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郡国学博士徐藻祖籍徐州东莞郡,东莞徐氏乃儒学世家,尤擅经学和音韵学,五十年前因永嘉之,徐藻之父徐澄之与同乡藏琨率领本族宗亲和乡邻一千余
南下渡江,迁居京
,徐藻便是在京
出生的,徐藻自幼好学,博览经籍,对《孝经》、《庄子》和音韵学研究甚
,又能说一
纯正的洛阳官话,只因不是士族高门,不得朝廷重用,先为都水使者,后任吴郡国学博士,江左士族子弟多从其学“洛生咏”。更多小说 ltxs520.com
徐藻并不住在吴郡城内,而是在西郊狮子山下小镜湖畔结庐教学,堂十余间,每
三讲,每次半个时辰,上午讲声韵和洛生咏、下午讲《孝经》、夜里讲《庄子》,其余时间由学生互相辩难。
学生都是住在吴郡城里的,早来晚归,而徐藻并不管学生的饭食,由他们自带汤饼,夏季还好,冬天饭菜冰凉,实在是难受,有钱的豪门大族总舍不得让子弟吃苦,吴郡高门陆氏、朱氏、薛氏,还有会稽大姓虞氏、贺氏,以及邻近郡县的士族都有子弟在这里求学,这些大族在小镜湖对岸盖起一幢幢小木屋方便子弟饮食休息,这些小木屋简洁雅致,比湖那边的徐氏堂气派得多。
除了江东士族子弟,还有不少寒门学子也来此向徐藻博士求教,南、北
都有,徐藻本着先圣“有教无类”的宗旨,对每个求学者只提一个问题,答得合意的就允许其
室听讲,并不收束脩之礼,可任意选择听《庄子》、《孝经》、或者声韵之学,学生来去自由,绝不约束,徐氏学堂这种自由的风气很受学子们欢迎。
陈之、刘尚值一行是在九月二十九
午后到达吴郡的,在城西的“三香客栈”住下,次
早起,沐浴更衣,带上束脩贽见之礼,请客栈的一个小伙计带路,前往徐氏学堂。
侍婢阿娇也要跟去,因为刘尚值的两个仆都跟去了,冉盛、来德也要去,留着油光水
的阿娇一个
在客栈刘尚值也不放心,便又带着一起去拜师,叮嘱说等下到了学堂只许呆在车上,莫要让
看见。
刘尚值看到冉盛在翻白眼,有些尴尬地冲陈之苦笑,低声道:“悔不该带她来此,真是麻烦。”
陈之毫不同
他,大袖轻摆,木屐清脆,自顾大步向前。
刘尚值紧紧跟上,说道:“子重,真没想到你脚力这么健,这一路从钱唐来你都是步行,害得我也只好跟着你一起练脚力。”
陈之微笑道:“我可没有强你与我步行,你可以和阿娇坐车。”
刘尚值讪笑道:“我只是赞你看似瘦弱,其实筋骨强健,这应该是经常往返宝石山练出来的吧——对了子重,你有葛稚川先生的荐书,我可没有,听说要徐氏学堂之门先要接受徐博士的提问,而且提的问题各不相同,子重,你说我若是回答不上来那可如何是好?”
陈之道:“乘兴而来,答不对题而返,有阿娇作伴,又何憾焉!”
刘尚值老脸一红,瞪起菱形眼假作生气道:“子重取笑我,我绝不与你甘休,快快帮我想个对策。”
陈之笑道:“我又不能预知徐博士出的何题,如何帮得了你!这样吧,我不出示葛师的荐书,与你一道答题,这可算是同甘共苦了吧?”
刘尚值想了想,又道:“若你过了关而我没过关,那又如何是好?”
陈之道:“办法也不是没有——”
刘尚值喜道:“有何办法,快讲快讲。”
陈之道:“就是答不上来也不要紧,前汉匡衡凿壁偷光夜读书,你也可以趴在
堂窗外听徐博士讲经,这都是风雅事,徐博士应该不会赶你走。”
刘尚值哭笑不得,牛车里的阿娇听到了,“格格格”的在笑。
吴郡城就是古苏州,小桥流水、湖泊如星,出西门四、五里,一路都是傍着溪流走,遥见一山横亘,状如卧狮,山脚下是明镜般的一汪湖水。
“三香店”的伙计指点道:“那便是狮子山,徐博士的学堂就在山下的小镜湖北岸,两位郎君沿这条松石路再走三里便到。”
伙计讨了赏钱便回去了,陈之、刘尚值继续前行,但见黄叶纷飞、衰
侵道,一派
秋景象,而小镜湖的水却明净清澈,四周都是常绿树木,湖水常年染着绿,似有浓浓的春意化不开。
“小郎君你看——”冉盛突然指着道旁一块石叫道。
陈之见那石
上镌刻着几个隶字——“
学堂请步行。”
刘尚值道:“我们一直都是步行。”
陈之便让来德将牛车驱到一边,冉盛背着木笈、提着束脩之礼跟随他前去
堂拜师。
刘尚值留阿娇在车上,带着一个仆,与陈
之主仆来到湖畔那一排
堂外,但听静悄悄没半点声音,似乎
堂并无
居住。
刘尚值说道:“咱们来得早,慢说学生没有到,就是徐博士恐怕也还在堂高卧——”
一语未终,就听到有轻轻的“哼”了一声,从左首一间
堂里走出一个青衫少年,看年岁与陈
之相当,个
比陈
之略矮一些,额广鼻挺,眉长目秀,有一种端凝静雅之气,除了肤色稍黑之外,论风仪之佳,不在陈
之之下。
陈之拱手道:“钱唐陈
之、刘尚值求见徐博士,愿拜
门墙,从师受业。”
这少年见陈之姿容端秀、言语清朗,真是难得一见的
物,还礼道:“在下徐邈,字仙民,徐博士便是家父,两位远来,请到
堂小坐。”
陈之、刘尚值
堂苇席坐定,刘尚值道:“我二
千里远来,求师心切,烦请仙民兄代为通报徐博士。”
徐邈品严谨,厌听夸大之词,先前听刘尚值说他父亲徐博士还高卧未起,心里就不悦,说道:“从钱唐来,也有千里吗?”
刘尚值一窘,只好道:“七百里,七百里。”
徐邈道:“两位既愿来徐氏堂听讲,便由在下代家父各出一题考校两位——”看了刘尚值一眼,慢条斯理道:“这位刘兄莫要这样瞪着我,今年以来都是由我考校新来的学子,不是故意看轻两位。”
陈之微笑道:“请徐兄出题。”
徐邈问:“两位谁先答题?”
刘尚值心里不是很有底,对陈之道:“子重,你先请。”让陈
之打
阵,他好听听徐邈是怎么出题的、陈
之又是如何回答的?
徐邈双手叠按在膝上,朝陈
之一躬身,挺直腰板,出题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何解?”
陈之应声答道:“‘夭夭’总言一树桃花之风调,‘灼灼’专咏枝上桃花之光色,又有由少
盛,喻时光
移之意。”
徐邈击掌道:“善!子重兄通过了。”
徐邈对陈之观感甚佳,所出题目亦不甚难,现在
到刘尚值了,徐邈出题道:“《老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请用《庄子》原句解释之。”
刘尚值顿觉大如斗,他先前听陈
之的题是毛诗的,不难,正松了一
气,没想到他这一题却要横跨老、庄这两大艰
典籍,他刘尚值儒经还算清通,老、庄玄学却未涉猎,徐邈这简直是故意刁难嘛!
刘尚值面红耳赤,寒秋天气额冒汗。
徐邈静候了一会,说道:“答不出来吗,那就请回吧。”
刘尚值抓耳挠腮,看着陈之,苦笑道:“子重,今
始恨平
不用功,唉,阿娇误我!”
陈之代为缓颊道:“仙民兄,我与刘尚值一路结伴而来,若他独自回去,我心何忍,不如由我代他答这一题如何?”
徐邈注目陈之,缓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