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堪被拘留起来,觉得受了莫大侮辱,与他
无关,因此事闹得莫名其妙,也算不上什么大事,锦衣卫诏狱那诸般让
招供的手段自然也无法用在那
身上,结果也只能把
放了,事
不了了之。在那之后,王锡爵吸取教训,又对闻道台的规则做了种种调整细化,便再也没发生过类似的事
。
赵肃那句预言般的话才说了不到一个月,继闻道台事件之后,果然又发生了一件令朝野震惊的大事,而这件事的导火索,竟是一颗彗星。
万历五年十一月中旬,西南方现彗星,长长拖曳着,几乎划过整个天际。自古以来,彗星出现都被视为不祥,当年汉武帝时,淮南王造反,就曾用过“今彗星长竟天,天下兵当大起”的理由,所以钦天监哪里敢怠慢,连忙上报御前,皇帝下旨,命百官自省其过。于是有心
很容易就把这个天兆将先前张居正遭遇父丧,却夺
不肯回家服丧的事
联系起来。
过了几
,翰林院编修吴中行上折弹劾首辅张居正,说他不尊圣贤义理,不守祖宗法度,“事系万古纲常,四方视听”,他身为百官之首,更应以身作则,俗话说,父母在,不远游,在京为官,没有时时侍奉于父母的
,已经算是不孝,可现在张居正竟连三年的孝期也不肯分出来。
奏疏开
,吴中行甚至以抒
的
吻,叙述了这么一句话居正父子异地分暌,音容不接者十有九年。看得朱翊钧当时满脑门黑线,若不是时机不对,几乎就要笑出声来。
上疏倒也就罢了,吴中行也不知是缺心眼,还是想出名想疯了,居然在把折子递上去的同时,又另抄了一份,单独拿给张居正看。张居正自然大为愕然,问他是不是已经把折子呈上去了,吴中行的回答是没有呈上去,怎么敢给你看呢
结果无须多说,张居正自是勃然大怒。
他怒的,不仅仅是吴中行这种刻意激怒他的行为,更重要的是这个吴中行,是隆庆五年的进士,而当年的会试主考官,正是张居正。
也就是说,吴中行是张居正不折不扣的门生。
这下乐子可就大了。
明朝开国以来,几时见过胆敢弹劾老师的学生
学生与老师,因科举而联系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老师照拂学生,学生跟随老师,这是默认的官场定律,但是现在,吴中行居然打
了这个传统潜规则,公然上疏,跟自己的老师过不去。
这封奏折如同一石激起千层
,很快引起连锁效应,还没等朝臣反应过来,翌
,翰林院检讨赵用贤上了奏疏,同样是弹劾张居正夺
的。他亦是张居正的门生。
紧接着,沈思孝、沈懋学等
也相继上疏。
这里
值得玩味的地方太多了。
弹劾张居正的
之中,他自己的门生,就占了两个,还有一个则是赵肃的门生,今年刚刚出炉的新科状元,沈懋学。
所有学生里面,沈懋学不是最得赵肃喜
的,但毕竟状元的名分摆在那里,对他也不算差,只是要说全心全意地教导,肯定比不上曾朝节和陆可教等
,因为赵肃总觉得沈懋学此
,圆滑有余,而周正不足。
在官场上,圆滑是必要的,不圆滑你就混不下去,充其量只能成为海瑞那样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但是光有圆滑却是不够了,无论你怎么妥协,怎么周旋,心里总该有一条做
的底线,是绝对不能跨越的,沈懋学所缺少的,就是这么一条底线。
在明朝,以状元之身而成为首辅的
并不少,前有商辂,后有李春芳,沈懋学自然也曾想
非非。先前他曾想过引起张居正的注意,所以才会在客栈里大谈考成法的好处,结果却被赵肃搅和了,后来赵肃成了他的座师,他也千方百计,想得到赵肃的青睐,然而赵肃对待他的态度,却一直都是不冷不热的,还不如他对曾朝节等
来得亲切,他自然满心愤懑不服,论才学,自己才是魁首,曾朝节连考了六次才考上,哪里比得上他
所以当他受了怂恿之后,便与吴中行等
一道上疏,弹劾张居正。
果不其然,此举震动天下,他也算是大大出了一把风
。
但他没有想到,事
很快朝不可收拾的方向滑去。
以张居正的
格,绝对容不得别
劈
盖脸这么指谪他,更何况,对方还是自己的学生,可以想见,这件事
发生之后,他
跳如雷的反应。
奏折呈上去之后,都被皇帝扣了下来,可并不代表就此平息,朝野的议论沸沸扬扬,矛
直指张居正,张居正不得不称病告退,闭门在家,这下子内阁的一把手,暂时就变成赵肃。
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高兴几分,因为弹劾张居正的
里也有他的门生,而张居正必然会把这笔账算在自己
上,甚至认为是在赵肃的怂恿下,吴中行等
才会做出这种事
。
赵肃懒得上朝去应付众
各异的反应和试探,索
也跟着称病告假。
首辅次辅都不在,这让原本就诡谲的事
越发蒙上一层雾色。
赵府。
啪的一声,茶几震了一震,这是赵肃为数不多,真正发火的时候。
他的手还按在桌面上,脸色
郁得快要滴出水来,平
里温煦和气的
变了脸,那种震慑效果能让屋子里的温度陡然下降不少。
“大
息怒,此事还得从长计议”吴维良连忙道。
赵肃冷笑“我明明关照过他们,让他们别在这风
尖冒出
来,真是好学生,都把话当耳边风了,这是想把我往火坑里推啊”
他并不是没有没有脾气的
,只是多年修养,善于隐藏
绪,不会轻易动怒,沈懋学也算出息了,居然能
出自己的心
火来。
这个沈懋学,果然不是安分的
,在自己这边受了冷落,不反省己过,认真埋
做事,反而很快就找上别的靠山,可在外
看来,沈懋学还是赵肃的学生,这事明摆着赵肃也脱不了
系。用阳谋算计张居正,又让赵肃吃了个哑
亏,真可谓一石二鸟,一箭双雕。
吴维良道“脉络很明显了,必然有
在后
推波助澜,否则以吴中行等
,不过区区七品翰林院编修,又非御史言官,怎么有胆子出面弹劾自己的老师”
赵肃静默片刻,忽而话锋一转,提起另外一个话题“当初闻道台出事,你觉得有
主使,第一个想到的是谁”
吴维良不假思索“张居正。”
“现在
到张居正
陷泥沼,以他的立场来看,肯定也会和我们一样,认为他那两个学生没那么大的胆子,从而联想到他们背后的
,你觉得他又会想到谁”
吴维良顿了顿“自然是大
您。”
赵肃面无表
“是了,连你都这么想,那张居正,乃至满朝上下,都会这么想,首辅与次辅勾心斗角,多么
彩的一出好戏。”
吴维良道“大
的意思是,谁在这件事
中受益最大,谁才是最有嫌疑的”
赵肃睨了他一眼“不是”
吴维良一笑“不若我与大
,同时把自己心
的
选写在手心,再一齐打开,看看猜得一不一样”
赵肃被他这么一打岔调侃,心
也渐渐平静下来“好。”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他虽有好友无数,可真正谈得上良师益友,辅弼良佐的,只有眼前的吴维良,每回遇事,多是两
一道分析理出
绪,也亏得他,自己才能更加没有后顾之忧地做那些想做的事
。
二
用毛笔在手心写好,又把手掌虚虚合上,相望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出些许促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