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夏树率先动了一步,他转头对卢舰长说:“上校,下令全舰主炮对准右前30度,炮口放平,装填穿甲弹!”
声音不大,却是这里每一个人都能听到的,紧张的气氛顿时趋于凝固。
卢上校毫不迟疑地将这个命令转化为技术指令:“卡尔,让全部主炮对准030方向,仰角调整为零,装填穿甲弹。”
“汉克。”夏树紧接着向戈德上尉交待,“发信号给‘凯撒’和‘国王’,一旦我们开火,紧跟我们攻击敌方先导舰。”
做完这些,夏树重新将目光转回前方海面,那微弱的闪光仍像是海面上若隐若现的鬼火,它们闪动的节奏代表着一串战术信息:右前方海面发现起火的大型舰船一艘,航向与我相反,疑为敌方舰队先导舰只……
在这艘以腓特烈大帝之名命名的德国战列舰上,四座硕大的主炮塔正以特有的机械噪声顺时针转动,一对对浑圆粗直的炮管最终停在了右舷30度方向,炮口放低至炮管与海平面齐平的状态。有此举动,主炮战位上的炮手们自然知晓战斗将近,而在战舰的其他岗位上,舰员们尚且对形势的变化茫然无知,因而各自揣测着接下来是否还会有同英国舰队交手的机会。天气是这样的糟糕,两支舰队最终相错而过也不足为奇。
1914年8月8日零时19分,“腓特烈大帝”号的嘹望员在右舷海面发现摇曳的火光,依稀映照出一艘大型战舰的轮廓,因为光学测距仪在这样的天气和海况下难以发挥作用,嘹望员凭经验推断出目标的方位距离,并将数据传递给绘图室。片刻之后,绘图室将计算得出的射击参数报给各主炮位。由于新的参数同预置状态相差很小,炮手们在极短的时间内即完成了校调。
零时20分,“腓特烈大帝”号同时以4台110厘米探照灯照向右舷前方,一根根光柱艰难地穿透雨幕和黑暗,揭露出那艘大型战舰的身形。
德*官们几乎一眼就认出了它是英国铁公爵级战列舰,不列颠的骄傲,大舰队的中坚,亦是德国海军无数次兵棋推演和海上操练的假想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