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眼下江虨还被困在凉州没有返回,加上原本打算让谢尚接手贺隰礼部大尚书的计划也有了一点变故,于是便暂且将谢尚任命为大将军府司勋内史,主持这一项制度的改革。
言之改革,眼下当战时期,动作也不宜过大。像是准备裁撤掉后汉以来逐渐泛滥的杂号将军衔,这在眼下还不合适,虽然职号的剥夺并不影响真正的职权,但是明明没有错误甚至于还有军功,突然原本的将军号就被剥夺了,终究是有人不能释怀。
所以眼下的改革,主要还是在计功方面,兵长以下原本的二十甲功折为一转,兵长以上则以实情折算转数。而之后行台勋赏,主要便是以勋官为凭。
比如去年沈牧冀南大捷,虽然实际的封犒还没有下达,但沈牧积勋为上护军,其部下将领们各自述功而加授护军、都尉不等,给人一个循序渐进的接受过程,等到这一场北伐战事结束论功,便是完全彻底的军制改革,旧年那些千百怪的杂号悉数作废。
沈哲子也有些期待,按照勋官标准,这一场战事结束之后,麾下能够多少人能够荣授上柱国。之后整个河北的复治,下及基层的乡野统治,必然也要从勋官集体中选拔任用,上品为柱国,下品百里侯,这一勋官制度也能在最短时间内建立起来且发挥其效用。
在没有完全统一且内忧外患悉定的盛世到来之前,麾下这庞大的军功系统便是沈哲子背后最大的倚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