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底,这个年代的铜钱不仅仅是货币,还是货物的一种,一个地区的商业如果骤兴骤衰,都会引起铜钱的短缺或者泛滥。龙腾小说 ltxs520.com正是因为钱庄建立起来,一方便使大宗易只是在钱庄过账,减少了大量的需求,另一方面钱庄积攒的铜钱增加了供给,才让河南府在棉布
易突然兴盛起来的时候,依然保持了货币体系的稳定。不然的话,今年棉布的巨大
易规模,不等河南府见到好处,洛阳城的经济就先崩溃了。
徐平看着街道上来来往往的群,悠悠地道:“伯庸,等过了秋天,大量的棉布卖出去之后,只怕天下州军,有一小半要欠河南府的钱。那个时候,嘿嘿”
王尧臣有些茫然,徐平话说的是不错,但到时该怎么处置,实在是没有想好。河南府兑了其他州军的飞票,理论上他们应该运铜钱过来销账,不然河南府有多少铜钱也经不起这么折腾。当然,正常况下是由三司统一协调,让各地的现钱基本平稳。但如此大的金额从来没有遇到过,只怕已经超出了三司的调配能力,到时该怎么做,谁知道呢?
天下都欠洛阳钱,又没有能力偿还,真到了那一步,难道三司带赖账?
歇了一会,徐平对王尧臣道:“走,我们到那边的三司铺子看一看。”
两安步当车,不多时到了三司铺子前。门前小厮看见,急忙飞跟着去喊郑主管。
看着门前堆积如山的布匹,徐平问来到身边的郑主管:“你们这里布匹,是只在城里卖呢,还是也往其他州军发货?”
郑主管道:“回都漕官,三司铺子发到其他州军铺子的货物不从我这里走,但是商
们买的货,是从我这里发的。因为数量太多,他们自己运起来不便,铺子里便统一组织一起运送,分别到几个大码
。向东是到开封府和许州郾城,向北到晋城,向西到陕州,这些地方的客商都是从小的这里走货。向南到襄州,是从开津桥的铺子出货的。”
徐平点了点:“怪不得你铺子里积货如此之多。”
郑主管苦着脸道:“可不是吗,本来我这里只是分号,哪里想到现比天津桥的铺子还要忙碌。白天城里又不好走,只好等到向码运货,甚是不便。”
徐平看看王尧臣道:“实在不行,可以找河南府帮着运一运货物。走远了不方便,运到码去总还是可以。当然,三司不差钱,也不能让他白
。”
“都漕官说得有理,小的得空便就回去商议。”
给外地客商买的货物编组,由三司组织手统一运往各地的运输中心,再由客商从那里提走,算是三司铺子提供的增值服务。三司属下有自己的厢军,也有能力做这些事
。
不过现在棉布的运量太大,仅仅是从铺子运到码去,就让郑主管招架不住。
太阳西斜,铺子里终于再没有新的客,单等着
落开始向码
运货了。喜庆拍了拍手,对郑主管道:“我去看一看孙二郎他们两个,现在城里不比从前,他们不要迷了路。”
郑主管道:“快去快回,天黑了不要跑,现在这一带外
多!”
喜庆答应着,一路小跑着出了铺子,泥鳅一样从群里穿过街道。
沿着自己白天指给孙二郎的路,喜庆一路跑着,边跑边找孙二郎。这里的道路他熟悉无比,拐了两拐,便就到了场务工住的地方。
大门那里,果然看见孙二郎和彭三叔的车子。孙二郎跑上去,看看空空的车子,对一边的孙二郎道:“果然早早就卖完了,怎么还在这里?”
孙二郎拉着喜庆走到一边,小声说道:“你也不把路指清楚,我们顺着你说的方向走进来,结果一个影不见,还以为走错了呢。多亏两位大姐,买了我们几个石榴,尝了之后觉得不错,才领着我们来到这里。喜庆,这里的
真大方,一车石榴没多久就卖完了呢!”
“那是自然!场务里做工的,每月都发现钱,手里活泛得很!我跟你说,出手大方不在于有钱没钱,而在于手里有没有活钱。你看乡下的土财主,他们家里的钱比这里做工的
多得多吧,但向外掏几文铜钱就
疼得不得了。无他,家里再多钱,都是死的!”
孙二郎想一想,好像真是这个道理。乡下土财主再有钱,却舍不得花,想让他们买点石榴之类土产那可是千难万难。这些做工的就大方多了,觉得好吃,家家都买几个。
低琢磨着这道理,孙二郎对喜庆道:“这才没多少
子不见,你从哪里学来这些生意经?比我见识高了不知多少,真是士别三
,就当刮目相看!”
喜庆笑道:“我在三司铺子里,天天都跟生意打
道,天天听郑主管讲这些道理,耳朵都起茧子啦!对了,石榴卖光了,你们怎么还不走?”
孙二郎拉过喜庆,附在他的耳边小声道:“这里住的都是在场务里做工的,他们家里有便宜的棉布,还会裁衣缝衣。既然赶上了,我和彭三叔便做几身衣服,带给家里穿。他们说这种事不好叫外
知道的,你可不要出去
说!”
喜庆笑道:“我以为什么了不得的事,你神神秘秘的!在这附近住的,哪个不知道这事?你看我身上,穿的就是在这里做的棉衣!你放心,这是平常事,他们是怕你们外地
没有见识,不知出去传成什么,才特意嘱咐你的!”
孙二郎听了将信将疑,扯着喜庆身上的衣服看了好久,才道:“果然好料子!原来你们都是在这里做衣服啊,我还以为自己走了大运呢!”
“你就是走了大运啊!他们这里虽然做衣服,但都是偷偷做的。棉布是工从场务直接买回来,比外面卖的便宜,说好是做衣服自己穿,不许外卖的。大概是看你们两个做生意老实,
家才愿意给你们做。不然他们的棉衣又不愁卖不出去,轻易不跟外乡
打
道。”
孙二郎点了点,似懂非懂,不过
好运这种事,总是让
高兴。
用徐平前世的话说,用出场价买棉布是给工的福利,不许流向市场。但私下里怎么可能控制得住?官方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太过分开起铺子大搞,也就由得工
们赚这外快。徐平态度也是如此,管理要松严适当,不要过死,只要不影响市场秩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