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涉及军机,他却不敢儿戏,而是直抒己见。
折克行“嗯”了一声,又向云翼军副都指挥使杨知秋问道:“杨将军以为如何?”
杨知秋看了一眼赵尽忠,又看了一眼吴安国。他知道吴安国是种古的爱将,又是云翼军公认的“将种”,论理他应当站在吴安国一边,但是他心里对吴安国总有几分排斥,而他本身又更倾向于同意赵尽忠的意见。犹豫半晌,杨知秋方说道:“下官以为,拱圣军是夜行遇伏,轻兵疾进,其祸如此。后来者不可不鉴。”
折克行不置可否,又问飞武军第三军都指挥使,飞武第三军也是折家军,但是其军都指挥使也不同意吴安国的建议,认为过于冒险。
折克行依然不动声色,最后才问到诸军主将中阶级较低的何畏之。虽然何畏之是在伐夏开始后才重新领兵的,而且又是大理人,阶级也较低,但他与环州义勇的赫赫战功,却让折克行语气中对他十分尊敬。
何畏之环视帐中一眼,悠悠说道:“依末将之见,梁永能已是俎中之肉,诸公奈何弃之不食?拱圣军之败,是因其自大轻敌,梁永能有备待无备。而今梁永能大胜之后,正当志得意满,不可一世,而我军出其不意,以有备击无备。胜败之数,又有何疑?末将以为吴将军之策甚善。若击西贼,环州义勇,愿为前驱!”
折克行注目何畏之,良久,忽然哈哈大笑,赞道:“何莲舫果然名不虚传!”
他话音未落,便听帐外有人禀道:“拱圣军第三营副都指挥使翊麾校尉种朴有紧急军情求见!”
“啊?!”中军大帐当中,众人顿时都是又惊又喜,一齐向帐帘处望去。连折克行也不由起按案而起,大声道:“快宣他进帐!”
“是!”
大帐的门帘被掀开,一个浑身都是血迹的武官,出现在众人面前。
种朴一见着折克行,扑通一声便单膝跪倒,激动难抑地说道:“请折帅速发援军,救我拱圣军将士!大恩大德,拱圣军上下,永不敢忘!”
折克行听到此语,心中竟是一阵狂喜。看来拱圣军是被围住了!这样说来,梁永能便跑不掉了。“种将军莫急,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
八十余里!
只有八十余里!
“天助我也!天助我也!”折克行表面虽然平静,但心中当真是喜不自胜。大军行进的速度,当然不可能如种朴回来求援那么快,但是骑兵抛弃一切辎重,八十里不用一天便可以赶到。步军快则一日,慢则两日,也可赶到战场。而梁永能却远离他的步军与主力,正率领着骑兵在围攻符怀孝!
折克行立即答应了种朴发兵救援的要求。
他亲自统率着飞骑军、云翼军与河东蕃骑在种朴的带领下,以吴安国部为先锋,趁夜前往救援。同时命令赵尽忠统领步军,以何畏之的环州义勇为先锋,直取盐州城,包围梁永能的主力,并且阻断梁永能的归路。又派人去通知都总管司的军队,即刻强攻虾蟆寨。
但是种朴却依然心急如焚。
折克行不仅命令所有战马裹蹄衔枚,而且严令所有将士不得骑马,而是一律牵马步行。也不得打火把,大军只能依靠夜空的月光辨路。
种朴向折克行请求加速行军,换来的回答却是:“敢举火者斩!”
折克行绝不允许梁永能事先发现自己的行踪而逃窜。
而种朴却担心着拱圣军那些幸存袍泽的安危。每多耽误一刻,不知道有多少将士会战死。而且,他也不知道符怀孝能否坚持到援军来的那一刻。
但折克行却并不担心,即便拱圣军全军尽墨,梁永能多半也会就地腾营。至少他根本不可能连夜赶回盐州。而且,在符怀孝授首,拱圣军被全歼的情况下,梁永能与西夏人的警惕性会降到最低。
他只害怕一件事,便是梁永能闻风而逃。
用符怀孝与拱圣军换梁永能与平夏兵,让平夏地区从此真正归入大宋的版图,陕西自此无西顾之忧。这是值得的!
大军的最前面,康时杰看了一眼种朴与他的拱圣军部下们的背影,终于忍不住用几乎细不可闻的声音向吴安国问道:“我们这样行军,赶得及么?”
吴安国怔了一下,嘴唇微微动了动。
康时杰细细辨认,吴安国说的是:“一将功成万骨枯!”他顿时呆住了,半晌方回过神,快步跟上吴安国,默默向前走着。
注:
一,“杨柳墩”改为“杨柳屯”。《九边考》:“宁夏镇御敌之路有四:……一曰花马池,险在定边营、杨柳屯、清水营,兴武营、铁柱泉诸处。……”花马池即盐州,杨柳屯并非阿越杜撰,而是实有其所。因明代在此地筑堡,称“杨柳堡”,其本名杨柳墩或杨柳屯。其地在盐州东北三十里,是自东北面入侵盐州的必经之道。地势险要。
二,本节是第二十一节,但实际上第九集至此,正好二十万字。经过这一段时间慎重考虑,阿越决定第二卷终于第九集。也就是写完伐夏为止。而将所有的庙堂之争集中于第三卷,因为第三卷与第一卷一样,将以石越的视角展开。这也是新宋的最后一卷。所以,第二卷第九集还会有几万字的篇幅。
三,在第二卷即将结束之即,欢迎大家就整个第二卷多提意见,以便于我修改第二卷。在此也要感谢一位庆州的朋友,来信指出我小说中对庆州之战描写的不符合当地实际地形的问题,我将会做出修改。
[记住网址 龙腾小说 ltxs520.com]