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制约,否则跟恶魔无异。”
对夏树此时表现出的坦诚与直白,两位英国王子以及首相博纳-劳都颇感意外。
夏树当然不能在英国人面前过分诋毁爱尔兰王国的头号盟友,何况自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德*队的一员,他继而说道:“诚然,德*队确实有那么一些干了混账事的混账人,但是平心而论,绝大多数军官和士兵都表现出了较高的文明素养,毕竟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接受过正规教育,知道是什么该做什么是不该做的。关于这一点,战争期间被扣押在德军战俘营里的英*人是比较有发言权的。”
大战时期,前后共有十多万英军官兵被德国及其盟友俘获,尽管他们并没有享受到意大利式的待遇,除了极少数因伤重或患恶疾死去的,至少大多数人的生命得到了保障。即便是在爱尔兰,在夏树的刻意约束下,缴械投降的英军部队并没有受到恶意虐待,这些人基本上都活着回到了英国。
英国王室和军政高层对此心知肚明,然而在他们眼里,这还不足以洗刷德军邪恶黑暗的形象,日本军队留给他们的印象则远不如夏树评述的那样低劣。事实上,在这个时代,日本由一个落后的亚洲国家刚刚登上了由文明国家所组成的列强舞台,他们努力想表现得比欧美人更加文明,更加绅士。在这样的心理驱使下,他们刻意收敛了骨子里的暴虐,在攻入北京城的八国联军中,日军的军纪是最好的,而日俄战争中,日军对俘获的俄军战俘和家属都给予了优待,后来在青岛俘虏的德奥官兵,日本人仍然表现得非常人道。
在历史上,日军心态的剧变源于华盛顿海军军备协定的签署,那次世界各国列强的军事分赃会议,把留给日本海军的舰艇配额只有欧美强国的一个零头,日本原以为自己早就是跻身先进强国之林,没想到在确认世界秩序的时候还是被视为一个二流国家,这次事件的影响加上日本国内的经济恶化,导致日本迅速滑向军国主义,变得不遵守游戏规则,军队中也常常发生下克上现象。从20年代末的干涉苏俄的西伯利亚之战开始,日军变得异常残忍,而后侵略中国,扫荡东南亚,制造了南京大屠杀以及巴丹行军等一系列臭名昭著的暴行。
正义与邪恶,有的是一念之间的抉择,有的却是藏在灵魂中的本质,短时间可以妥善伪装,长久必然露出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