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救人
早上八点四十, 苏莺时拖着一个黑色行李箱, 又背了个防水双肩包, 迎着晨光,向着大校园门口走去。『地址发布邮箱 ltxsba@gmail.com』早上校园外的学生不太多, 她一眼就看见了站在门口的清瘦青年。
青年留着半长的头发,在后面扎了个低马尾,戴着副黑框眼镜, 浑身上下散发出一股颓废文艺青年的气息。
看见来人, 抬起手挥了下。
苏莺时抿抿嘴唇,拖着行李箱过了马路,来到他的身边, “严柯师兄, 你什么时候到尚京的呀?”
“早上的飞机刚到。”
“那你都没回宿舍休息一下?”
“来不及。”严柯挠了挠头, 不知是不是苏莺时眼花, 好似看到了雪白的雪花从上面飘落下来,让她忍不住向后退了两步,拉开了一段距离。
苑门二师兄严柯,醉心学术, 已经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留着长发不是因为他喜欢装酷,而是他认为——总去理发店那是在浪费时间, 有这点时间, 拿来多走访两个村寨不好吗?
一阵风吹来, 站在他身后的苏莺时默默地屏住呼吸, 又拖着她的大箱子, 转移到了他的前面位置。
等了大概十分钟的时间,一辆黑色suv停在了两人面前,车窗降下,是大姨家的司机。但他们俩都很默契地装作陌生人的样子,苑巍从后面探出脑袋,扫了眼两人,“都挺准时,上来吧。”
后备箱的门向上打开,里面已经有了一个苑巍的箱子,严柯把自己的放上去,又接过了苏莺时的。
“背包我自己抱着就行了。”
严柯点点头,把自己的长长的旅行袋给扔了上去,灰扑扑,荡起了一层蒙雾。
苏莺时“嗖”地一下先钻进了车里,等严柯也上来,车子继续开动。
到了机场,司机帮忙把行李都拿下来,苏莺时的动作慢一些,等背好包,前面两人已经走开几步了,就在她要追过去时,被人拉了一下。
司机秘兮兮地压低声音,“莺时,温姐让我把这个给你。”说着迅速塞过来一个小袋子。
前面严柯发现她没跟上,停下来回头看过来,她已经若无其事地把东西塞进了外衣口袋。
清咳一声以示感谢,拉着行李箱小跑了上去。
他们换完登机牌进了安检,严柯还没吃早饭,去咖啡店买了个面包,顺便给苏莺时带了杯果汁,给老师带了杯红茶。
三人吃吃喝喝,很快登了机。
飞机在锦南省栢苗市降落,苏莺时等行李的时候问道:“老师,我们约车自己过去吗?”
“市里有车来接。”看了看手机,一个电话就打了进来,苑巍接上,“嗯,是,我们马上就出去了,好的,谢谢。”
三人一出出口,就见到有位西装革履的男人迎了上来,热情地帮苑巍拿过行李,恭敬道:“苑教授,车就在外面停着了,请跟我来。”
苏莺时和严柯没那么好的待遇,自己拖着行李箱,跟在后面。陪同的人员是省文物局的,一路上殷切地向他们介绍着这边的风土人情。
这些苑巍常年研究,早就比他还熟,就连苏莺时和严柯也听的昏昏欲睡。车子开了四个多小时,终于到了邵培所在的岜沙苗寨。
苏莺时有些不精地下了车,严柯直接把她的行李箱接过了手中,低声问道:“晕车?”
“有一点儿,没事,吹吹风就好了。”
“我兜里有薄荷糖,你自己拿去吃吧。”
他的两只手都有行李,苏莺时便自己掏了下,很快在外衣口袋摸出了一颗薄荷糖。
“谢谢师兄。”剥开塞进嘴里,顿时清爽多了。
苑巍已经走在了前面,扭头冲两人喊了声,“磨磨蹭蹭的做什么呢,快跟上!别一会儿又掉坑里了。”
“掉坑里”是个他们家内部才知道的暗号——就是在嘲笑苏莺时小时候被拍的丰功伟绩。
她的嘴角抽了抽,慢悠悠地走进了庄稼地里。脚底下泥土湿湿的,好在他们都穿了防水的高帮鞋,并不算难走。
村寨四周的青山高耸,岜沙族人崇拜古树,他们认为如此安逸自得的生活,都是因为祖先选地选的好,让他们得到了这片森林的庇护。于是他们更加坚信人是来源于自然,并终将归于自然的,他们不会破坏这里的每一寸土木,将这一带的自然风貌保存的非常好。
穿过这一片庄稼地,就看到寨口站着一些欢迎他们的村民,男人们的头部四周大部分的头发都剃掉了,仅留下中部的盘发,这种发型称之为户棍,是岜沙族男人们的标志。他们身上穿着自织的无领右开衫铜扣青布衣、大筒裤、青布裢,肩上还扛着。见到客人来了,发出热情的吆呼声。
苏莺时之前做过一些功课,知道岜沙苗人是当今唯一允许佩戴的族群。传说苗族的祖先蚩尤有三个儿子,岜沙人就是第三个儿子的后裔。当年蚩尤被黄帝打败,率领部落开始了向西南的千年长征,而岜沙苗族的祖先就是大迁徙的先头部队——九黎部落的一支。他们崇尚武力,在栢苗市几百公里外的山中开山劈路,勇武至极。而身挎火枪则是他们表现英武的一种方式,是从祖先那里一代代传承下来的。
即便早知道如此,她还是被村民们的这种架势吓了一跳,眼睛粗略一扫,很快从中找到了唯一一个不同的人——她的二师兄,邵培。
邵培者何人?大人类学系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只要你想查找邵培研究过的领域任何资料,那就不需要去图书馆或者系里的资料室了——走进邵培师兄的宿舍,他就能把现存的所有资料从最初版本到最新研究成果按照时间顺序一分不差地全都呈现到你面前。他惊人的资料处理分析和收集能力,令所有教授们人惊叹。
此时,这样一位数据帝也身穿着当地服饰,从人群中走出来,来到苑巍面前,叫了声,“老师。”又冲苏莺时和严柯点了点头。
见苏莺时饶有兴趣地歪头研究自己的衣服,邵培嘴角带笑,“别看了,想穿一会儿让妮婶给你拿一套换上。”
苏莺时看到一位苗族女人笑眯眯地走了出来,三十多岁的模样,邵培介绍道这就是他们要借宿的主人家。
几人向她问好,妮婶似乎很喜欢苏莺时,回家的路上一直用手拉着她走。
村寨中处处可见精致的吊脚楼,妮婶住在半山腰,她家的吊脚楼建造在斜坡上,总共有三层。最上层很矮,只放粮食不住人,楼下堆放着一些杂物,还圈养着几头牲口。
他们上到二楼,这一层是住人的地方。苏莺时跟在邵培身后踩着木梯上来,通风的走廊通道让人可以看到外面的风光,正中是堂屋,堂屋的两侧分别有两间卧室,最东侧的小间是厨房,最西侧的小间是厕所。
“靠着厨房的那间是主卧,妮婶住的地方,莺时就挨着妮婶住吧。”邵培推开了门,房间里宽敞明亮,一张大床已经铺好了新的被褥,看起来很简单干净,严柯帮苏莺时把行李拿进门边。苏莺时很满意,对妮婶道谢,妮婶慈和地笑了笑,满眼都是欢喜。
“堂屋西侧还有两间房,老师住里面那间安静的,严柯跟我一间。”
苏莺时跟着过去挨个参观,只见每个房间的大小和格局都差不多,门窗左右对称,让人看着心胸都跟着开阔起来。
苑巍对几人道:“你们都先回去收拾下行李,简单休息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