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内的官办产业,二则,中国根本没有适合招募的工人,没有适合开办大型工厂的地方,更重要的是,没有让德国政府放心的中国官员。
而与秦铠的合作,却完全杜绝了上面所有的短板,在两广、闽浙,这位秦将军有着绝对的权威,而且两广、福建近8年的快速发展,已经积累了庞大产业工人,更重要的是,双方历来的合作,都充分体现了互惠互利的原则,帝国从未吃亏,甚至是赚了大便宜!
想到这里,他对于接下来的合作充满了期待,多少有些迫不及待的询问秦铠对于合资商议的安排,这倒是让秦铠有些为难,他想起来合资的念头,其实有些时候了,不过,这种半官半商形势的合资,自然是从后市新中国发展初期学来的经验,而且,秦铠也十分明白这种合作中存在的问题,那就是外资在技术上投入的低层次,只是寄希望于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力,这一点,自然要在与德国企业合作中杜绝。
要想挣钱,就拿好的技术、好的经验来换,南洋工业9年的发展,确实有了这么说话的底气,他立刻想到了一个人,“施莱尔,我将组建一个南洋工业商团赴德国,将由两广工业推进司徐建寅牵头,洽谈技术、资金的投资意向,以最快速度落实合资工厂的开办!”(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