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应当做什么,知道拿到武器后应当往哪里去。他心里一阵紧张,又觉得有点兴奋,迅速地钻进帐中取了头盔与盾牌、兵器,按着平时演习的要求,向自己的队列跑去。
外面此时只听到军官们此起彼伏的高声吼叫:“列方阵!”
“列方阵!”
“执盾兵在前!”
“执盾兵在前!”
“神臂弓第二!”
“神臂弓第二!”
“弩手第三!”
“弩手第三!”
“刀手中心!”
“拒马!布拒马!”
士兵们略显紧张地奔跑着,忙碌着。此时马同寿已经可以隐隐地感觉到大地的震动,甚至还能听到一些西夏人的号角之声了。马同寿提着盾牌,找到方阵第一排自己的位置站好,顺便扫视左右,已有六成的执盾手已经备位,其余的人正在陆续赶来,马同寿满意的点点头,一面也大声喊着:“执盾手!第一排!”招呼着未就位的士兵——他是一营执盾手中军阶最高的武官。
终于,最后一位执盾手合拢了他的位置。
士兵们全部到位。马同寿忙里偷闲,看到他的好友朱存宝也站在了神臂弓的队列中。
便听到方阵中心传来营都指挥使潘大人狮吼一般的声音:“一营,给爷爷杀直娘贼的!”
“杀!”
“杀!”
三千战士的声音,震破了西北的天空。马同寿也跟着大家一同张开嗓子高声吼着,在这一瞬间,他只觉得浑身滚烫,什么紧张,什么害怕,都丢到了九霄云外。他的耳边,只听到这压倒一切的声音:“杀!”
“杀!”
野利朵猛地勒住骆驼,停了下来。后面的大军见到主将突然停住,连忙也一起勒停。
“撤军!”野利朵冷冷地说道。
所有的人都吃了一惊,呆呆地望着他们的主将。宋军就在前面,已经被他们三面合围。他们有两万之众,而前面的宋军最多不过数千人。为了歼灭这支宋军,他们在风沙后面整整潜伏了三天!
这时候却要撤军?!
“撤军!”野利朵重复了一遍。
“大王!”一个大首领忍不住上前问道:“为何这时候突然要撤军?吃掉这只宋军绝对没有问题。”
“没问题?”野利朵冷笑道:“风停至此刻才多久?宋军竟已结阵!这分明是支训练有素的精兵!成列不战,此契丹称雄数百年之秘。且嵬名老将军已有处分,我军破坏通道,多设险阻,拖延战事。以兵分三部,一以当战,一以旁伏,一以俟汉兵营垒未定,伺隙突出。险阻之处,自有当战之兵。吾军只要扰得宋军不得安宁,出其不意之时,攻其不备之军便可。正面当敌之锋锐,乃是不智之举。本王却是不信,宋军过这七百里旱海,而竟能无一丝可趁之机。”
“大王圣明!”
“撤!”
“撤!”
钲声敲响,军旗北卷,只是一瞬之间,两万多夏军便消失在澣海的荒漠当中,便仿佛他们从未出现过一般。
——-—-—-—-—-—-—-—-—-—-—-—-—-—-—-—-—-—-注一:西夏的历史地理,一直是个难题。澣海或是旱海,名称反而无所谓。重要的是当地的地形与气候。作为小说,本文只能采信一种阿越认为较有说服力的说法:这个大约位于今天吴忠市以南,环县以北,苦水河流域的“七百里旱海”[这“七百里”不是指南北向的直线距离,从故清远军至灵州,不到三百宋里],在十一世纪至十二世纪时,因为降雨量的减少,形成了一片荒漠,无复唐代时的情形。而灵州川的水,是人类难以食用的苦水[环州之河水是苦水,亦有史料为证]。
注二:小说中历史已发生改变,宋军难以用张守约之故智突袭灵州,亦是当然之事,请诸君毋以为怪。历史上五路伐夏之时,韦州在西夏控制之中,西夏人没有料到高遵裕能轻易翻越横山天险,轻取韦州。他们认定宋军主力当从葫芦川出击,因此在沿途布下重兵。这样张守约才能献策裹十日之粮轻骑取灵州。又,小说中与历史上的五路伐夏,发生的时间并不相同。自环州到灵州之间的旱海,的确是荒漠甚至是沙漠无疑(李宪有奏折为证),但是灵州却是塞上江南的一部分。在灵州地区,有较发达的水利设施,还到处都是水田。在春夏两季,骑兵在灵州是无用武之地的。所以,史上五路伐夏的许多情况,不可能简单的“错误纠正”然后取得大胜。
此外,因为阿越没有运气在兰州大学读书,也没有去过宁夏,所以对于西夏历史地埋,要理清的东西实在比较多,也相当令人困扰。阿越只能尽量减少错误,但要完全杜绝错误,实在没有把握。若有错误之处,请识者不吝赐教。有时候稍微多耗一点时间,也希望大家能谅解。人各有志,每个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的追求是不同的。虽然事实上不可避免的要犯下许多错误,但是请诸君能理解我想让自己不犯错误的心情。
最后,918,一个不能忘记的日子。
[记住网址 龙腾小说 ltxs52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