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您的看法恐怕不一样,小约翰中校。”托马斯不知什么时候过来了:“我认为中国如果愿意是可以打下去的,能打多久取决于蒋介石委员长的决心。”
“不,不,战争有战争的规律,不能仅仅靠决心。”小约翰坚持说到:“要说决心,日本人也同样有,您说是吗?罗根先生。”
泰晤士报的记者罗根也是有名的战地记者,三十多岁的年纪,他刚从虹口日本占领区采访回来。
“仅就这场战争而言,我认为中日两国士兵都表现出了令人惊讶的勇气。”罗根思索着说:“不过决定战争结局的只有一个国家的总体实力,我认为如果没有外部力量的干预,中国将很快战败,时间不会超过半年。”
“对,看看聚集在外海的日本舰队就明白了。”同为记者的迈克也表示赞同。
“如果中国政府向日本投降,远东政治军事格局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梅悠兰仿佛是个主持,不断改变谈话的议题。
“这是政治家们应该考虑的问题。”小约翰耸耸肩说:“军人自管获得胜利。”
“那是个可怕的结果。”史迪威谨慎的斟酌字句:“九国公约变成一张废纸,远东平衡将被会彻底打破,而且我们必须看到另一个问题,日本的步伐是否会停下来,有了中国的原料和人力,日本的实力势必更加强大,它下一步是南下还是北上呢?”
南下是针对英美,北上是攻击苏俄;对在场的人来说,更乐于看到日本人北上寒冷的西伯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