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你不可亲身涉险”
两人朝夕相处,他很快就摸清赵肃意图广州府离濠境近,番禺南沙可由珠江口入海,将来若是收服濠境,自然也可以从这里出发,一旦第一艘宝船造成,接下来就可以开始考虑组建水师事情。龙腾小说 ltxsba@gmail.com赵肃凡事都要做一步想三步,竟是打这个主意
“陛下无须担心,臣会量力而行。”赵肃虽然面容温和,语意却甚是坚定,明显没有改变初衷。
朱翊钧怎舍得疾言厉色,于是苦口婆心“濠境地靠南海,不过撮尔,可你若有事,朕却要失一臂膀,朕宁可濠境不收回,也不能没你。”
赵肃一听不行,得和皇帝普及一下边疆国土重要性,便道“陛下,濠境虽然不大,却可作为一处港口,若是将来水师建成,停靠濠境,进可攻,退可守,再重要不过,如今被佛郎机人占据,百姓连从广州出海都不得安宁,时时被骚扰,平白令朝廷损失不少,大明卧榻之侧,又岂容他人鼾睡。”
“对,你说得都对,”皇帝话锋一转,仍不妥协“总而言之,只许远观,不可亲身过去,朕自会让身边人看着你。”
“臣遵旨。”赵肃叹口气,似乎为不能亲自去看看几百年澳门而遗憾。
两人情都很随意,纵然谈是国家大事,脚步依旧不紧不慢地走着。
雪渐渐小一些,但却越发冷起来,跟在后面黄门一路小跑过来,问皇帝和赵大人要不要进屋里歇息,朱翊钧挥退人,一只手依旧挽着赵肃,另一只手趁其不备偷偷伸进对方暖手皮毛套子里,挨着赵肃温暖手,赵肃当他玩心顿起,也不在意。
“你这一走,估计得大半年才回来。”
“是,京城与广州,一北一南,臣想恳请陛下让臣顺道回家省亲一趟,这几年一直忙着新政,连省亲假也没能用上。”
朱翊钧嗯一声,又冒出一句“那你兴许得十月才能回来罢。”
赵肃听出话语中幽怨,忙问“陛下是有事让臣去办”
朱翊钧幽幽道“朕要大婚。”
三年前,以为先帝守孝而拖延过去,但如今三年一过,张居正旧事重提,后宫两位太后自然催促不停,甚至连人选都定好,余姚王氏,自幼长于京师,据说容貌品行都是万里挑一,但朱翊钧连她面都没见过,对这位未来皇后更没一丁点兴趣。
如果单以容貌论,后宫什么样美人没有,作为皇帝,当然不可能是未经人事愣头青,只是他登基之后,一心希望在国事上有所作为,从来不曾耽溺于玩乐,很多时间都和大臣们泡在一起,颇有当年弘治帝风范。
更何况,在他心底,一直有一个人,又敬又爱,无比珍视人。
随着年纪增长,他早已明白,这不是一时心血来潮,那许多年来,从小到大,无数点点滴滴,积攒在心头,几乎要溢出来,可朱翊钧仍不敢表露分毫,原因无它,只因不想看他蹙眉,更不想看他为此困扰。
情到深处无怨尤。
皇帝不知道这句话,可他心情却与这句话一般无二,对他来说,眼前这个人,是万万不能因此受到半点委屈,纵然想到让他因为自己感情而受到朝臣非议,朱翊钧都觉得心揪成一团,受不。
若是全天下人知道身为九五之尊,坐拥江山美人皇帝竟然为一段隐秘爱恋,且这份情意只有他自己知晓,而苦苦忍耐时,只怕会吃惊得连眼珠子都掉。但这确实就是朱翊钧现在写照。
赵肃本想说恭喜,但一听这语气不对劲,话到嘴边就变成安慰“陛下不必心急,届时天下秀美女子,皆集于后宫。”您还有很多口味可以选择。
其实他想法也没错,朱翊钧不开心,那肯定是因为不喜欢皇后人选被人安排,又担心皇后不够漂亮,那没关系,后宫里头肯定有他喜欢口味,而且他记得历史上深受朱翊钧宠爱郑氏,也差不多该出现,现在皇帝变个样,估计也不会像历史上宗那样为郑氏和大臣们作对。
但想这些,赵肃心里又觉得有些不是滋味,自己从小看着长大小皇帝,那个粉粉嫩嫩团子,也到广纳后宫年纪。
朱翊钧就老大不高兴,心道自己思来想去万般踌躇到底是为什么,竟变成急吼吼好色之徒
心一横,恶向胆边生,当下道“朕早就有心仪之人。”
灼灼盯着他目光,让赵肃呼吸忽地一滞。
“臣斗胆,敢问陛下心仪之人是”
“不可说”朱翊钧恶声恶气地说完,又补一句“朕先回去就寝”
说罢气冲冲甩手就走,留下一头雾水赵肃在那里胡乱揣测。
不可说,那就是不能跟别人说,难道不是郑氏应该不是啊,如果是郑氏话,那应该没什么不可说,前几年朱翊钧刚刚到发育年龄,也曾有过喜欢欣赏美女时候,那会儿也没见他避讳过。
没有被已知历史局限住赵大人开始天马行空,从现在后宫宫女们,到宦官,再到百官,所有可能人选都被他过一遍。
难不成是李太后又或者张居正
赵肃嘴角抽抽,过滤掉。
总不可能是自己吧
97
97、第章
这念头也就一闪而过,他自己都觉得好笑。
两个大男人,既是君臣,年龄差距也摆在那里,赵肃觉得朱翊钧即便恋母,起码还是一男一女,怎么也不至于恋师啊。
摇摇头,把那些乱七八糟想法甩到后头,他转身往屋里走。
可是脑海里忍不住又浮现起刚才皇帝古怪情。
怎么看,怎么怪异。
孩子大,有代沟,皇帝长大,连想法也不是常人能摸透。
赵肃一边感叹,一边忍不住摸向下巴和脸颊。
嗯,还好,没什么皱纹,应该看起来也不老。
放在后世,年过三十被视为一个男人黄金时期开始,但在古代,大家三十而立,官员更要蓄须以示威仪,所以大伙儿流行三十蓄美须,而且针对胡须也有着各种各样保养。当然,这只是流行趋势,而非硬性规定,所以赵肃还保留着骨子里现代观念,打死不蓄须,结果因为长得好看,下巴又光溜溜,走在街上,有时还会被误以为是宦官。
三月中旬,春暖花开之时,赵肃奉皇命,带着随行人员一路南下,直奔广州。
有正使,自然要有副使,副使有两人,一是工部侍郎苏正,一是礼科给事中宗弘暹。
苏正也就罢,但科道给事中职责是监察六部,弹劾百官,也就是说,张居正举荐这人为副使,是想以此达到互相制衡效果。本来这么安排也没什么不妥,官员奉命在外头办事,身边总要有个制辖人,这是朝廷惯用手段,但问题在于,赵肃是阁臣,他出去代表是皇帝,而朱翊钧并不同意这么一个人选。
二人各持己见,甚至在内阁会议上出现小小争执,皇帝脸色沉如墨水,最后拂袖而去,但张居正依旧毫不让步,他理由光明正大,而且以他强势行事作风,即便面对皇帝也不退缩。
最后还是赵肃说服皇帝,因为他并不希望朱翊钧过早与张居正正面对上,虽然以两人性格作风,迟早有一天也许会不欢而散,但现在就闹翻,对皇帝自己,对整个国家,都是没有一点好处。
至于宗弘暹这个人,赵肃并不觉得以自己能耐,会被他辖制住。
这段小小插曲,不仅让朱翊钧心里留下一根刺,而且也给张赵二人之间关系蒙上一层阴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