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投产,每年将稳定出产50万吨原油,欧洲人重拾信心,及时挫败了美国在国际原油市场上掀起的风浪。
国际原油市场发生大幅度动荡,高度依赖原油进口的国家受伤最深。30年代初,日本本土及北方诸岛出产的石油连本国海军的日常需要都不能满足,重工业发展和交通设施对油料的需求基本依靠进口,短短两个月的油价战争,日本政府及企业的损失数以亿计,原本就处在经济萧条期的形势更是雪上加霜,为此日本不得不减少海军舰艇的出海训练,对民用汽油实行严格的配给制度,并将城市电力供应削减了四成以上,日本朝野对原油产地的垂涎犹如一头愈发饥饿的狼,带刺的栅栏也挡不住它对于肥羊的渴求。尽管美国政府在油价大幅波动期间仍以协议价格向日本提供了数十万吨原油,使得日本的重要工业设施不至于完全停摆,日本政府对美国人操控国际油价的能力是又羡慕又痛恨。
在此背景下,德日两国代表在波斯湾的一艘德*舰上进行了为期六天的会晤,期间以密码电报与本国政府进行了反复沟通,就双方在对美英采取外交和军事行动期间的义务进行了明确,并约定两国日后以印度洋中部为界划分势力范围。这份秘密协定使得德国有了同时对抗美英苏三国的底气,亦令日本得以放心大胆地从英荷这两个没落旧帝国手中夺取声盛产石油和橡胶的东南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