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为赵昊备下的封赏真的很丰厚,甚至于都有些出乎与赵昊本的预料了。龙腾小说网 ltxs520.com
首先因为赵昊此次实在是战功卓绝,战绩彪炳,几乎到达了前无古的程度,即使是与之前诛杀董卓相比,也是犹有过之。
因而,小皇帝竟然十分别出心裁的,为他设立了一个新的军衔——天赐神将!
当然,这个军衔听着是倒是挺像那么回事儿,但是由于赵昊这厮本身就是当朝汉室的大将军,至少是在名义上,统领这天下的兵马。
故而,这所谓天赐神将,其实也就是一个虚名而已,倒是挺好听的。
单从军功军衔上来说,赵昊本来就已经封无可封,没有丝毫的上升空间了,一个虚衔赐下,小皇帝那边倒也是带着几分无可奈何的意味。
而接下来的才是重戏,叫赵昊这边没有想到的是,刘协竟然会直接封了他一个公爵的爵位。
其名曰,镇国公。
所谓公、侯、伯、子、男。
除了“王”这个在此汉末时期,已经在不可能再被汉室封给异姓者的爵位之外,公已经是最大的职称了。
而且即便是“公”位,在当世的这个年代里,也早已是不复存在了,异姓官员的爵位,最多也就是到“候”这个层次为止了。
像是后来,三国确立的时代,曹之所以会闲置,冷落自己手下的首席谋臣荀彧,就是因为对方反对曹
,自称公位的原因。
现在倒好,眼前的小皇帝竟然自己主动封了赵昊这么一个爵位,这实在是,令赵昊很意外。
而且所谓的“公”,其实也是分好多种的。
但如果笼统一点的话,“公”,却可以大致能分为两种,一种是实权大公,另一种则是虚衔的公爵称谓。
赵昊这里的镇国公,就是那种掌握了实权的大公爵位,手底下的封地更是十分广褒。
而其封地的范围,正是那些在此前北伐战事中,被赵昊这厮亲手打下来的那大片土地,包括了一部分黄河以南的河套地区,以及整片蒙古大原!
虽说从汉武帝实施了“推恩令”以来,从开国大帝刘邦那里,遗留下来的分封旧制的祸患,如今早已被消除的差不多了。
但眼前小皇帝此举,却似乎就有重启分封制的意思。
好吧,说分封什么的,其实是夸张了。
不过那也是因为他赐给赵昊的这块封地,实在有点太大了的原因,大到们要去以广褒这个词来称谓。
不过
如果赵昊真的要去好好地经营那片土地的话,所要付出的代价和力,那将是十分巨大的,毕竟那块地虽然被异族掌握良久,但总体的开发程度却不高。
如此一来,既能充分地使赵昊这位汉室大将军,感受到来自朝廷方面的重视,以及对他北伐功绩的肯定。
又能因为那广褒而荒芜的封地,对赵昊接下来的力进行有效的牵制,使得某
在很多
况下,都不能再为所欲为。
毫无疑问,这是一条恩威并施的赏赐之举,是一桩堂堂正正的阳谋,以及制衡手段。
赵昊可以肯定,像这么一条高水平的举措,小皇帝刘协那边,如果不是瞎猫碰上死耗子,纯靠运气蒙出来的话,那绝对是背后有高在指点。
不然的话,以龙椅上那位年且尚幼,见识不足的汉献帝,是不可能琢磨出这么一桩计策来。
而这满朝的臣工,不是赵昊看不起他们,单靠着此前那些,明明占据了大好的局面,都能再亲手丧失了的王司徒等的谋略和气量。
他们是绝对没有那个胸襟和气魄,也舍不得将北疆之外的那么大一片土地,拿出来做封赏的。
比如,按照原剧的发展,如果赵昊没有出现的话,那王司徒将会在近几年之内,以美
计离间吕布和董卓,并在最后诱使吕布诛杀董姓。
但在之后,这位王大却又亲手埋葬了自己一方的大好形势,拒绝了李傕等
的十多万大军来投。
并最终招致长安城,汉皇室被彻底牵制的危机局面。
也是自那之后,这汉室皇廷彻底的威严扫地,对四方诸侯失去了原有的威慑力。
说是快意恩仇也好,说他傻也罢。
像王司徒这种,其实还算是比较聪明的,这满朝的臣工里边,能够在谋略与大局智慧上胜过他的,也没有几个。
像这种因循守旧,容易意气用事,缺少大局观的,是不太可能帮小皇帝拟出那么一份封赏旨意的。
这么一想之后,赵昊也是很快便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自己之前建议朝廷发布的那道招贤令,看来是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一些真正的有识之士,比如像荀彧,陈宫这种级别的谋臣,纷至沓来。
而且貌似还受到了重用!
之后的封赏则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比如一些金银珠宝,彩绸丝帛,侍丫鬟,以及对于那些跟着赵昊一起参加了北伐之事的中下级将领,将士的赏赐。
而,到了这旨意的最后内容,也是很隐晦的向赵昊提了一点建议,那意思就是希望某能够主动地卸任大将军的职务......
其实这条要求来的也是很正当的,毕竟赵昊如果接受这份封赏和奖励的话,那势必就不能再像此前一般,常驻中央国都之地了。
而且,手里掌控着那么一大片土地的大公,以及统领天下兵马的大将军,这两个重要的衔位,显然是不能加注于同一个身上的。
而在这种况下,即使是赵昊这厮,也不得不要去十分认真的去考虑一下了。
毕竟他来到这个世界上,可不是为了这区区一官半职,或者那一片看似很大的封地的。
这些东西在别那里兴许是了不得的,但在他的眼里却连
都不是。
赵昊需要考虑的是,那大将军的位置,以及所谓大公的爵位,到底其中的哪一个,更加符合自己接下来的任务需求。
不过,可惜的是,朝堂之上的百官们,似乎没有给他留下多少思考的时间,那满朝的臣工显然也不是一条心的。
在没了董卓这个外部威胁之后,他们便很自然的分为了多个派系,代表了各自不同的利益群体。
貌似,汉献帝刘协的这次封赏旨意,似乎也与他们此前所商议的结果有所不同,出上可能有点大了。
以至于,当旁边的小太监在念完了这份圣旨之后,顿时便有一大群臣工跳了出来,开始公然地反对小皇帝的质疑。
有说赵昊年少,难当大任的。
有说刘协的旨意下的有些轻率,提请他收回成命,慎重而行的。
还有的则过分一点,脆就数落起了赵昊的不是,拿着某
当初北伐在外,多次对朝廷召他返回的旨意抗旨不尊的事
做说法。
妄图以一个欺君,违抗君令的罪名,就此便要罢免了赵昊的大将军之位,要夺他的兵权。
进而,还想把某发配到南疆戍边抗蛮去。
而提出了这个建议的臣工,貌似是姓袁的
那小老具体叫什么,赵昊没记住,只知道对方好像是袁绍、袁术所代表的袁氏家族,在京城的一位话事
,而且还是他们二
的一位本家族叔什么的。
赵昊倒是记得,如果按照三国世界原剧去发展的话,这位袁姓的公卿,貌似在董卓迁都长安之后不久,就会因为一点什么事
,被董卓给一剑劈死了。
现在倒好,因为他赵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