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王柔先坐下,然后很客气的问了一句:“敢问王君,如果说地震是人事所引发,那么敢问王君,是不是人迹罕至的地方,就不会地震?”
王柔语噎。
“那我再问你一句,如果地震真是上苍为了提醒当政者,那为什么责罚的却是普通百姓?夫子说,苛政猛于虎,普通百姓是苛政的受害者,上苍要提醒实行苛政的当政者,自然是要为普通百姓鸣不平,可是为什么他要用地震这种伤害普通百姓的手段来提醒当政者,而不是直接把灾民降到当政者头上?”
刘修换了个轻松的口气,笑着对大家说道:“就比如我喜欢吃酒,一饮千石,却让滴酒未沾的王君醉得一塌糊涂,不仅吐得昏天黑地,人前颜面尽失,第二天还要宿醉头疼,双目瞑瞑,你们说,这是不是有些不公?”
众人大笑,原本有些紧张的气氛为之一松,就连王柔也有些忍俊不禁的笑出声来。
刘修趁热打铁,又接着说道:“我知道,大多数人都认为地震和人事有关,是上苍对当官的警示,可是大家都这么认为,未必就一定是真的。就像鲜卑人都说檀石槐是投鹿侯的儿子,可是实际上投鹿侯并不这么认为一样。”
众人再次大笑,特别是匈奴人笑得声音特别大,他们大多知道这个事情。
“再比如说,大家都认为天圆地方,可是我现在告诉你们,这地并不方,而是一个球,你们相信吗?”
“球?”听到这个奇谈怪论,大家都开始交头结耳,很快就有人站起来大声说道:“刘大人,这大地明明是平的,怎么能说是一个球呢?”
刘修摆摆手,示意议论纷纷的人们安静:“其实这个道理,张平子已经有过详细的论述,他的文章已经被蔡先生带到学堂来了,马上请蔡先生给大家讲一讲,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我只说一个问题,有人说日为父,月为母,地为子,既然日月这对父母都是圆形的,为什么大地这个孩子却是个方的?难道一对牛能生出一匹马来?这不是比檀石槐的来历更可疑吗?”
众人再次忍不住喷饭,那些有学问的读书人不好意思笑得和匈奴人一样大声,却又为刘修这个比喻叫绝,虽然觉得他有些胡说八道,一时却找不到理由来反驳。
刘修见好就收,请蔡邕给大家讲一讲张衡关于论述大地是圆形的文章。蔡邕有过目不忘之能,他先把张衡的文章背了一遍,然后开始解说,这其中又加了一些自己思悟所得的理解。张衡的文章比刘修的比喻可文雅多了,那些书生们一边品味着张衡优美的文笔,一边听蔡邕的解释,如饮醇酒,不知而醉。那些匈奴子弟可就晕了,他们只听到之乎者也,却什么也听不懂。翻译只能翻译出大意,要想准确的表达出张衡文字的美妙却万万不能。
既然一直以为大地是平的都是个假相,那地震与人事有关为什么不是一个谎言?也许正如刘大人所说,地震只是与地形有关,多山的地方多地震,而与人事没有什么联系。
在蔡邕和刘修互相配合的讲解中,大家不仅对地震带来的恐惧慢慢的消散了,而且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一堂用理性逻辑来破除似是而非的成见的批判课。这堂课很新鲜,但是这种方式却更容易让人接受,大家席地而坐,不分什么尊卑座次,有什么问题可以当场发问,由主讲的先生当场解答,互相之间还可以辩驳,气氛轻松而活泼,思路活跃,不时的有让人赞叹的妙语出现。
不知不觉,月已偏西,露水深重,这才意犹未尽的散去,带着各种新奇的知识和办法进入梦乡。
刘修有着良好的作息习惯,虽然睡得很迟,可是第二天还是准时醒了。风雪却困得不成,趁着早凉,还蜷缩在床上睡得正香,嘴角挂着甜蜜而羞涩的微笑,也不知道想到了什么。
刘修没有叫她,自己去打了水洗脸漱口,然后在院子里开始练武。听到他跺地发声的声音,郝昭才惊醒过来,一边披着衣服,一边揉着眼睛冲了进来,连声请罪。
刘修暂停了拳式,对郝昭使了个眼色:“伯道,现在不是战时,你不用这么紧张。我自己练一会儿,你再去睡,昨天睡得太迟了,要是不睡足,你今天会没有精神做事的。”
郝昭非常惭愧:“这……怎么能行?”
“没事的。”刘修笑道:“我又不是七老八十,没人照顾就不能自理的,你去睡吧。”
郝昭感激不尽,张嘴打了个哈欠,再去补觉。刘修继续练拳,仔细揣摩着一招一势中细微的变化,直到蔡邕走进来,他才停住了。
“先生精神不错啊。”刘修看了一眼蔡邕,赞了一声。不过睡了两个时辰,蔡邕居然看不出一点疲倦,在他这个年龄算是非常不错了。
“以前读书养成的习惯,这两年到处逃亡,学了些导引术,天天练习,身体还算过得去。”蔡邕满不在乎的说道,他指了指刘修:“你这就是墨子五行术?”
刘修很诧异:“先生也知道?”
“听你那从弟刘玄德说的,他天天练习,我有一次去看望你先生卢子干,正好看到了,便多嘴问了一句,他告诉我的。”
刘修微微一笑,刘备一直不服气,看来这苦功下得还真是不小。
“这个……”蔡邕犹豫了一下,看看四周没人,这才拉着刘修的手臂走到屋里,低声说道:“你这墨子五行术从哪儿学来的?”
“怎么,有问题?”一见蔡邕那脸色,刘修不免有些诧异。
“我在洛阳的时候,天子问过我这个问题。据我所知,墨子五行术不见于先秦诸子,甚至汉初大儒也没有见过类似的记载,墨子的文章学术散落民间,后来朝廷收拾天下经籍,墨子的文章才又渐渐的重现人间,但是有很多异术还是只闻其名,不见其书。”
蔡邕顿了顿,又接着说道:“我在东观校书的时候,曾经博览皇室藏书,在其中发现一个记录,墨子五行术之名始见于刘向的《枕中书》,《枕中书》是刘向私撰的一部书,专记各种秘事,这部书后来不知去向。”
“不知去向?”
“对。”蔡邕用力的点点头,“刘向之子刘歆因为依附王莽,后来又妄图攀附谶纬,还把自己的名字改为与世祖相同,因谋诛王莽事泄被杀。他是汉室宗亲,却依附王莽,后来又谋自立,所以这名声……”蔡邕咂了咂嘴,表示你懂的,我就不说了,“其实刘歆此人博学多识,特别是对古文经学大有建树,如果不是他的整理,古文经学根本不可能有今天的位置。”
刘修对刘歆可惜不可惜不在乎,他在乎的是蔡邕和他提这些是什么意思。
“《枕中书》中提到了墨子五行术,但墨子五行术却不见于世,那么只有一种可能,墨子五行术一直秘密掌握在刘歆后人的手中。”蔡邕把目光转向了刘修:“现在你突然学会了墨子五行术,而你的家人却在这个时候失踪了,你说别人会怎么想?”
“他们说我是刘歆的子孙?”刘修顿时明白了。
“有这个可能。”蔡邕微微一笑,“不过你不用担心,刘歆虽然名声不好,对本朝却没什么威胁,陛下就算知道了,也不会有什么想法。”
刘修眨了眨眼睛:“可是我这墨子五行术不是家传的。”
“我知道,张角对陛下说过,是从那个指环里得来了。”蔡邕接着说道:“碰巧的是,《枕中书》也记载有一个指环,说这个指环有改天换地之能,藏着天地之间所有的秘密。刘向把这个指环说得神乎其神,却没有说这个指环具体是什么模样,谁也不知道这个指环在哪儿。后来,我查过宫里的记录,发现秘书阁的帐薄上有一条失物记录,说的也是一个指环,非金非铜,内有密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