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为君分忧
京城。龙腾小说网 ltxs520.com
兵部是最先发觉异常的,原本按照规矩,军马的移防调动,必须经过内阁、兵部的批文,不容有丝毫的差池,以防止有居心不轨,滋生事端。
当然,也不是没有特殊的况,比如说宫中传出旨意,而现在,山东、直隶那边,倒还真出现了一份旨意,不过是密旨,却是将就近的千户所军马全部调走了,拿着密旨的是柳乘风,这家伙,居然调动了十三个千户所,还勒令各知府、知县衙门筹措粮秣,这么大的举动,早有
飞报
京,随即,引起整个兵部的震
,本文字仅由贴吧友
提供。[]
圣旨?没有听说过呀,这圣旨是从哪里冒出来的?若说是中旨,多少都会有点儿风声,要是内阁拟定的旨意,也早就代了下来,密旨是什么东西,这东西是真是假都是两说。那柳乘风就这么大胆,居然直接就敢调动京师附近的军马了。
这绝对是很严重的问题,京畿是什么地方?这儿可是天子脚下,是至关紧要的津要,若是有图谋不轨,这还了得,是要颠覆社稷的。
最后兵部这边紧急磋商了一下,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柳乘风的胆子太大,简直是岂有此理。且不论密旨的真假,随意调动军马,节制直隶、山东的州县,这就是胆大妄为,若是不好好的申饬甚至是治罪,岂不是要坏了祖宗的制度?
兵部尚书刘大夏也是觉得有点儿不太寻常,刘大夏是个明的
,觉得这一次调兵的背后,一定会有什么举动,虽然柳乘风调兵时语焉不详,只是说去平叛,问题的焦点就是这平叛上,平的到底是哪儿的叛,是北通州?北通州那边确实有
党,可是至少朝廷看来,这叛党的问题应当不会严重的大肆调兵的地步,有通州几个千户所,更有兵备道配合,足够应付,更不必说,还有漕司下
的两卫军马。
这就让觉得可疑了,既然是如此,这柳乘风为何舍近求远,不找通州的军马,拿出密旨,却是去山东,去天津卫。
刘大夏想了想,想不通,自然而然的去内阁那边,向内阁的几个阁老通气。
这事儿,从兵部传出,立即传的沸沸扬扬,内阁这里,也是一团糟,突然来了这么一下子,调动了这么多军马,居然内阁和兵部都不知,而且还冒出了一个密旨,这问题还真令
痛。
刘大夏到的时候,刘健正准备进宫觐见,无论如何,也得先确定密旨的真实,见刘大夏来,只好先缓一缓,让刘大夏坐下,慢吞吞的道:“总共调了多少军马?”
刘大夏回答道:“总共是天津卫和登州等地十三个卫所,数在万
上下,还有大批的粮秣辎重。”
刘健的眉皱的紧紧的,一时间,真不知该哭还是该笑了,出了这种事,实在出
意表,若是现在这柳乘风居心叵测,岂不是整个京师都要陷
动
?
抚着案牍,良久之后刘健才道:“兵部那边还有消息吗?有没有派快马加急去北通州问,这事儿非同小可,且不论柳乘风调兵的动机,此例一开,势必会闹出
子,唐
的前车之鉴相去不远,不得不慎哪。”
刘大夏也是点,这事儿毕竟涉及到了兵部,所以他心里也很是焦急,沉吟了片刻,道:“刘公,下官已经一边去北通州探听消息,一边命京师五大营随时警戒,骁骑营、神机营也都已经随时做好准备,若是有
居心不轨,可是随时弹压。不过这事儿,下官总是觉得透着古怪,具体如何,下官也说不上来。”
刘健颌首点,现在倒不是相信不相信柳乘风忠诚的时候,不管这柳乘风到底出于什么目的,京师这边做好提防是肯定的,刘大夏这么做,倒是可以安定
心。他想了想:“老夫正准备
京,向陛下垂询此事,刘大
何不同去?”
刘大夏点,道:“好。”
二正要准备动身,通政司那边,却是递来了一本奏书。
一个书吏快步进来,道:“大捷……阁老、刘大,通州大捷!”
刘健和刘大夏听的一雾水,连一边儿处置其他公务的李东阳和谢迁二
此时也不禁惊愕抬
。
大捷……大个哪门子捷,所谓的捷,指的是大军击溃了敌传递来的胜利消息,可是敌
在哪里?难道是北通州那么点儿的
党?这似乎和捷报也没有什么相
。
刘健倒是痛快,直截了当的叫那书吏将所谓的捷报递上来,展开了一看,顿时呆住了。
明教余孽起事,兵备道按察使私通党,拉拢驻地卫所,假传军令试图焚毁漕粮……
这些消息,让刘健的眼中不由掠过一丝异色。
堂堂兵备道按察使,居然是党。
党的手里,居然有五六千
,这样的消息,着实骇
一跳。
而且党的目标,居然是漕粮,这漕粮是什么?这是朝廷的命根子,没了它,是要出大喵事的。
而柳乘风在捷报中写着,自己拿着密旨,四处调动军马,趁着这些党起事,一举
城,杀敌两千余
,斩杀贼首黄震
等。
这些消息,实在让觉得难以接受,刘健只是粗略的看了几眼,连忙将奏书合上,正色的对刘大夏问:“黄震这个
如何?”
黄震这个北通州兵备道按察使算是兵部的直辖官员,经常是要出京师与兵部打
道的,所以刘大夏倒是对黄震有些印象,他沉吟良久,道:“此
为
还算稳重,兵部上下皆以为能。”
这个评价算是很高的了,这也难怪,北通州一直没有出什么子,黄震在北通州的兵备道任上,一直中规中矩,从来没有过什么过份的事,莫说是兵部,连京察时都没
挑出他的毛病。
刘健脸色沉的点了点
,却是没有说话。
刘大夏见他这个样子,不由道:“怎么,刘公为何问起此?”
刘健淡淡道:“黄震造反了。”
“啊……”不只是刘健,刘大夏此时也是吓了一大跳,造反……兵备道按察使,这可是三品大员,而且这黄震年纪并不大,前程似锦,至少也能做个侍郎的,就这么一个,居然会造反,刘健不说,刘大夏只怕连想都不敢想,现在就算刘健说出来,刘大夏也有点儿半信半疑。
刘大夏见过黄震几次,对黄震的印象一直不错,无论如何也不能将黄震与党勾连起来。
刘健道:“这事儿,倒也未必确有其事,可是柳乘风却是明白无误的说这黄震与党有关系,现在且不论这个,你我立即
宫,先见了陛下再说。”
………………………………………………………………………………………………………………
这几京师的天气总是
沉沉的,再加上前
下了一场雨,让这紫禁城变得湿漉漉的,偶尔有几处地方,居然还积了水,不过弘治朝就是这样,皇上节俭,不肯花钱修葺一下,下
的
也不敢去提,因此一场雨之后,这巍峨的紫禁城,就显得有点儿黯然无光了。
朱佑樘的心和这
郁的天气一样,变化无常,这一场春雨,下的倒是及时,朱佑樘趁机下了劝农令,接着又去地坛告了天地,随即又开始忙碌起来,他继位以来,就定下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但凡到了农桑时节,给得的父母官都要按时将劝农桑的一些消息报上来,下面的官员自然投其所好,推陈出新,弄出了不少劝农的办法,对这些奏书,朱佑樘看的很是认真,在他看来,朝廷能不能稳定,府库能不能丰盈,最紧要的一点就是农桑,这事儿得抓紧,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错,一年之计在于春,若是这个时候有什么疏忽,今年就别想过好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