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将军府。龙腾小说 ltxs520.com
自攻蜀国之后,邓隐忙于安抚军中,直到新帝登基时,才算稍微清闲了些。
此次回京,又是陈芝云被擒,京城护卫一事,暂时落在邓隐身上。
但实际上,邓隐早把京城的禁卫,到了麾下岳将军手中,自己落了个清闲。
他已是老将,征战一生,浑身伤病,少有休养之时,如今也是难得的闲暇时候。
只是,这个闲暇的空隙,并不会长久。
毕竟陈芝云已经下狱,毕竟他是梁国的大将军。
梁国兵权掌握在手,而北方元蒙虎视眈眈,他也只能在近两,稍作喘息罢了。
“听说那位国师大,近期在临东盘旋多
,就是皇上登基时,都不曾归来?”
邓隐闭着眼睛,淡淡道:“据说国师前段时,似乎颇为焦躁?”
在邓隐手下,站着一,面貌沉重,道:“正是如此。”
这正是白家打
梁国的
物白岳,也即是如今梁国的岳将军。
近两来,是他奉邓隐之命,探查国师府之事。
作为梁国的大将军,邓隐也并非对国师府一无所知,也同样不是放任不顾,甚至,他对于国师府,向来有着一种忌惮。
邓隐沉声道:“近些时,怎么样了?”
白岳说道:“前段时,在国师的请求下,陈芝云命千余白衣军,往西而行,不久之后,国师府也聚集了一批
,跟随白衣军而去,一路朝着西方。”
邓隐沉吟道:“上千白衣军西行,此事我早有耳闻,但国师府也派去,是为什么?”
白岳面色古怪,道:“狩猎。”
邓隐略微一怔,道:“狩猎?”
白岳是修道,对于那
麋鹿,也有几分了解,但是与邓隐,倒是不易解释,也就只是答道:“据传有
麋鹿,象征着天下气运,国师占卜得卦,据说得此鹿者,能得天下。”
“荒谬!”
邓隐哼了一声,道:“能得天下,是要靠兵良将,是要靠战场杀敌,只是一
鹿,就敢说是能得天下?这国师府的国师,真是愚弄天下,满
胡说八道!”
作为一位身经百战的老将,他见识过无数腥风血雨,战场杀戮。
在他眼中,只有兵良将,才能征战天下。
一麋鹿,就敢说能定天下?
荒谬至极!
“你继续盯着,我……”
邓隐言语才落,忽然外边有声音传来。
无论是邓隐还是白岳,都是武艺高之
,那脚步声还在府外,他们便已听见。
二对视一眼。
邓隐略微挥手。
白岳会意,退往后院。
过了片刻,才听声音传来。
来的是宫中的太监,传的是梁帝手谕。
……
邓隐授意管家,给那太监赏了十两银子,这里便静了下来。
“果然,陈芝云还是不能死。”
邓隐微微仰首,不知是何神色。
这些年间,他与陈芝云明争暗斗无数,生恐陈芝云夺走了他手中的兵权,也生恐陈芝云掩盖了他的名声,甚至在后世史书的记载上,也只有陈芝云,而不见邓隐。
邓隐看重名声,看重权势,在数十年间,也将陈芝云视为大敌,时常想过该如何打压陈芝云。
但回想以往,对于诛杀陈芝云一事,邓隐倒是极少考虑。
因为他心中知道,陈芝云比自身更为厉害。
无论是练兵还是用兵,陈芝云都堪称举世无双。
这才是梁国第一名将。
这才是梁国真正最不可缺少的物。
尽管当初的太子,如今的梁帝,一直对他邓隐十分器重,但他也知道,这是因为当初太子没能招揽陈芝云,便只好任命自己。
邓隐往常本是十分不服。
但如今想法已然不同。
攻蜀国之后,他必将名留青史。
而北方元蒙,虎视眈眈,郭仲堪无敌之势,横扫天下……尽管心中有着倔强,但年已老迈的邓隐,依然不得不承认,自己多半不是郭仲堪的敌手。
这些子来,他心中难免有些惶然不安。
这位老将怕的是败在郭仲堪手下,葬送了梁国,葬送了无数将士的命,也生怕晚节不保,后世史书上,留一个误国之名。
邓隐心知自身已是老迈,也知陈芝云接掌兵权,必定更好,所以他这次力保陈芝云,不敢让梁帝诛杀了他。
但梁帝真正传来旨意,释放陈芝云,却让他心中十分苦涩。
“老夫行军打仗数十年……”
邓隐闭上双目,道:“终究不如陈芝云。”
正因为他不如陈芝云,因此他害怕梁国没有陈芝云。
也因为他不如陈芝云,因此梁帝也害怕梁国没有陈芝云。
没有了陈芝云,只剩邓隐这老将。
可无论是梁帝,还是梁国文武百官,又或是市井百姓,甚至是元蒙那边,都没有认为,邓隐能够抵住郭仲堪。
就连邓隐本身,都有着这样惶然的想法。
但这些时,他一直不去细想。
可如今真正直面这个想法,这一员老将,心中已是充满了涩然之感。
……
良久,邓隐心绪才有恢复,召来了后方的白岳。
白岳见得这位老将,忽然一愕。
不过片刻不见,邓隐比之于先前,判若两。
眼前的邓隐,已无半点锋芒,显得万分颓丧,看他眼神浑浊,举止无力,竟像是市井之间那些寻常老者。
随着岁月的磨练,邓隐早已没有了当年那些豪壮志,而经过这一次看清,他也失去了最后一点锋锐。
既然不如陈芝云。
那便放了陈芝云。
“这是皇上的手谕。”
邓隐从怀中又掏出一物,道:“这是我的令牌。”
白岳双手接过,略带疑惑,道:“这是?”
邓隐说道:“陈芝云关押在地牢,但因为他身份不凡,又是白衣军主帅,生恐出错,我早已暗中将之转移,并在周边留下八百兵……此次皇上要释放陈芝云,你携信物前去,放了罢。”
他声音低沉,显得无力。
白岳略有错愕,然后也大约明白了邓隐何以如此颓丧。
是因为梁帝不敢放下陈芝云。
是因为梁国放不下陈芝云。
是因为邓隐比不得陈芝云。
“去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