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比例种树。”
月儿皱了下眉。关于退耕还林的具体政策她并不了解,只是前世在电视、报纸上看到过关于这项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可观的经济收入,以及荒山造林起到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防止污染的作用。目前看来国家对于树种也是有规定的。
父亲又说“哦,对了,村干部宣传说如果承包造林的话,树苗可以由政府找可靠的林木公司。经济林成材后他们还给安排果实的销路。总之,现在国家的确大力支持这项政策。说是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咱农民传统农业经营模式,逐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模式。”
月儿笑着问“爸,那你信不信这些话”
父亲沉思着说“说不上。规定说承包期30年,到期后还可以续。承包期内所有的经济效益全归承包户。听起来对承包户很有利。”
月儿知道父亲对政策有些半信半疑,毕竟三十年太久,这中间有多少变故都说不定,再者,树苗成材变现还要几年,这中间几年的经济效益从何而来仅靠补助只是维持生活,遇到大事却救不了急。
人无存粮心难安。这并不是说父亲目光短浅,看不到长远利益,毕竟人都是走一步看一步,谁又能看多远呢就连月儿也只知道十年后这项政策给国家和个人带来的利益,却看不到二十年、三十年后的变化。
不过月儿却有信心,她知道十年后的中国更加重视生态坏境的保护,那么植树造林绝对是一项长久国策。
为了说服父亲放心地包山造林,她得用善意的谎言欺骗一下父亲了。
“爸,前几天,润生给我来信也提过退耕还林的事情。他说,这绝对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让我劝你,要尽早承包一座造林条件好的山,免得被别人抢走。”月儿认真地说。
父亲还没来得及说什么,母亲就高兴地问“真的润生一直跟你通信吗他现在学念得怎么样北京好不好他去没去过”
父亲咳嗽了一下问“他咋知道这事的是不是首都的人都知道这事”
月儿暗笑,北京在普通老百姓的心目中永远那么圣,没去过那地方的人把那里看得太重要。
“爸,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这事。但是润生是大学生,大学里对国家政策很关注。而且润生他本身就是农民的孩子,当然对关于咱农民的事情很热心。哦,对了, 他给我寄了几张照片,我给你们拿来。”
信和照片的确是润生寄过来的,但内容却不是退耕还林的事情。自从润生到了大学,他们之间就一直在通信。关于大学生活,关于学习,关于对于社会上的一些现象的看法和认识,等等等等,他们互相交流,越沟通越觉得两个人有着太多的共同语言,和说不完的话语。
一开始只是一两页信纸,象流水账似的汇报各自一天的生活、学习,现在厚厚的信纸上洋洋洒洒地写满了话语,都快要超重了。
虽然两个人都没有提到感情的事情,但满纸都洋溢着欢快、和谐的感觉。月儿觉得烦累的学习之余,躲在被窝里看润生的信简直是一种享受。
照片是润生他们国庆节时在北京的各大著名景点拍的。大部分是他的单照,有几张是他和同学在一起照的。
照片上的他笑容灿烂,采奕奕,俊朗非凡。
母亲拿着照片啧啧称赞“这就是吧。瞧咱生娃照得多精。这气劲儿,好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