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最新网址:www.wkzw.me,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龙腾小说 > 历史军事 > 新宋 > 我所了解的《春秋公羊传》

我所了解的《春秋公羊传》(3 / 4)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回到明朝当王爷 金瓶莲 大唐风华路 异世灵武天下 三国之蜀汉我做主 楚留香传奇 国王的穿越之门 穿越未来之男人不好当 法家高徒 位面任务奖励系统

认为夷狄有资格和中国相提并论,一方面却在如泌之战这样的具体事件中,肯定为夷狄的楚,否定为诸夏的晋。这样的事例甚多,充分表明了公羊学在这方面的态度。这种文化本位论,其中开通与进步之处,只有比较不同的文明,才能体会得到。这种强者抛弃种族主义,只以文明与否为取舍的思想,就算是今天的强者也不能做到。可以说,夷夏之辩并没有成为诸夏民族的民族主义,但是却成为了诸夏文明的保护者,中国文明能传承至今,略经患难而不灭亡,夷夏之辩是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的。这种思想对今天的民族主义,会不会有一定的启示,是值得深思的。

“经权说”同样的是《公羊》最重要的思想之一。这是《公羊》区别于其他儒学的一面旗帜。经权说的意思是指,在遵守最基本的公羊原则或者说春秋大义的基础上,可以采取从权的实际行动。也就是说,《公羊》并不认为需要事事符合经典理论,只要大的原则不违背就成了。这种思想被人讥讽甚多,甚至认为他们不是儒家,而是披着儒家外衣的法家。但是却忽略了一点,就是公羊学者们承认有基本原则的存在。经权说的表现之一,就是“实与文不与”的春秋笔法。也就是说,《春秋》对某些事情,认为它从大义上讲是错误的,从理想乌托邦来讲是错误的,并不认可这样做,但是在某些现实的条件下,这样做起了正面的作用,所以《春秋》在实际上,仍然承认这样做的正面意义,对其表示肯定。这是经权说的一个表现。这也是为什么西汉一世的公羊家们,很少有迂夫子出现的原因。这一点同时也与西汉的王霸道杂治暗合。很可能这一点也是公羊学在皇帝“纯用儒政”后逐渐事实上失宠的原因之一。这里要注意,这种经权说,和马基雅维里的“只要目的正确,可以不措手段”是不同的。马氏理论是以用目的的正确与否来评断手段的正确与否;而公羊的经权说则是用行为结果的正确与否来评断行为本身的正确与否,同时把这种行为限制在一定的原则之内。我们应当可以理解到,目的和结果,是两码事。何者更加公正,我们可以自己评判。我本人信奉马基雅维里主义,不便妄置评语。我要指出的是,儒家除公羊一派之外,大抵不知变通,后世能够记得《公羊》还有这样的经权说的人,只怕很少了。

“张三世说”,这也是公羊口说的理论。所谓“三世”,就是指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我们通常说的小康世就是升平世,大同世就是太平世。这种说法,包含了两个含义:一是对现实的不满,寻找一个历史信仰或者说构建一个乌托邦为基点,来为批评现实的政治现状提供支持平台;二是认为人类历史的演进是道德的演进。做为这种乌托邦提出的主要依据,就是《春秋公羊》的学者利用了当时人们流传的历史传说,我们可以想见当时人们对“神话时代”一定有着美好的传说,他们利用了这种传说,肯定的说那时候存在过太平世,并且人类社会的演进,必然是回到那种美好的太平世——这注意的是,这主要是从道德上说的。同时,《公羊》的经权思想,也有这方面的因素,他们认为太平世的道德才最高道德,可是同时他们也承认自己生活据乱世或是升平世,不能完全遵行太平世的道德规则。所以这时候,他们需要有经权说。

“大一统”是《春秋公羊传》形成时代的一个梦想。现在普遍认为是对长时间无秩序的厌恶,是大部分民众的精神诉求。表现在《公羊传》,就是开篇就提出“大一统”。现代人对“大一统”的批判,主要是因为董仲舒天人三策提出独尊儒术时,就是借“大一统”的名义发难的。但是这个问题如果公正一点来说,我认为独尊儒术的危害性是被夸大了。且不说实际上,至少到宋代为止,中国在技术上仍然处于领跑地位;在政治上,从汉到宋,也绝非一成不变,而是发生不断的改变。在思想上,汉代的各种思想照样活跃,而诸子百家的思想也没有因此而失传。况且在事实上,任何一统一之政府,都需要一官方之指导思想,党政府不去说了,就算是今天之民主政府同样有一官方思想,争鸣只发生在此思想的内部派别之上。而两汉在此思想内部的思想辩论,也是客观存在,甚至表现相当激烈的。况且独尊儒术,并没有打击迫害其他的思想派别。坦率的说,我觉得这只儒家的一种体面的胜利,主要则是公羊派的胜利(但是公羊派的胜利没有维持多久)。其他的诸子百家,不过是被历史淘汰了。指责儒家不应当胜利?岂非笑话奇谈?!那各种思想到了必须依赖官方才能生存下去的地步,被淘汰也是理所当然的,毫无生命力的东西,何必保留?后人的指责,不过是基于一种天真的浪漫情怀罢了。人们不过是在责怪为何儒家没有发展出民主政治,因此就希望诸子百家的争鸣继续下去,能够产生民主政治的温床,这种幼稚园小可爱的想法,实在让我无话可说。诸子百家的争鸣既然在统一的情况没有了社会基础,儒家的胜利是迟早的事情,那么是不是应当为了所谓的民主政治的诞生,让中国把战国时代延续下来?我担心如果那样,只怕民主政治还没有诞生,我们的祖先就全部死于战火了。所以我认为,民主政治的未能产生,至少是不能归咎于独尊儒术政策的。我个人的看法,是认为与蒙满二蛮族的扰乱有极大的关系。但是满独势力的存在,让我在开口详谈这个问题之前,需要加倍的谨慎。我不愿意授人以柄。

“通三统”的思想和大一统是相关的。所谓三统,就是黑统、白统、赤统。这中间提供了一种暗示,暗示天下非一家独有——公羊家则把这种暗示说明白了。通三统是对大一统的补充,就不承认某家可以千秋万世,这也是一种施压促其行德政的历史观宣传。而同时,通三统理论亦告诫后任的统治者对前任统治者的后代,要结予较好特遇,反对血腥的清算。西汉有两个痴儿,就跑去上书西汉皇帝,说他们推算汉室气运己衰,应当退居百里,让贤逊位。这里面,就有通三统的理论。只是这个痴儿过于乌托邦了,白白送了性命。

最后就是“大复仇”。放到最后介绍,并非因为它相对不重要,相反,这也是公羊派一大特色理论。“大”的意思,就是肯定、赞许、推崇。《春秋公羊传》凡有复仇事,必然大书而特书,可以说这是公羊派的“侠客背景”。公羊赞许的复仇,主要是涉及家国大事,有三种复仇是公羊赞许的:其一,国君复国君杀祖杀父之仇,这样,就算是九世以后再来复仇,公羊也认为可以,“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矣。”但是《公羊》认为这种百世复仇之义,只限于为国复仇。其二,个人复国君杀父之仇。《公羊》推崇君臣以义合的观点,并不认为臣子对君主要绝对效忠。也不讲什么大义灭亲——这是《春秋左氏传》的观点。《公羊》认为,事君只是“义合”,事父是“天属”,义合的关系,在父亲无罪被杀的情况下,就自动消除了,义合的关系不存在,所以可以复仇。但是如果父亲是有罪被杀,则君臣之义仍然存在,就不能复仇。这种精神,是《公羊》独有的。其三,臣子复乱贼弑君之仇。《公羊》认为臣子为君复仇,也是一种责任。

《春秋》对耻辱看得极重,这一点影响中国数千年。儒家对耻辱的看重,可能受到士的风气的影响。而对耻辱的看重,必然影响到对复仇的推崇。同时,春秋时代秩序的混乱,正义不能申张,《公羊》同样深耻之,因此他们推崇复仇的精神,鼓励用极端的手段去讨回应有的公道。《公羊》对公正的追求可以说相当的执着,当他们认为政治不存在公正的时候,他们毫不犹豫的赞成人们去追求自然公正。

公羊派可以说是一些现实主义者,他们似乎并不相信什么来世与上天,他们的眼里只有现在与历史。因此他们把复仇的责任加在现实中的人的身上。鼓励人们去讨回自己的公正。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本站必读
新书推荐: 穿越到异世界的大叔得到了配种大叔的称号 穿书后主角们为我打起来了 白月光是年代文假千金 穿书后主角与我双宿双飞 重生八零:被最猛硬汉掐腰宠 真不是故意想红的 穿成痴傻炮灰后我逆袭成团宠 快穿之鱼忧生存性爱之旅 两不厌 清穿之大佬五福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