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列贤媛
京城的庾希见城外的郗逸之、郭龙、弘戎所领的军士这两
只围不攻,未知何故?与庾邈、武遵等
商议,武遵猜测道:“莫不是豫州袁刺史已然起兵?”
庾希不敢置信:“今是三月十六,攸之是三月初三去的寿州,此时也就是刚到寿州而已,袁刺史如何就会起兵相应!”
左肩遭弩箭所伤的武遵很是乐观,说道:“袁刺史在江东岂无耳目,将军奉诏讨逆已近半月,袁刺史是早就得到消息了,审时度势,也知立即起兵相应之时机绝好。龙腾小说网 ltxs520.com”
庾邈道:“不管如何,就以袁真已起兵相应来鼓舞士卒,继续坚守,以待时变。”
庾希点称是,即去巡视京
六门,对那些苦苦守城的军士说寿州袁真也已起兵讨伐桓温,桓温将两面受敌,郗逸之的郡兵已经
心惶惶、无心恋战——
追随庾希叛的军士这两
见城外军队不再攻城,现在听庾希这么说,信以为真,军心大振——
庾希暗喜,至西门时亦如此说,守城军士皆感振奋,正这时,一名庾氏私兵突然指着城外叫道:“将军,快看,有喊话。”
庾希立在城楼上居高望下,却见两名披甲武士一左一右挟持着中间一骑正绕城缓行,他还没看清楚中间那骑是谁,就听到他的那些私兵惊叫起来:“是攸之郎君,是攸之郎君,攸之郎君被俘了!”
庾希定睛细看,果然是儿子庾攸之面缚着骑在马上被挟持着游城,顿时惊急攻心,眼前一黑,差点栽倒,他明白,大势去矣!
庾希也顾不得安抚士卒了,急召庾邈、武遵等商议对策,庾邈脸如死灰,默默无言,武遵恨恨道:“恶贼
计,极是可恶,今我守军丧失斗志,这京
城守不住了,将军,形势危急,速速准备,今夜放火烧城,
令城中百姓分从六门涌出,我等趁
杀出血路,沿江东走,觅船渡江,退往海陵陂泽地,然后出海,或北上投燕,或南下广州。”
庾希眉紧皱,脸色
郁,半晌,一咬牙,沉声道:“准备突围!”
当夜子时,城中数处火起,庾希命军士分从六门驱逐百姓出城,他自己与庾邈、武遵率五百庾氏私兵从北门突围,此时火光冲天,声鼎沸,京
内外一片混
,庾希率部从北门冲出,且喜北门外围城之军稀少,想必是因为前面便是大江,没料到庾希会从这里突围——
庾希五百余顺利冲出,从北固山东面斜
长江,离此十五里,江岸一隐蔽处,有他们当
夜袭京
时所用的渔船,约二十余艘,分别隐藏在三个地方,就不知被郗逸之的部卒发现了没有,此时也考虑不了那么周全,拼死逃命就是,敌
已随后追至——
十六之夜,月明如昼,江岸石嵯峨,原先藏在这里的渔船不知去向,武遵大声咒骂,上马继续奔逃,而敌
越追越近,好不容易在第三处隐藏渔船的江岸找到三艘渔船,这三条渔船都有四丈多长,每条船可容二、三十
渡江,武遵喝住惊慌拥挤的一众军士,让庾希、庾邈及庾氏子侄先上船,三条船最多只能载百
过江,此时追兵已近,武遵率留在南岸的军士继续沿江东走,继续觅船渡江——
庾希等的坐骑都弃在南岸,乘渔船划向对岸,这一带江面开阔,两岸相距十余里,而且又不能直线对驶,渔船顺流而下,又飘出十余里才抵达北岸,哪知一上岸就被一群私兵给包围了,这些私兵正是陈
之刻意留在北岸的彭城刘氏私兵,就是防备庾希流江逃窜,今夜遥见隔岸京
大火,三百刘氏私兵便沿江巡守,若是月黑风高夜,还真不好发现庾希渡江的踪迹,这也是庾希命该如此,偏偏是十六月明夜,月夜江上行舟,两岸一览无余,一番厮杀,二十余
战死,其余尽数被俘,这时天已大明,刘氏私兵将庾希、庾邈等六十余
押送回南岸,郗逸之、陈
之大喜。
午前,追击庾希部将武遵的游军都护郭龙和北府部曲督沈赤黔回来了,掳获庾氏叛众三百余,武遵顽抗被击杀。
京城的大火已被扑灭,城中房屋被烧毁了一小半,百姓失所——
面疮初愈的桓熙从曲阿赶回来,与谢琰、陈之
城安抚百姓、命军士帮百姓重建房舍,并分发米粮抚恤——
当夜,谢琰拟的平定叛的奏章呈桓熙看过,谢琰在表章中把平定庾希之
的主要功劳都挂在桓熙
上,指挥若定、奋不顾身云云,这让桓熙颇为满意。
陈之向桓熙建议,只将庾希、庾邈一族的
以及参与叛
的主犯押解进京,其余
等就地收编为北府军士,用
之际,少杀为妙——
桓熙采纳了陈之建议,那些庾氏私兵和参与叛
的原京
守军共千余
,见庾希都已授首,而且这又是本国内
,没什么气节好讲,便都降了,归附北府军。
十八,桓熙与高平太守郗逸之、曲阿县令弘戎率一千军士押解庾希一党六十余
进京,大司马桓温已于十
前
建康,先遣甲士收东阳太守庾友、散骑常侍庾柔、太宰长史庾倩下廷尉问罪,现在庾希、庾邈解到,只有广州刺史庾蕴远在岭南尚未拘至,颖川庾氏等于被连根拔起了,门阀争斗之酷烈可见一斑。
二十一,就是庾希叛党解至建康的次
,桓温即命诛杀庾希、庾邈、庾攸之等五
于云龙门外,至于庾友、庾倩、庾柔三
,待廷尉审毕,亦将处死——
这黄昏,大司马府前来了一辆牛车,一个二十多岁的
子匆匆下车,这
子神色惊惶,双足无履,披发跣足请求
内求见大司马桓温,门役阍者当然不肯她
内,
子
急,厉声叱道:“是何小
,此乃我伯父门,敢阻我前!”不顾一切往里冲——
那些阍禁听这子称桓温为伯父,又见其虽然跣足狼狈,但容貌姣好、衣饰华贵,显然不是平民
子,亦不敢
阻,一路跟着问这
子是谁?却好遇到桓熙,桓熙一看,惊道:“十三妹何至于此!”
原来这子是桓温四弟桓秘之
桓怜,八年前嫁给了庾友之子为妻,门阀大族的联姻本来就是牵枝缠藤,哪里会料到今
会反目成仇、刀兵相向!
桓怜哀声道:“伯道大兄,我夫君、阿翁被下廷尉,我特来求伯父开恩,大兄也要为我求个。”
那些阍者见这子果真是桓氏族
,当即悄然退去。
桓熙道:“庾氏一族谋反,断无赦免之理,十三妹既已归来,就不要再回庾府了。”
桓怜怒道:“我既已嫁庾氏子,就是庾氏之,伯父要杀我夫君、阿翁,就连我一齐杀。”
桓熙素知十三妹桓怜倔强,便推托道:“父亲大尚震怒中,十三妹勿撄其锋,过两
再去求
吧。”
桓怜冷笑道:“过两?过两
我夫君就身首异处了!”撇了桓熙,赤足去见伯父桓温,哭拜于地——
桓温板着脸道:“阿怜,这不关你小子事,勿要多言,庾氏一族作
犯上,法不容
。”
桓怜膝行而前,抱着桓温的脚不放,大放悲声,涕泪俱下——
桓温无奈,说道:“罢了,就赦汝夫无罪。”
桓怜仰起满脸泪痕的脸,哀求道:“还请伯父把我阿翁也一并赦免了吧。”
桓温作色道:“汝勿要得寸进尺,庾玉台谋反,决不能赦免。”庾玉台便是庾友,字玉台。
桓怜道:“我阿翁左足较右足短三寸,行路需扶持,如此者当复能作贼不?”
说庾友行路需扶持实是夸张之语,但庾友的确跛足蹒跚——
桓温失笑,摆手道:“好了,起来吧,伯父为你赦庾玉台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