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4-13
第三章 新的篇章
日月如梭,斗转星移。「请记住邮箱:ltxsba@gmail.com 无法打开网站可发任意内容找回最新地址」转眼间,日子又过了十多年。
2年,云青省遇到百年未遇的大旱,本来就乾旱缺水的高远县更是乾
得不行,全县上下庄稼枯死,河流乾涸,水源断流,本来就缺水的出水沟更难了。
眼下当村长的是李清泉,村里唯一一个当过兵、到外地见过世面的年轻人,
现在叫村民小组长,但大家习惯了,还是“村长、村长”地叫。李清泉也习惯了,
管它村长组长,大山里山高皇帝远,自己有自己的活法。再说,他自己也觉得叫
村长比组长来劲些。想想看,上一辈的普水旺原来是队长,后来成了村长,同是
一回事,他自己倒成了小组长,这菜籽官当着还真有些嫌小。
李清泉曾在部队当过两年兵,虽说时间短,但他是充分享受过水的幸福滋润
的。在部队在了两年,他才更加知道有水的诸多好处,也才知道出水沟缺水缺到
一个什么程度。自己的家乡出水沟那不叫水,那叫油,不,比油还金贵!
在部队时,他也曾一夜又一夜地咬着牙齿发誓,回去以后一定要让出水沟有
水,一定要让家乡的父老乡亲不再遭受水的乾渴!然而,一回到故乡,他的梦又
破了!他曾翻遍了家乡的山山沟沟找水,也听过村里老人讲的那些关于找水的经
过,还找到县水利局请求帮助解决出水沟的吃水问题。
县水利局的局长换了几任,原来的水局长后来升了副县长,再后来调动到外
县当了县长,现在调到市上当水利局长。听说他当县长后还曾请人打听过当年那
位女孩的情况,想给她一些帮助,可当年那个女孩,现在嫁在村里的美貌少妇却
一口咬死说不认识他,也拒绝一切帮助。
但是,那少妇家两个读书的孩子却每月都能收到外界不留名的好心人的资助,
老师说这是爱心资助,得收!当然,这是题外话。
高远县的水利局长换了,但局里的现任领导人人都对出水沟了如指掌,一提
到出水沟的吃水问题,回答都只有一个字:难!是啊,山里没有水源,地下又打
不出水,难道去三十公里外的地方去接?那简直比登天还难!
李清泉被选上村民小组长时曾发誓,就是上刀山下火海也要让出水沟有水,
但此话一出,村民们却一下子全都泄了气。
出水沟没有刀山,没有火海,李清泉再能干,就是有日天的本事也白搭,反
正出水沟没有水,他这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引水!从三十里外的大山里引水到出水沟!年轻的村民小组长李清泉曾有过
大胆的设想。但是,他这一惊人的伟大理想很快被乡上、县上的头头脑脑们否定
了!
出水沟离水源点三十多公里,架设那么长的管路得多少钱?再说,出水沟村
在高处,出水的地方在低处,那里又不通电,你拿什么抽水,真是山麻雀吃蚕豆
—头不跟屁股商量,你也不想想这么大的蚕豆吃进去能不能拉得出来?
无法为村里解决世世代代的缺水问题,李清泉开始后悔了。
他后悔不该拒绝留在城里做保安的机会。凭他的聪明和高大威武的身体条件,
那将是一条通往幸福之路!甚至不该拒绝他的一个战友为他介绍的当一位资产过
亿的富商上门女婿的机会,要是那样,专门为出水沟-修一条公路,每天用车拉
水给村民们都能做到。但是,这一切都晚了!
都说年轻是一笔财富,其实年轻就是一笔煳涂账。很多事都不愿意去想,很
多账都根本不会去算,光凭自己一腔热血、满脑子理想,许多机遇都错过了,这
也许就是人们说的“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吧!
天越来越旱,全省上下都在喊渴,特别是山区的老百姓,他们大多数都受到
缺水的严重威胁!
为了抗旱救灾,拯救人民群众于干渴之中,从上到下齐心协力抗大旱,云青
省委、省政府派出了大批农村工作队,名称叫新农村建设工作队,中心任务是抗
大旱保民生促发展。
在省委省政府派驻高远县的工作队中,有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他来自
省作协,是一位作家,还是正处级职务,到高远县是任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副队长。
因为是作家,又是来自那么一个无钱又无权的单位,担任的又是队长,实在是无
足轻重。于是,在欢迎工作队的会议上,一贯只认钱却从来不注重文化艺术的高
远县县委余书记只轻轻地一句话:“作家好啊!作家要深入生活,就到全县乾旱
最严重的罗者黑乡去吧!最好是直接去出水沟,说不定张作家的一篇文章就能把
那里写出水来呢!”
余书记的一句万分看不起作家的话,立即引得在场的县级领导哄堂大笑。
于是,本来就十分势利的罗者黑乡党委书记吕中华和乡长普国狗眼看人低,
把余书记的话一下子就十分领会到位,真的一竿子插到底,把省里来的正处级年
轻干部张华派到了出水沟村。
这也难怪,越是贫穷落后的地区越是不重视文化,这已经成了当今中国一个
极为普遍的现象。高远县是全省出了名的国家级贫困县,人人眼里只有钱,所有
的口号都是招商引资,加快发展,至于文化艺术,那是吃饱了撑的。
曾有过这样一个真实的事,几年前省作协曾有一位刊物主编到过罗者黑乡,
想深入生活后写一部反映彝族山区的,没想到看过介绍信后乡上的书记、乡
长带理不睬地问:“编辑是干什么的,来这里干什么?”
这一主编掏出国家一级的作家证递给书记乡长看后说,自己是作家,此次是
专门到彝族地区深入生活。
没想到书记乡长看后,直截了当地说:“作家能给我们带来钱、带来项目吗?
能帮助我们招商引资吗?”
这位主编见受了冷遇,便打出自己真实的旗号,说自己是省文联副主席、副
厅级干部。没想到书记乡长听后反而讽刺地说:“有坐班车的副厅级干部吗?我
们这里是最穷的乡,可副乡长都人人有反毛皮鞋,至少能坐吉普车呢!”气得那
位知名的作家第二天就返回县城,几天后就到另外一个重视文学艺术的县深入生
活,后来写出了一部全国有影响的反映农村生活的长篇。
这还不算,这位作家回去后还一直耿耿于怀,不但把此事作为典型实例在全
省讲,全国讲,还在省报和一些权威报刊上连续写了若干呼吁重视文化艺术发展
的文章,文中还不止一次点到高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