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恼火,数次向孙权上书施压,弹劾周瑜擅主之罪。
虽然弹劾周瑜之事因为孙权的不愿追究而不了了之,但孙权也知道,他必须适当安抚一下张昭,否则江东内部权力失衡,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严格说起来,张昭并不是亲曹派,他应该是南统派,极力主张江东统一南方,形成南北对峙,但由于曹军的强势南下,使张昭的南统主张没有被孙权采纳,孙权最终采纳了周瑜的南和主张,也就是联合江夏,共抗曹军。
现在赤壁大胜,曹操势力遭遇重创,不得不退回北方,这样一来,以张昭为代表的统一南方的主张又再次兴起,并得到了军方二号人物程普的支持。
“如果能拿下南郡,再和荆南四郡连为一体,我们就形成了对荆州的包围之势,同时为我们西进巴蜀打下基础。”
张昭极力劝说孙权抓住这次机会,又道:“吴侯,江陵城池高险,背靠长江,易守难攻,恕微臣直言,这是我们夺拳陵乃至南郡的唯一机会,而且是曹军拱手相让,如果我们不抓住这次机会,将来再想夺拳陵,就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作为江东之主的孙权,他需要在周瑜的南和派和张昭的南统派之间进行平衡,灭掉荆州,统一南方,这当然是江东政权几代人的梦想,作为江东之主,孙权首先要考虑江东的利益,而不会在意他和刘璟的私交。
孙权唯一顾虑之前和江夏签署的盟约,上面写得很清楚,江夏、南郡、襄阳、长沙、安陆五郡都是刘璟的势力范围,江东军不得染指,也不能逾越长江。
如果自己毁约拳陵,这无疑就是和刘璟反目,也彻底破坏江东的信用,虽然现在曹操势力薄弱,无力南征,那么将来呢?一旦将来曹操大举进攻江东,他怎么向刘璟求救?
这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江夏军在赤壁大战中表现出的强大战斗力让他有点发憷。
如果真的爆发战争,江东军有几分取胜的把握?这一点孙权又不得不慎重考虑。
一面是难以拒绝的利益诱惑,另一面是获取利益的风险,使孙权有一种火中取栗之感,使他一时难以做出决断。
张昭看出了孙权的犹豫,他又向程普使了个眼色,程普会意,便笑道:“主公,不如这样,我们可以以讨伐江陵曹军为借口,派一支数千人的小型船队,向江陵进发,假如刘璟已经抢先占领了江陵,我们就此罢手。
假如江陵还在曹军手中,我们便可以以击败曹军夺拳陵为借口,驻军在江陵,然后主公再和刘璟谈判,争取最大的利益。”
孙权点了点头,这确实是一个比较好的折中方案。
..
[记住网址 龙腾小说 ltxs52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