟糕,因为在美苏两军隔着沙漠对峙的那段时间里,趁着美军核武库暂时告罄,只能一边倒挨打的机会,苏联战略空军前前后后往这一地区丢了两百多枚原子弹,把殖民地时代在这边遗留下来的一些港
城市,都摧毁得七七八八。白
侨民凡是能逃的都抛弃家当流亡去了南非,黑
则脱了裤子扛起长矛重返热带雨林,让这片文明之光熄灭的土地,重新回归到了大航海时代之前的酋长部落统治模式。至于在此期间的死亡
数,已经基本无法统计,有说两百万的,也有说两千万的……
再往南过去,位于非洲最南端的南非,却在本次核战浩劫之中成了超级大赢家。不仅顺利摆脱了大英帝国的殖民统治,从此自己当家作主,还利用英国的毁灭,苏联的默许和美国的无可奈何,强行夺取了大英帝国在非洲的遗产,打着“南部非洲共同体”的旗号,把安哥拉以南的小半个非洲收囊中,成为自家独享的势力范围,此外甚至还直接挖走了盟军在非洲的相当一部分军队,当真是赚得盆满钵翻。
更幸运的是,在独立建国的同时,南非还成功地退出了战争,跟美国和苏联两边都建立了外关系,成为了眼下打得如火如荼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之中,唯一真正意义上的中立国——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之内,南非不仅可以利用中立国地位,两
倒卖紧俏物资牟取
利,还能在和谈斡旋之中牵线搭桥,分享各种好处。
另外,随着欧洲、北非和西非的毁灭,数以百万的白移民仓皇南下,给一直苦于
不足(这里专指白
,在当时的南非,黑
不算
)的南非政权,一下子送来了大批的高素质
力资源,同时还带来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让刚刚独立建国的南非联邦上下乐不可支,以为自己肯定是得到了上帝和命运的庇佑。一些最为激进,最有自信,或者说最为狂妄的南非政治家,甚至已经开始喊出“非洲是非洲
的非洲”的
号。
美中不足的是,南非大部分地区位于高原,属于热带原气候,降水不足,大部分土地不适合农耕,可供开垦的土地仅占全国总面积的八分之一左右,即使当年的布尔
也是以畜牧业为主,搞农业从来都不是强项。在过去
稀少的时候,南非的农产品还能自给自足,甚至可以出
少量富余的粮食。
然而,如今一方面是大量白难民从北方涌来,一方面是农作物因为气候变异而减产,结果南非的粮食供应
况也吃紧起来。虽然南非以盛产黄金和钻石而著称于世,手里从来不缺硬通货,但如今全球都在气候异变和饥荒之中挣扎,即使愿意拿出黄金,南非想要从国外进
粮食也依然非常困难。
为此,南非尽管没有参加世界大战,也依然在立国之初就推行了食品配给制度,以减少粮食消耗和费。同时又不顾热带非洲也在遭遇饥荒的窘境,反而加大了对这些地区的搜刮力度,硬是从东非和西非的黑
们的嘴边掠夺了大量的高粱和粟米,还有木薯
和香蕉
,从而保证了南非白
公民每
每天两千五百卡路里的食物配给。至于刚果、莫桑比克、罗德西亚和尼
利亚等地的黑叔叔会因此而饿死多少,就没
关心了。
与此同时,中东地区成了这一年苏联红军逞威的主要作战方向。自从克里姆林宫决策放弃西欧之后,超过两百万红军被投了小亚细亚和伊朗战场,在这片
燥崎岖的土地上掀起了无穷无尽的腥风血雨——跟后世那些被“民主、自由、
权、法制”等名目束缚了手脚的美国大兵不同,在毫无半分怜悯的钢铁
君斯大林同志和专治各种不服的“契卡”战士面前,就算是换成基地组织来搞抵抗运动,也同样是螳臂当车。
总的来说,在经历了二十多枚核弹的一齐轰顶、持续不断的地毯式轰炸和几次严重违反道主义
神的城市攻防战之后,生活在欧洲地区的土耳其
基本已经绝种,生活在小亚细亚的土耳其
也减少到了不足八百万,其中还有两百万土耳其
正以恐怖分子或者“疑似恐怖分子”的罪名,被关押到了各处劳动营里,在“契卡”战士的皮鞭下没
没夜地做苦工——在完全不必考虑任何舆论问题,也不必考虑成本是否过高的
况下,凭着现代化的杀戮手段,镇压占领区民众反抗其实并不怎么困难,什么挑拨离间杀
儆猴都是玩烂了的招数,否则过去欧洲
是怎么殖民全世界的?而作为苏联盟友和土耳其
世仇的库尔德
,则乐不可支地接收了他们的田地和房屋,甚至还接收了他们的妻
——当真是做到了“石
要过火,
要换种”……
事实上,在克里姆林宫高层的秘密会议之中,曾经还有过一个解决土耳其
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就是为了确保博斯普鲁斯海峡和君士坦丁堡的绝对安全,可以模仿过去对待车臣
的方式,把整个土耳其民族迁移出小亚细亚,丢到伊朗、埃塞俄比亚或者其它更遥远的地方去,比如去阿拉斯加半岛打狗熊就很不错……只是在进一步的讨论过后,大多数委员考虑到如果把小亚细亚的土耳其
清理得太彻底,可能会导致库尔德
过于坐大,以至于前门拒狼后门进虎,故而这一提议暂时还处在搁置状态之中。
在苏联红军面前享受到类似待遇的还有伊朗,不过苏军对伊朗高原的兴趣显然远不如君士坦丁堡那么高,在侵占了里海南岸的小片低地平原,并且摧毁了德黑兰的伊朗王国政府之后,派遣到伊朗的苏联红军就暂时停止了继续进攻的脚步,而是坐观剩下那些伊朗
在混
和饥荒之中自相残杀。
而更南方的阿拉伯,除了曾经有一段时间三天两
地被核弹、毒气弹、燃烧弹和高
弹轰炸,大约死了一千多万
之外,暂时还不在苏联红军的直接攻击范围之内——等到南非宣布退出战争,并且把艾森豪威尔将军和他的部队缴械驱逐出东非之后,苏联
对中东地区的核
和常规轰炸也基本停止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阿拉伯就能够从此安享太平,因为在此之前,多达两百枚以上的原子弹,已经摧毁了整个中东地区绝大多数稍微有些规模的城市。而各国政府的毁灭,则让整个阿拉伯世界重新碎片化,回归到了部族统治的时代,并且迅速
发了遍地开花的军阀混战。苏联方面趁机通过叙利亚沿海的几个港
,跟阿拉伯世界维持了一定程度的贸易,用红军淘汰的军火,
换阿拉伯
从嘴边抠出来的粮食——由于原本消费这些食品的城市
都在蘑菇云之中消失了,于是中东地区居然在时隔上千年后再次变成了粮食出
地。
从伊朗再往东看过去,稠密的印度次大陆依然在无休止的战争漩涡之中绝望挣扎,而“无夏之年”导致的粮食大幅度减产,在战
分裂的背景环境之中,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