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这面国旗,是大秦国的第一面国旗,同时也是华夏千百年来第一面国旗。从此,大秦国拥有了国旗,华夏也拥有了国旗。
军机处的军师们,一致认为弘武皇帝亲手绘制的这面国旗,极其具有代表意义。于是,这面秦字金龙红旗,便成为了代表大秦国的旗帜。而秦字玄黑旗,则为秦军的军旗。
后来,秦峰又制作了以太和殿为图案的国徽,代表国家的徽章、纹章,为国家象征之一,也是民族的象征。国家重要的文件,皇室重要的诏书上,有皇室的玉玺印,同样也要有国徽大印,这才能够正式生效。
至此,弘武皇帝秦峰开始提出大国家概念:中原的汉,草原的匈奴、乌丸等,西北的羌族、氐族等,包括晨国的晨韩族,虽然我们民族不同,但我们都是一个国家。
并且,弘武皇帝秦峰,指示国子监这所中央官学,提出游学制度,凡是没有在边族游学宣讲两年以上者,不得入学国子监,有经历者,入学国子监的同时,科举之时优先录用。
他又指示翰林院,依照大秦国国内的学究制度,号召各乡学究们,支援边族文化教育,凡是在边族教育两年以上者,优先招录入翰林院。
大秦国的这些学究们,最初加入的是晋身无门的寒门士子。如今加入的大多是科举落地的学子,想要通过大秦国的学究制度当官。而秦峰搞乡间学究制度,就是运用这些人想要当官的迫切心理,让他们为千千万百姓扫盲。
成效是卓著的,千百年不识字的百姓有了机会,谁不想认识字?所以发奋学习下渐渐摆脱了文盲。
这项新的制度实施后,想要当官的,想要实现理想的,大批人前去西北、草原宣传中原文化。教导没有文字的边族学习汉字,说汉语。多年后,匈奴、乌丸、羌族、氐族这些后世多民族的前身民族,抛弃了自己陈旧原始的制度,开始用华夏的礼乐。这些民族本来没有成型的文字,就开始用汉字。这些民族在地区内混杂,语言多不通。发现学习汉语后,就能够顺畅交流,于是都学汉语。(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ps:感谢:dickyzhu,投出一张宝贵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